11月26日,由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主辦的“2020全國大型風能設備行業年會暨風電產業發展論壇”在西安成功舉辦,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風科技”)總裁曹志剛出席大會發表演講,並宣讀大會發起的《中國風電裝備製造業落實“30·60”目標行動倡議書》。
回顧中國風電發展歷程,從“七五”時期到現在35年的時間,併網型風電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多。截至2020年10月,全國風電累計裝機2.3億千瓦,在整個能源結構中的佔比已經超過10%。風電已經成為極具技術和經濟競爭力的能源生產方式,正逐步從補充能源向替代能源、主力能源轉變。
但是,曹志剛也指出:“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國內風電發電佔比全網發電量僅為6%。參照德國,其2019年風電的發電量佔比已經超過24%。風電離成為主力能源仍然有一定的距離。風電成為主力能源,仍需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打造更經濟、更便利、更易得的風電;二是在能源結構中構建一個穩固安全的能源綜合體;三是從消費側帶頭實現碳達峯和碳中和。”
針對上述三方面,曹志剛提出了相對應的三點思考:
首先,依靠科技創新為規模化和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通過不斷地技術進步和產業協同,風電產品的價格已經從二十年前的每千瓦一萬元降到現在三千多元。中國的風電整機企業也已經掌握風電設計的核心技術,能夠自主研發適應不同環境的機型,將可利用的風能資源下探到4.8m/s左右,極大提高了風能開發潛力。
在平價時代,風電行業應進一步加強產業鏈的聯合創新,跨界、跨領域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融合創新,解決風電關鍵零部件、芯片、軟件等方面的卡脖子和短板技術問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風電。
其次,構建風光水火核儲多能協調的穩固能源結構。以前,風電更多的是被動接受在電力整體改革過程中的角色。在成為主力能源的過程中,風電應主動參與構建能源結構,擔當重要的角色。
“30·60”目標的提出,大大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增長空間,尤其是風電和光伏。儘管風電與光伏在度電成本方面是競爭關係,但在能源結構方面有很強的互補性。從歐洲和澳大利亞的經驗來看,可再生能源發電在整體電力結構佔比已經可以達到超過1/3的水平,並保證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可靠。在“十四五”期間,風電應發揮自身的優勢,與多種能源協調,共同發揮在能源結構中的重要作用。
最後,打開消費側的綠色電力需求。中國曾向全球承諾,在203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20%的戰略目標。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通過可再生能源配額、綠色證書交易制度的切實落地,促進綠色電力消費,讓更多的企業轉型綠色用能。
圍繞碳中和,風電行業應加強綠色供應鏈建設,在風機的全生命週期中實現綠色設計、綠色採購、綠色製造、綠色物流、綠色運營、綠色消費以及綠色回收,通過節能減排實現低碳發展。
對於實現碳中和,曹志剛和大家分享了這樣一個案例:2020年,金風科技與意大利電力合作的一個國際項目中,經過瑞典環科院的精密測算,一台4兆瓦智能風機只要經過7個月以內的發電運行即可實現全生命週期的碳中和。也就是説,在國內風機20年的全生命週期中,只需要不到二十分之一的時間便可以實現碳中和。
演講最後,曹志剛呼籲:“碳中和並非虛無縹緲、不可實現。希望風電行業上中下游的企業能夠帶頭使用綠色能源,通過5年時間提前實現碳達峯,再通過5年時間提前實現碳中和,讓風電行業給全社會做一個示範,更好的打開消費側對綠能的極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