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醫藥行業「專精特新」中的隱形冠軍?

誰是醫藥行業「專精特新」中的隱形冠軍?

“如果在座有創業者,你可能就會成為七年之後400億的專精特新公司,當然,也有可能成為三年就估值成長10倍甚至是四年後有近百倍退出的專精特新的公司。”——昆仲資本創始合夥人姚海波在去年年底的一場峯會上表示。

過去一年,專精特新企業一直是投資機構追蹤的熱點。

一方面,包括消費在內的賽道經歷了估值過山車,讓場內的投資人們似乎沒有更好的選擇。另一方面,地緣風險、國產替代的關卡上,專精特新這個大賽道既符合行業的走勢,也符合政策方向。

在超過5000家專精特新項目中,醫療項目經歷了新一波高潮。即便在今年,硬科技賽道成為當紅炸子雞之時,也沒有搶佔醫療的C位。

“C位”醫療行業的專精特新們到底有多強勢?良醫將對Ai影像、生理器械、脱敏、小分子藥物、睡眠呼吸、基因篩查的6個細分賽道的6家企業進行一一拆解。

良醫財經「產業觀察」第70篇。

??‍⚕️ 主筆/ 阿布

✂️ 文章架構師/ 丹丹

? 出品/ 良醫財經

01

創投圈的錢

流向“專精特新+醫療”

潮水匯聚成河,正在湧入一條雙車道——“專精特新+醫療”。

有多火?“我們之前看的幾家醫療企業,評上專精特新後,估值翻倍增長,這麼貴的價格,但還有大批投資機構競爭。”業內,一家頭部機構投資人直言。

專精特新之風,加熱了本就接近沸點的醫療項目。

2020年起,受到疫情推動,一級市場上,投資醫療行業成了一種“指導意見”。約印醫療基金創始人鄭玉芬直言,“在這種大疫情過去之後,國家在未來3-5年會加大對醫療領域的投資,所以醫療領域一定會在一級市場以及二級市場再掀起一個投資的熱潮。”

醫藥產業需求方面正經歷剛需(疾病譜變遷)與可選(健康消費梯次升級)的共振,此外,醫藥產業供給方面正經歷“精細化優質創新”逐步取代“泛泛創新”與真正意義上的“進口替代”。

在最近10個月時間中,醫藥板塊正在經歷過去5年以來最大的一次調整,但醫藥發展尚在早期,中國作為人口大國,醫療行業空間巨大。目前,A股和港股醫藥的絕對估值和相對估值均進入到了低位,甚至低於2019年牛市開啓之前的估值水平,已經進入長期配置區間。

今年1月30日,醫藥工業“十四五”發佈,《規劃》中明確了醫藥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不僅對化藥、中藥、生物藥、醫療器械四大板塊提出全面的指導,同時還將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列為增強產業鏈競爭力的重要任務之一。

自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啓動了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至今,已經有超過5000個項目被獲評。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指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優勢的中小企業。簡單理解,專精特新指的是那些企業知名度雖不高、但卻專注於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佔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

與此相類似的有美國的利基企業、德國的隱形冠軍、日本的高利基企業、韓國的中間企業等。

根據去年年底企查查數據研究院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據分析報告》顯示,目前上市“小巨人”主要分佈於15個細分行業,平均上市週期為14.33年。從行業分佈來看,機械設備行業的上市“小巨人”企業最多;醫藥生物緊隨其次。

如今,“專精特新+醫療”這條黃金賽道,除了吸引創投圈的錢流入,地方政府也給予了巨大的支持紛紛拿出“真金白銀”進行支持,促進“專精特新”企業成長。在財政資金直接獎補的同時,多地紛紛設立政府引導基金,圍繞“專精特新”設立母基金,旨在進一步暢通資金活水,撬動更多社會資本。

數據顯示,2021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股權投資市場對“專精特新”企業的關注度進一步上升,投資案例數量達到1600餘起,總投資金額同比增長約40%。

醫療,在專精特新的加持下,愈發火熱起來。

02

專精特新的“生命指症”

一隻千億股、器械項目佔半數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A股中有34只生物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為專精特新股,4只中藥行業股、18只醫療器械行業股、2只醫療服務行業股、4只生物製品行業股、6只化學制藥股。

也就是説,醫療賽道的專精特新項目中,有超過半數都來自醫療器械行業。

從市值看,這34個項目中,有一家千億市值項目——片仔癀;11只市值超100億項目,其中高於200億的分別是我武生物、奕瑞科技、愛博醫療、皓元醫藥、惠泰醫療、佰仁醫療、聖湘生物,22只市值低於100億,其中低於30億的分別是山河藥輔、愛朋醫療、黃山膠囊、愛威科技。

在已經上市的專精特新項目中,大多數市值仍處在百億以下。這也説明了,專精特新項目大多數皆是在細分領域中的龍頭項目——他們所處賽道的天花板並不是特別高,但仍有自己強勢產品、技術和細分市場的競爭優勢。

專精特新醫藥上市企業集中表現為中小市值,但從整體財務狀況看,優於行業平均水平。

巨豐投顧數據顯示,根據2021年上半年數據進行比較分析,中藥、化學制劑、化學原料藥三個板塊的專精特新上市公司盈利指標全部高於各板塊的平均水平,醫療器械和生物製品板塊在銷售毛利率方面高於板塊平均水平。

研發創新能力方面,中藥、醫療器械和化學原料藥專精特新醫藥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較高,專精特新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研發明顯高於其板塊的平均水平。償債能力方面,中藥、醫療器械、生物製品、化學制劑和原料藥專精特新醫藥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低於其板塊平均水平,流動比率和速動比高於板塊平均水平。

03

細數小巨頭中

那些細分領域的“隱藏冠軍”

“我們之所以願意花更高的估值投資專精特新的醫療項目,一個主要原因是,二級市場給了高市值接盤,雖然我們投資的估值看上去較高,但是一旦項目上市,還是能夠收穫較高的回報。”業內一位投資人透露,這也是行業的共識,雖然獲評專精特新,讓醫療項目估值水漲船高,但市場認可這一價格。

近幾年,在資本的支持下,中國市場醫療市場上跑出了不少有研發實力、且有市場銷售能力的優秀項目。

因文章篇幅有限,良醫先挑選出6個細分領域的企業進行拆析:

  • AI影像——推想醫療

就在幾天前,“推想醫療”研發的胸部骨折CT圖像輔助分診軟件通過NMPA批准,進一步補全了推想醫療在胸肺部的綜合輔助診斷能力。

該證下發的意義不僅在於其作為NMPA第一張多類型胸部骨折AI三類證,也是推想醫療在胸部領域獲批的第三張NMPA三類證。

自此,推想醫療已一舉囊括肺結節、肺炎、胸部骨折的“胸肺全三類NMPA認證,將三個產品集成為一套綜合解決方案:"胸肺三件套”,讓絕大部分胸肺部疾病均能通過一份CT影像找出,做到一查多篩。

推想醫療成立於2016年,屬於首批切入醫療影像AI領域的創業公司。從產品結構看,推想醫療已經迭代升級多次,縱觀其管線,推想已具備包含15款產品的AI矩陣。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2020年,推想醫療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662萬元、2770萬元,年增長318%;2021年一季度實現營收2213萬元,較去年同期484萬元同比增長357%。

目前,推想醫療的核心在於開發部署全院級AI醫療產品,產品服務醫院內多科室醫生,實現疾病的篩查、診斷、干預、治療、管理及研究,特別是在肺癌治療領域中。

值得一提的是,推想已建立包含15款醫療AI產品的矩陣。從其產品管線佈局來看,從縱橫兩方面拓展自身產品能力,以鎖定更龐大的目標市場。如今,推想醫療擁有了多樣化產品組合能力,且率先拿下胸肺全三類”NMPA認證,將為其商業化拓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 生理器械——惠泰醫療

臨牀醫學上,除了“外科靠手術、內科靠服藥”的簡單劃分之外,還有迅速發展起來的第三大支柱性學科——介入治療。

藉助血管造影機、CT、超聲、磁共振等影像診斷設備,以及穿刺針、導管、球囊等介入性醫療器械,介入治療方式,相較外科具有手術創口小、減少正常組織損傷面積、利好不耐受手術患者等優勢。

惠泰醫療成立於2002年,是國內電生理行業器械品類最齊全的公司之一,也是目前國內電生理器械市場份額最高的國產廠商,是少數能夠與國外產品形成強有力競爭的企業之一。

早在2011年,惠泰醫療成為中國首家獲得電生理電極導管和可控射頻消融電極導管兩類產品歐盟CE認證的國產廠家,拿下了產品進入歐盟市場流通的通行證。

目前,惠泰醫療已形成以完整冠脈通路和電生理醫療器械為主導,外周血管和神經介入器械為重點發展方向的業務佈局。

無論是電生理市場還是冠脈通路市場,外商品牌壟斷的格局都比較為明顯。2019年,電生理器械市場前三名均為外資廠商,強生、雅培、美敦力分列前三,前三名廠商合計佔據了87.8%的市場份額。此外,2019年中國冠脈通路類產品銷售額排名前五的公司均為外資品牌,分別是泰爾茂、美敦力、雅培、麥瑞通和波士頓科學。

惠泰醫療在電生理市場的份額為3.6%,為國產廠商第一、整體市場第四;冠脈通路市場份額為2.0%,為國產廠商第三、整體市場第十。

從市場格局看,外資廠商長年累月的壟斷,在國產替代的背景下,已經處在頭部的惠泰醫療極有希望率先搶佔到一部分份額。

  • 脱敏——我武生物

我武生物是國內脱敏藥市場的龍頭,主要從事過敏性疾病診斷及治療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科技生物製藥企業,開發了粉塵蟎滴劑、粉塵蟎皮膚點刺診斷試劑盒等多個診斷和治療過敏性疾病的產品。並逐步推動在幹細胞、天然藥物、醫學人工智能等其他領域的研究開發工作。

公司主導產品“粉塵蟎滴劑”是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佔營業收入的比重較大。據瞭解,公司產品“粉塵蟎滴劑”為舌下含服脱敏製劑,於2006年上市,是目前國內已上市的三種脱敏藥物之一,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簡便、便於攜帶等優勢。

我武生物的主導產品“粉塵蟎滴劑”主要是用來治療由塵蟎引起的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在我國整體患病率為10%~24%,而塵蟎是最常見的過敏原。

粉塵蟎滴劑的原理是脱敏治療,與一般藥物治療不同,它可以直指病灶,使用變應原刺激機體,促使機體產生免疫耐受,這種方法甚至有可能完全治癒過敏疾病。

“粉塵蟎滴劑”一經上市便成為國內首個塵蟎過敏原舌下含服的脱敏藥物,該藥市場佔有率自2011年起至今始終位居全國第一,均保持在70%以上,其也是公司90%以上的收入來源的保障。開創了我國“南蟎北蒿”多方位脱敏的新格局。

作為國產塵蟎類脱敏藥物獨家產品,我武生物在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80%。被稱為“過敏茅”。

公司年報顯示,2021年粉塵蟎滴劑銷售收入為7.96億元,同比增長26.15%,毛利率為96.09%,維持在較高水平,銷售量為916萬支,同比增長27.27%。

  • 小分子藥物——皓元醫藥

皓元醫藥是一家專注於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與產業化應用的平台型高新技術企業,主要業務為小分子藥物發現領域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研發,以及小分子藥物原料藥、中間體的工藝開發和生產技術改進,於2021年6月8日登陸上交所科創板。

皓元醫藥是高速增長的藥物研發行業“賣水者”。2015-2020年。皓元醫藥營業收入複合年增速高達134%,扣非後歸母淨利潤複合年增速更是高達173%。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皓元醫藥2021年實現營收9.69億元、同比增長52.61%,歸母淨利潤1.91億元、同比增長48.7%。

在客户層面,皓元醫藥業務領域跨越了新藥研發全週期,下游客户囊括了國內外眾多知名的醫藥企業、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CRO公司。為客户提供數萬種結構新穎、功能多樣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其中自主合成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超過10000 種,同時致力於提供高難度、高附加值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定製合成等技術服務。

  • 睡眠呼吸——萬脈醫療

在中國,有超3億人羣存在睡眠障礙、睡眠不佳,人就容易感到疲倦、憂鬱、從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生活中也時常精神恍惚的現象。如今,隨着健康意識提升和經濟條件改善,多導睡眠監測逐漸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並且成為當今國際睡眠領域公認的一項重要技術,被稱為診斷各種睡眠障礙和找準失眠病因的金標準。

萬脈醫療所處的就是這樣一個細分賽道。其成立於2013年,專業從事睡眠呼吸監測和治療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現有主營產品為無創呼吸機、醫用呼吸機、多導睡眠監測儀(PSG)等醫療設備。

據瞭解,萬脈醫療核心研發團隊17年來專注於無創正壓呼吸機,呼吸治療設備,醫用診斷軟件的探索和創新,致力於無創呼吸機及睡眠通氣治療的整體解決方案。首次在相關領域應用全新高精度3D傳感器,不僅提高了數據準確度還增加了用户在使用過程中的舒適度。

此外國內首創睡眠監護雲平台,依託5G網絡搭建而成,可輕鬆實現醫院、醫生、患者三位一體的實時監護。

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襲,一貫低調的萬脈醫療也迎來了發展機遇。2020年疫情最嚴重的1月,萬脈醫療為邵陽市11家定點醫院捐贈了26台呼吸機,並將全部庫存100台呼吸機捐贈給武漢。

根據媒體報道,疫情爆發的兩個月後,萬脈醫療作為邵陽唯一一家呼吸機生產企業,醫用呼吸機外單大增。疫情期間,每天生產呼吸機近100台。

目前,萬脈醫療憑藉自研,突破了歐美跨國公司的技術壁壘及壟斷。憑藉着高質量的產品,良好的信譽,產品遠銷歐美及其他五十幾個地區。

  • 基因篩查——聖湘生物

5月20日,聖湘生物自主研發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PCR-熒光法)、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PCR-熒光法)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核酸測定試劑盒(PCR-熒光探針法)成功通過歐盟公告機構認證(CE IVDD List A),成為中國首家一口氣拿下三張核酸檢測歐盟CE最高認證的企業。

自2020年起,聖湘生物因新冠檢測產品實現業績大爆發,營收直接從2019年的3.65億元暴增13倍,至2020年的47.63億元。

在此之前,佔據聖湘生物半壁江山營收的主要是病毒性肝炎系列試劑、生殖道感染與遺傳系列試劑(HPV)。其中的乙肝核酸試劑是聖湘生物的“拳頭產品”。

在2020年初疫情發生後,聖湘生物便聯合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生研發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2020年1月28日聖湘生物的核酸檢測試劑便成功獲批上市,成為最早獲批的6家企業之一。

2020年8月28日,聖湘生物頂着“抗疫第一股”的光環登陸科創板。首日便創下最高153.68元/股的最高點,較50.48元/股的發行價暴漲304%。

聖湘生物“疫”戰成名,但鮮為人知的是,新冠試劑並不是聖湘生物第一次成功開發出來的應急檢測產品。此前,猴痘病毒、非洲豬瘟、中東呼吸綜合症、埃博拉、登革熱等急性傳染病突發後,聖湘生物也曾快速響應。在研發新冠相關產品時,聖湘生物研發的甲流乙流新冠三聯檢、上呼吸道病原體六聯檢、下呼吸道細菌六聯檢核酸檢測試劑、HPV13+2等戰略產品陸續上市。

目前,聖湘生物已構建起一支超2000餘人的國際化人才團隊,聚集國家級、省級行業領軍人才10餘名。企業還與北京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大等高校緊密合作,合力助推生命科學學科建設發展。

04

良醫財經的思考

小賽道、大機會、超級獨角獸

可以説,專精特新的醫療項目大多所處的都是一個相對細分的賽道,他們通過強產品、強團隊在細分領域佔據了市場領先優勢。

一直以來,市場上的投資人喜歡在大市場找大項目,更高的天花板,帶來更多市場份額,以便於企業能成長為擎天巨獸。

但專精特新中的項目,反而是更專注於某一個問題、一個疾病而生,通過逐步發展,慢慢拓寬自己的能力範圍。

在政策的支持下,這類項目將得到更多資本的助力,百花齊放也將帶來新的機遇。過去,那些不為人知的小賽道,未來誕生出超級獨角獸,並非不可能。

但沒有完美的項目。可以看到,當前一些醫療項目因戰疫而成名,營收、淨利潤都得到爆發式增長,市場也質疑,疫情後時代,這些企業將何去何從。問題的關鍵是發展,發展的根本是創新和技術。

無論何時,手持技術,並不斷創新,這才是大機會下小賽道誕生獨角獸的唯一路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322 字。

轉載請註明: 誰是醫藥行業「專精特新」中的隱形冠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