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經濟熱度不減 市場監管需及時跟上

盲盒激發創新熱潮 各領域產品"蹭"熱度

服裝盲盒、美妝盲盒、高校錄取通知書盲盒、蔬菜盲盒……近一兩年來,以盲盒經濟為延展的商業模式在各行各業被複制、借鑑。各路企業紛紛加入戰局,呈現出一派"萬物皆可盲盒"的氣象。

據2019年天貓發佈的《95後玩家剁手力》,有近20萬消費者1年花2萬元集盲盒,在盲盒玩家中, 95後佔大多數。盲盒文創公司泡泡瑪特202O年招股書顯示,其產品復購率達到58%;針對某一特定玩具設計,有近70%的玩家會購買盲盒玩具3次或以上。"盲盒",原指一個小的紙盒裏裝着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因打開才知道里面裝了什麼,故稱"盲盒"。《法治日報》刊文説,盲盒並不是新概念,起源可追溯至日本的福袋。在盲盒火爆前,扭蛋、福袋等產品在一定的人羣間也較為流行。不少網民認為,作為一種新穎的商業營銷模式,盲盒熱潮確實帶來了眾多產品的跨界創新,包括故宮、麥當勞、上海迪士尼在內的多個商家均將盲盒概念引入自己的產品。例如,百威啤酒推出限量版盲盒,旺仔牛奶推出包含宇航員等行業角色的職業罐,些生鮮超市為年輕人搭配好的食材盲盒等。這類盲盒具有創新意義,不但塑造了品牌形象,增加了銷售量,客觀上還傳播了文化和理念。

現如今的盲盒,在產品中融入了更多的文化 IP,使其具有社交屬性、文化屬性、品牌屬性,正是這些附加屬性使得現在新興的盲盒經濟持續保持熱度。

謹防盲盒炒作"變味" 亂象整治亟待加強

盲盒生意雖紅火,但亂象的出現和監管的缺失讓本應是"驚喜"的盲盒模式逐漸變味。有媒體分析認為,目前,盲盒行業整體浮躁,負面聲音不斷。其一,品控不過關,質量參差不齊,有盲盒玩偶被曝甲醛超標。其二,品行操守低劣,惡意透支市場,有知名盲盒企業因涉嫌抄襲和虛假宣傳,引發消費者集體維權的討伐浪潮。其三,對未成年人的消費觀產生不良影響。

光明網認為,隨着盲盒熱潮在眾多領域延展,盲盒自身存在的諸多問題也越來越引人關注。這其中既有投機"炒賣者",也有變相"賭博交換"的嫌疑。盲盒經濟持續升温的過程中,魚龍混雜的狀況越來越嚴重,泡沫化乃至"灰色化"的屬性越來越明顯。

不少網民表示,在打開一個盲盒之前,商品的屬性是消費者根本無力甄別的。應加大對盲盒市場的監督管理力度,通過明確管理制度,要求商家標註盲盒實際物品開出率,並據此進行檢查監督,以此來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監督權。至於一些以假冒偽劣商品為填充物的盲盒,還有侵權盜版的盲盒,更應深究嚴查。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評論認為,儘管盲盒領域的監管缺位有其客觀原因,但這種暫時性的局面無疑不能長期持續。當前,盲盒市場已不再是需要悉心呵護的"初生幼苗",而長成了一顆需要及時剪枝、除蟲的"參天大樹"。在盲盒模式已經產生巨大市場影響力的當下,加強監管既能有力保障消費者權益,同時能促進盲盒市場良性發展,使其成為社會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

加強消費觀引導 促行業健康發展

市場數據顯示,盲盒經濟的受眾很多都是未成年人或大學生,他們沒有穩定收入來源,對市場風險識別能力相對較低,需要警惕陷入各類盲盒"炒作陷阱",適當提醒年輕人節制消費、避免成癮。

就此,輿論建議,培養健康正確消費觀,合理選擇盲盒品類。市場監管部門可規範盲盒的經營秩序,對交易不透明的經營行為、虛假廣告和產品質量問題及時查處;互聯網運營商對每一款上線盲盒加強審核,防止低俗內容影響未成年人等。

對於商家來説,推出盲盒時應保證質量,不斷創新,將優秀文化價值融入其中,不能純粹將其視為圈錢手段; 對於消費者來説,盲盒再好也不能貪購,賭徒心態更是不可取,以免權益受到侵害。只有建立在監督到位、商家自律、玩家自制的基礎上,盲盒經濟才能還原盲盒原本的娛樂屬性和合理的商品屬性。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刊文建議,儘快發佈盲盒行業的"陽光條款",讓盲盒內容物的商品價值、出現概率、分佈方式等關鍵信息對消費者保持透明,將盲盒全面納入監管軌道,維護商家與消費者的公平交易。

(作者∶ 人民網數據輿情中心特約輿情分析師 王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0 字。

轉載請註明: 盲盒經濟熱度不減 市場監管需及時跟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