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研究完中國下一個五年規劃發現:對澳不是好事

  澳大利亞《今日西澳報》3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的下一次飛躍對澳大利亞來説可能是個挫折。

  澳大利亞與中國的經濟夥伴關係不僅受到短期根本性政治分歧的困擾,而且現在還面臨着結構性變化——這將對澳經濟構成更持久的挑戰。

  中國全國人大會議5日開幕,預示着下一個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即將揭開面紗:通過自力更生推動經濟增長;把國內消費作為這個貿易大國的關鍵驅動器;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3.5%、18%。

  要實現這一點,中國將建設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樁網絡,增加蓄電池容量,架設高壓輸電線路,將電能從遙遠的西部地區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廠輸送到人口稠密的東部沿海城市。

  這些目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渴望實現的,但是卻對澳大利亞的貿易條件構成了基本的風險。

  最近出現的中國從澳大利亞購買的商品價值激增具有欺騙性——在圍繞葡萄酒、龍蝦、大麥和其他商品的外交爭端仍在持續的背景下,去年12月我們出口到中國的商品價值增加了21%。但其中超過一半是鐵礦石和煤炭。中國的“十四五”規劃顯示,這種基於化石燃料和資源依賴型的(經濟)關係,正在被中國快速拋棄。

  “即使一眨眼的功夫我們就打破了目前的政治僵局,如果我們保持過去20年裏一直堅持的模式不變,那麼澳中關係的長期經濟前景也不會特別好。”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教授和亞洲協會澳洲駐校學者季北慈説。

  與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政策)一道,中國的“雙循環”戰略將提高其對國內消費的依賴以防範國際威脅,大幅度增加研發預算將提高對國家支持的技術——包括6G和電動汽車——的資金支持力度,以此努力超越發達經濟體。中國的研發預算已接近3萬億元人民幣,今後5年每年還將以7%的速度增加。

  這對澳大利亞來説可能構成一個問題。為什麼?“這個過程的一部分可能意味着擠出外國競爭,”季北慈説,“如果中國的確主宰着人工智能、綠色能源和其他的未來科技,那麼這可能會被中國用作對付其他國家的經濟槓桿。”

  北京從不諱言會用其比較優勢來消除威脅。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今年1月建議對稀土礦物生產和出口進行控制。中國控制着稀土全球供應鏈高達80%的份額,稀土被用於從智能手機到噴氣式戰鬥機等一系列產品的生產。澳大利亞有豐富的稀土資源,但是直到現在澳大利亞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中國進行加工處理。(作者埃裏克·巴肖,陳康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86 字。

轉載請註明: 澳媒研究完中國下一個五年規劃發現:對澳不是好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