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2月27日電 題:基建投資增速將企穩,製造業或成增長導向
作者 胡玉瑋 中信建投證券政策研究組首席分析師
2023年實施了一系列房地產放寬政策。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優化了個人住房貸款中住房套數認定標準,確立了“認房不認貸”原則。證監會也發文優化了房企IPO和再融資監管安排。未來,預計政策將重視保障性住房建設,進一步明確住房的保障和商業屬性。
在資本市場方面,政策涵蓋了投資、融資和交易各端。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了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重要性。證監會放寬了指數基金註冊條件,將合理把握IPO、再融資節奏,並降低了股票交易和融資融券費率及相關税收。未來,資本市場將放寬外資戰略投資准入,並優化股息紅利税收政策。
在穩增長方面,中央財政計劃增發國債用於重點工程,預計中央財政赤字率將提高至3.8%左右。此舉旨在託底2024年經濟增長,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補充資本金,並可能對銀行間流動性產生衝擊,央行可能會釋放流動性進行對沖。此外,增發國債表明了穩增長的重要性增加,並將受益於國債對基建投資的支撐作用,預計2024年基建投資增速將企穩。
2024年經濟增長是共識,多家機構上調增長預測。受額外財政刺激政策影響,三季度經濟增長超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上調對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期。在穩健的財政貨幣政策刺激下,經濟回暖趨勢明顯,正在穩中向好。
貨幣政策方面,預計以降低融資成本為主線,等待匯率信號。央行對於實體經濟和流動性的維護明顯,考慮宏觀政策的擴需求和防風險主線,貨幣政策將提供較為寬鬆的流動性環境和適宜穩定的融資利率。從歷史觀察,美聯儲加息週期末期,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空間加大,因此2024年中國可能繼續降準降息。
財政政策方面,有望繼續保持積極強度。隨着疫情結束,財政政策逐步迴歸“均值迴歸”模式,但保持一定的財政支持強度仍有必要。財政政策有必要利用專項債、特別國債等形式的工具擴大資金供給,以應對基建資金供給的下行和滯後的基建投資增速下行。
基建投資增速帶動增長,萬億國債刺激基建投資,製造業投資或成為增長導向。增發1萬億國債主要用於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對2024年增長及基建投資帶來支撐。財政政策發力力度或強於預期,基建與城中村改造均需增量資金供給。各地正開展配套政策制定、摸清城中村底數、編制改造項目方案等工作。超大和特大城市面臨城市快速發展與舊有規劃和生態間的矛盾,是出台城市更新政策的主力軍。從當前政策意圖看,超大和特大城市財力較強,是拉動內需、提振投資的領頭羊。在社會資本參與度未明顯提升的背景下,財政支持仍是中流砥柱。(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孫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