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貨運再現補貼戰,對行業影響幾何?

近日,滴滴貨運宣佈在北京等11個城市上線,並推出了一系列價格優惠措施,包括“單單最高減50元”等。由此,同城貨運行業“一池春水”被攪動,貨拉拉、快狗等企業也加大了補貼力度。

補貼戰再現、低價競爭開啓,這讓消費者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監管部門對於互聯網平台經濟的監管趨嚴的情況下,同城貨運行業燒錢補貼有違規風險,也不利於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表面上看,補貼戰是同業之間為了佔領市場,排擠競爭對象的一種競爭手段,消費者能夠得到優惠。但事實上,消費者吃了太多補貼戰“先甜後苦”的苦果。例如,網約車行業剛剛興起時,巨頭們紛紛進行高額補貼,這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但補貼戰之後,只剩下幾家大平台,即便價格很高,消費者也別無選擇,只能默默承受。共享充電寶、共享單車等行業亦是如此。此外,搞補貼戰也可能擾亂貨運司機的正常工作秩序。

在新浪黑貓投訴平台,記者發現不少消費者針對貨運平台的吐槽,涉及以下單時未點開發票為由不同意開票、優惠券無法使用、貨物被運丟、司機態度惡劣、中途加價等問題。也有一些貨運司機吐槽平台保證金不退、惡意投訴申訴不成功、被平台強制要求貼標識等。

事實上,同城貨運行業掀起的補貼戰與此前的類似,都是企圖通過以價換量的方式快速佔據市場。這種“簡單粗暴”的補貼方式,一時間確實吸引了不少司機加入。同時,由於價格便宜加上平台的宣傳攻勢,也吸引了不少消費者。但問題是,這種做法可能會破壞行業的正常發展秩序,對於消費者來講,未必能因此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

當下,同城配送行業的確可以稱作是“藍海”。一些企業正是看到了行業的巨大發展潛力才不惜高額補貼搶佔市場,也不斷有新的企業加入。企查查大數據研究院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的7年時間中,中國同城貨運項目共發生投融資事件59次,總金額高達336.8億元,其中有198.45億元發生在2021年。

市場有競爭者進入是好事,有競爭市場才有活力。但人們願意看到的是通過優質的服務、更強大的技術力量來贏得市場,而不是低價競爭。靠補貼可能短時間內會吸引用户,但畢竟難以持久。對於同城貨運行業來講,既要保障司機的待遇又要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才是長久之道。

如果平台方一味地追求後台數據,通過高額補貼招募司機加入,造成的結局很可能就是車多、司機多、單少。一旦補貼結束,司機的收入將得不到保障,反過來也會讓平台的口碑與聲譽受損。

事實上,同城貨運行業還有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安全問題、中途加價問題等。同城貨運企業真正要做的,應該是解決行業現存的這些痛點問題,不斷滿足消費者安全、便捷、舒心、差異化的需求。如此,企業才能行穩致遠。(記者 楊召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3 字。

轉載請註明: 同城貨運再現補貼戰,對行業影響幾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