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安醫療,不僅是妖股

九安醫療,不僅是妖股

作者 | 謝澤鋒

來源 | 巨潮商業評論(ID:tide-biz)

歲末年初,妖股叢生。

九安醫療被封為其中的“妖王”,兩月8倍。

一則“新冠抗原家用自測OTC試劑盒獲得美國FDA EUA授權”的公告,觸動了九安醫療股價上漲的“核按鈕”,自此開啓了瘋漲模式。

四道監管關注函,10個風險提示及異常波動公告,依然沒有擋住資金炒作的熱情。甚至有投資者調侃道:“新能源玩一年,不如妖股兩天快活。”

乘着第一波互聯網醫療的熱潮,九安醫療從傳統的ODM/OEM生意轉型為智能醫療硬件企業,綁定蘋果、小米,讓其在2015年成為A股市場上的明星股。

但嫁接互聯網卻並沒有讓九安醫療立刻日進斗金。為了實現轉型升級,九安醫療一直在付出代價:近十年7年扣非淨利潤為負,8年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負,一度瀕臨“披星戴帽”的窘境。

長期重倉投入海外,同樣讓其在研發、品牌上常年投入重資。

“失血”前行的幾年裏,九安醫療遲遲找不到突圍之道,直到遇見百年罕有的新冠疫情,從血壓儀、温度計等醫療器械到新冠家用檢測儀器,九安醫療頻頻“撞上”風口。

股價暴漲8倍後,九安醫療動態市盈率飆升至360多倍,但其家用新冠檢測試劑盒的業績釋放到何種程度,尚存存在不確定性。有人預測繁華散盡後不免一地雞毛,但實際的情況遠非一句“妖股藥丸”這麼簡單。

01撞上的風口

九安醫療的業務並不複雜,説白了就是製造並銷售血壓儀、温度計、血糖儀等家用醫療器械。

不同於醫療機構用醫療器械,家用產品的技術壁壘並不高,消費屬性更強。市面上的產品同質化嚴重,良莠不齊。

長期以來,國外品牌在這個行當佔據強勢地位。而由於性價比更高,質量有所提升,國產廠商不斷崛起,但大小廠商林立,許多企業只有在細分市場佔據一定優勢。目前,僅魚躍醫療的綜合實力較強,品牌影響力更大。

九安醫療,不僅是妖股

血壓計和血糖儀這兩個大單品市場中,強生、羅氏的血糖儀優勢明顯,歐姆龍則長期獨佔鰲頭。國產品牌中,三諾、魚躍的產品辨識度還比較高,但還處於趕超階段。

九安醫療在巨頭林立的市場中沒有什麼存在感,但“撞風口”的功夫卻是絲毫不落下風。

在互聯網之風盛行的2014年,九安醫療先後“綁定”蘋果和小米,股價自2013年初到2015年最高漲幅超8倍。

在此之前,九安醫療實際上已經調轉槍頭攻入海外市場。2011年,九安醫療子公司iHealth成立於美國硅谷,此後便推出全球第一台移動互聯血壓計, 並進入蘋果HealthKit體系,甚至可以在蘋果公司線上官網和線下專賣店銷售。

2014年9月,小米以2500萬美元入股ihealth,佔股比例20%。九安醫療從此成為小米供應鏈的成員,小米iHealth智能血壓計、温度計等產品也在小米商城上線。

然而,儘管有“強力外援”助力,九安醫療卻仍在盈虧線上掙扎。2013-2015年扣非淨利潤均為負數。即使與蘋果、小米合作一年後的2015年,其營收、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均呈現下降態勢。

對九安醫療來説,期望傳統醫療通過互聯網變現成為一道“偽命題”。儘管仰仗小米,銷售量大增,但卻只能走低價格低利潤路線,同時海外研發投入和外籍人員的薪酬更高, 2015年其管理費用高達1.7億,佔營收42.7%,當年的經營性現金流淨流出高達1.29億。

手握兩張王牌,九安醫療依舊只能“流血前行”。

直到疫情爆發的2020年,家用醫療器械企業撞上大運。受益於疫情後的需求爆發,九安醫療迎來了歷史巔峯。全年實現營收20.08億元,歸母淨利潤2.42億元,股價自2020年初至該年7月漲幅接近2倍。

然而好景不長,2021年的九安醫療又被打回了原形,前三季度營收5.9億元,大跌50.82%;歸母淨利潤僅有5000多萬,暴跌86.19%,扣非後淨利潤虧損24778萬,又回到了負數。

時間來到2021年底,奧密克戎毒株在海外肆虐之時,九安醫療家用新冠檢測試劑盒“橫空出世”,並獲美國EUA註冊認證。2021年的最後一天,九安醫療新冠檢測試劑出口獲商務部批准。

在年底缺乏板塊熱點的時刻,九安醫療瞬間成為資金炒作的焦點,股價飆升至歷史最高點。

九安醫療,不僅是妖股
九安醫療股價表現(2010年10月至今) 來源:巨潮商業評論

曾經被寄予厚望的互聯網沒有給九安醫療送紅包,而疫情才是九安醫療的“治病良藥”。

02遲來的海外大禮包

九安醫療成為第一家獲得美國認可的家用自測試劑盒廠商,主要國內還是因為其在美國10餘年的深耕。

長期重倉海外,九安醫療終於收穫了多年耕耘的果實。

2021年11月8日,九安醫療公告稱,子公司iHealth的新冠抗原家用自測OTC試劑盒獲得美國食藥監局(FDA)應急使用授權(EUA),可在美國和認可美國EUA的國家或地區銷售。

疫情爆發後,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是全球市場上的“硬通貨”。許多企業藉此實現了業績和股價的雙爆發,但和新冠疫苗的研發不同,檢測試劑的研發生產門檻要低很多。

九安醫療成為第一家獲得美國認可的家用自測試劑盒廠商,主要國內還是因為其在美國10餘年的深耕,不僅在FDA申請國內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iHealth 在美國也擁有了電商、藥店、商超等銷售渠道。

集齊“自研+海外牌照+渠道”三buff的標的,A股市場極為稀缺。利德曼子公司阿匹斯旗下兩款新冠試劑就曾獲得歐盟CE認證,但尚未實現銷售,就是因為其在海外市場的銷售渠道資源有限。

2011年開始,九安醫療就通過iHealth長期深耕美國。近五年來,其海外營收佔比均在六成以上,2020年收入結構中,海外佔比高達80.05%。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九安醫療付出的代價也不小。2016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其管理費用總計達11.68億元,研發投入6.72億元,研發支出佔營收比例碾壓魚躍醫療,甚至長期超過國內醫療器械一哥邁瑞醫療。

九安醫療,不僅是妖股

九安醫療,不僅是妖股

新冠檢測試劑盒的推出,標誌着九安醫療從傳統醫療器械切入IVD領域,這是公司產品結構升級的重大突破。

漲超8倍的股價已經將預期打滿,但這款產品能否真正打開業績天花板。一方面要看疫情,另一方面要看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當前,新冠變異病毒奧密克戎毒株在美加速傳播,美國疫情嚴重反彈,多項疫情指標均刷新紀錄。2021年12月30日,全美新增確診病例近70萬例,創歷史新高。

疫情加重,引爆新冠檢測需求,Amazon美國網站的試劑盒基本處於脱銷狀態。

對比來看,iHealth的產品性價比高,每包(2次測試)僅需17.98美元,15分鐘即可出結果。位居1月2日Amazon美國診斷測試銷量第一名,顯示無貨。

九安醫療,不僅是妖股
資料來源:Amazon美國官網,1月2日

根據九安醫療此前的公告,截至美國時間12月27日,其收到美國各州的貨款6255萬美元,網上銷售金額為6835萬美元。合計來看,這款試劑盒帶來的銷售款已有約8.4億人民幣,效益十分可觀,要知道其2021年前三季度總營收才7.9億元。

公司目前的月產能為1億人份,公司估算到2022年初,產能增至每月2億人份。考慮到當前美國檢測試劑盒的供不應求,短期內其銷售有望繼續向好。

12月31日,九安醫療、必歐瀚生物、東方生物的新冠檢測產品獲商務部批准出口,九安醫療和必歐瀚生物的持證公司就是iHealth,而東方生物的持證公司為其合作企業西門子醫療。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其產品實力。

所以,其股價暴漲並非毫無根據,2021年末的九安醫療類似2020年初國內疫情爆發時新冠檢測企業的股價走勢。

不過,其短期漲幅過大,正所謂“過剛易折”。當前已有11家公司獲得美國EUA授權,未來供給增多,競爭會更加激烈,另一方面,未來疫情的發展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都會影響試劑盒產品的銷售情況。

03精準的股權激勵

令投資者和監管層詫異和驚訝的是其精準的股權激勵。

根據九安醫療2021年發佈的激勵計劃,公司擬向激勵對象授予738.5萬份股票期權,行權價格為6.49元/股。

為配合此次股權激勵計劃,九安醫療自2021年7月13日至10月29日,共回購1362萬股,最高成交價為7.64元/股,最低成交價為5.90元/股,成交金額約9998.64萬元。

10月底完成回購,11月8日便發佈產品獲美國食藥監局註冊的公告,“時間管理”不可謂不精準。粗略估算,如果以6.77元的股票回購成交均價計算,九安醫療此次回購已浮盈7.7億元。而其股權激勵的行權價格為6.49元,如果方案成功實施,相關員工獲利豐厚。

此外,此次股權激勵的業績考核也十分“考究”,且僅以2019年營業收入為基數,2021年至2024年的營收增長率分別不低於20%、40%、70%、80%。據此計算,2021年至2024年的營業收入不低於8.47億元、9.88億元、12億元 和12.71億元,就可以完成考核。

而2021年前三季度,九安醫療營業收入為7.9億元,已完成2021年度業績考核指標的93.27%,業績達標基本已成定局。

要知道九安醫療業績增長主要依賴疫情帶來的需求,2020年期業績大爆發,基數較高,以2019年為基準,就可以完美避開這一難題。而且,此次股權激勵並沒有考核盈利指標。

此外,業績考核目標中,2024年的營業收入較2023年僅增長5.9%,遠低於前三個考核年度的營業收入增速。

顯然,這一業績考核要求不僅沒有挑戰性,且時間點選擇極為“精準”。

無獨有偶,2020年的期權激勵計劃也十分蹊蹺,行權價格為11.53元/份,業績考核目標為,以2019年營業收入為基礎,2020年至2022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不低於70%、20%、40%。

按照2019年7.06億元的營收計算,2020年至2022年,其目標收入分別不低於12億元、8.47億元、9.88億元。

2020年前三季度,其營收已達到16.07億元,達成第一次行權,但行權日(10月25日)的股價僅有6.24元,遠低於11.53的行權價,如果沒有本輪巨幅上漲,則是浮虧。

九安醫療,不僅是妖股

行權價與股價大漲“完美撞車”,股權激勵考核沒有挑戰性,股票回購和利好公告的發佈時間十分契合。這些草蛇灰線中的蛛絲馬跡,成了人羣議論的一個重點。

04寫在最後

十餘年押注歐美市場,付出巨大財力物力,九安醫療一直在豪賭未來。但移動互聯網長期沒有為九安醫療帶來應有的回報。

突如其來並且持續深化的海外疫情大爆發,卻成為了九安醫療翻盤的助推火箭。

常年重倉海外,讓九安在疫情形勢更嚴峻的美國市場受益匪淺。

可以説,其產品在美國銷售並取得不俗的銷售成績,正是九安醫療多年苦心經營的成果,僅以“妖股”為名就抹殺其多年投入和努力,對於九安醫療來説並不公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04 字。

轉載請註明: 九安醫療,不僅是妖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