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望成“救世主”?抗疫亮眼 集採扶持 概念股起飛
財聯社(石家莊,記者 張良德)訊,近日中藥概念股受到資金持續追捧,近六個交易日板塊整體漲幅超15%。對於此輪上漲,分析人士認為,一方面是市場質疑疫苗對德爾塔等變異毒株是否有效,而對國內中藥抗疫經驗的信任增加;另一方面是由於近日湖北、廣東兩大中藥集採信息公佈,相對於西藥集採起降價幅度更為“温和”,市場對此解讀為利好。
新冠變種病毒或打破羣體免疫 中藥治療依然有效隨着新冠疫情變種不斷髮展,病毒傳播又有抬頭跡象。與之前預期不同的是,部分注射新冠疫苗比例較多的地區和國家,依然也無法避免新冠疫情傳播的現象,此前市場期望憑藉新冠疫苗高接種率實現羣體免疫的期望或將落空,而國內在浙江、西安等地在疫情防控過程中中醫藥的使用效果顯著,二級市場再次對中藥股予以關注,紅日藥業(300026.SZ)、以嶺藥業(002737.SZ)、濟川藥業(600566.SH)、白雲山(600332.SH)等個股近期出現連續上漲。
今年下半年以來,以色列、新加坡等疫苗接種率較高的國家在面對新冠病毒變種時候,曾一度爆發嚴重的新冠疫情。各國曾寄予厚望的通過疫苗接種以達到“羣體免疫”的期望或出現變化,而我國在各地疫情防控使用中醫藥的經驗得到了更多認可。
此次西安在疫情防控過程中,依然大量使用了中醫藥,陝西省中醫藥管理局和西安市衞生健康委均擬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預防方藥和中藥預防方法,同時醫院方面也全力生產抗疫中藥製劑。
西安市中醫院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當前的疫情防控用到了大量的中藥製劑,截至目前,我院已累計為重點人羣提供超過3.5萬袋中藥預防湯藥。”
而作為疫情防控推薦用藥的連花清瘟,其西安地區的使用量也顯著增加。據接近以嶺藥業的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連花清瘟產品在西安地區醫院的銷量增加較多,而且近一段時間流通渠道的銷量也有增加。”
談及中醫藥在應對德爾塔變異毒株引起的疫情中的作用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副組長張忠德16日在北京表示,中醫藥為主的治療仍然是非常有效的,今年廣州疫情中收治的166個本土病例中,70%左右是單純使用中醫藥治療的。
受上述消息影響,近期中藥抗疫股再次活躍。最近兩個交易日紅日藥業漲幅超過42%,以嶺藥業漲幅最高也超過10%。
中成藥集採降價幅度較“温和”除中醫藥在抗疫領域的應用得到市場認可外,近日公佈的湖北十九省中成藥集採和廣東六省中成藥集採方面的信息也對中成藥行業構成利好。
12月22日,湖北省牽頭的十九省開展中成藥省際聯盟集中帶量採購擬中選結果公佈,中選率達62%,大部分藥品價格降幅在30%-50%,部分藥品僅下降10%-30%,擬中選價格平均降幅42.27%,較之前西藥集採時動輒80-90%的降幅,顯得“温和”許多,二級市場也對此給予了積極回應,多家中標藥企股價出現連續上漲,其中龍津藥業(002750.SZ)連續4日漲停。
行業內普遍認為中成藥集採是大勢所趨,由於尚未進行過全國性的中成藥集採,當前地方各省聯盟做的中成藥集採也有試點的意味。中成藥知名醫藥營銷專家、賽柏藍高級顧問孫躍武告訴記者:“剛剛結束的湖北十九省中成藥集採規模較大,對於行業來説有個樹立標杆作用。而此次整體降價的幅度在42%左右,也比較符合大家預期,相對於西藥集採降價幅度小很多,對行業來説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意味着未來大家對於中成藥集採降價的期望值或將參考這個標準。”
此次湖北集採中,部分上市公司產品降價幅度不足30%。其中同仁堂(600085.SH)旗下兩款產品擬中選,小金丸降價20%、活血止痛散降價19%。另外還有科倫藥業(002422.SH)的銀杏葉片和康恩貝(600572.SH)的銀杏葉產品,降價幅度也分別只有27%和29%。康恩貝對此表示,此次集採有利於公司銀杏葉產品的快速放量銷售,有利於開拓相關市場和提升品牌影響力,對公司的未來經營業績產生積極的影響。
另外在24日剛剛開始的廣東六省集採中,部分藥品的指導降幅也較為有限。有上市公司對記者稱:“從指導最高限價看,與公司當前該產品的出廠價相比降幅有限。”
對於中成藥集採降價幅度較少的原因,孫躍武表示,這與中藥產品本身特點有關,一是近一年來中藥材的價格持續上漲,很多品種漲價幅度超過了100%,企業生產成本抬高。另外也有國家鼓勵中成藥企業繼續投入研發的意味。
今年以來由於自然災害、人工成本提高以及新藥典執行更嚴格的藥材標準等原因,中藥材價格不斷上漲。受此影響,中成藥企業的生產成本也不斷提高,近期已有多家知名藥企對部分產品價格進行調升。
從今年中成藥的新藥審批來看,國家對於鼓勵中成藥企業研發顯得更加重視。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今創新型中藥獲批數量達到11個,獲批新藥品種涵蓋呼吸、神經、消化等多個疾病治療領域,而2019-2020年創新型中藥獲批數量一共只有5個,可以明顯看出國家對於中醫藥行業的支持力度不斷提升。孫躍武表示:“由於傳統的中藥劑型改良這兩年也有向下的趨勢,目前國內鼓勵有實力的企業研發創新型中成藥新藥,將中醫治療優勢與高科技進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