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航母”即將來襲!五礦稀土公告:戰略性重組獲批
12月22日晚間,五礦稀土公告稱,經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並報國務院批准,同意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五礦、贛州市人民政府等進行相關稀土資產的戰略性重組,新設由國務院國資委控股的新公司。
中鋁集團持有的中國稀有稀土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中國五礦所屬企業持有的五礦稀土股份有限公司、五礦稀土集團有限公司的股權,以及贛州稀土集團有限公司及所屬企業持有的中國南方稀土集團有限公司、江西贛州稀有金屬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贛州中藍稀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權整體劃入該新公司。
本次重組後,公司控股股東仍為五礦稀土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將由中國五礦變更為新公司。
該説不説,市場等待這艘稀土航母可是有夠久的了。從中國衞星網絡集團到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再到日前剛剛成立的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新成立的巨型央企頻繁見諸報端。現在,翹首以盼的投資者終於等來了航母落地。
向“白菜價”告別
稀土礦是全球緊缺的重要戰略金屬,被廣泛利用在冶煉、化工、醫藥、光學、航空航天及高新電子產業中,素有工業“黃金”之稱。
目前,我國是全世界稀土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也是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可以開採全部17種稀土資源,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國在稀土行業有很強的議價權。
正相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珍貴的稀土一度賣出了“白菜價”,例如氧化鐠釹曾經還低至過13萬元/噸,相較如今80多萬元/噸的價格,可謂是在“白送”。
國家當然也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密集出台相關政策,限制稀土的開採、生產和出口。才有了後來的第一次稀土行業格局整合,而最終形成了六大國有稀土,將開採和生產權限定給六大集團,加強了中國在稀土產業鏈上游的話語權。
而現在三大集團合併重組其實莫種意義上算是行業整合的收尾動作。稀土被賤賣的日子也是時候徹底成為歷史了,是時候向“白菜價”徹底告別了。
稀土需求日盛,重組勢在必行
近年來,在下游新能源汽車需求的爆發和剛性供給的雙重作用下,稀土行業迎來第四波上漲行情。Wind數據顯示,我國稀土價格指數逐步走高,其中,氧化鐠釹平均價由不足30萬元/噸漲至50餘萬元/噸。截至目前,部分稀土產品價格仍持續上漲。
市場主流觀點認為,新能源車上游屬性的強化正在賦予稀土更高的成長性,稀土估值體系有望得到重構。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稀土產量預估為16.8萬噸,大幅上升,較2020年上漲21.42%。約佔全球總產量6成,其中約有4.6萬噸出口各國。
所以越是在這樣的時候,稀土的議價權也就顯的越發重要,稀土集團重組其實也算的上是勢在必行。
一方面,通過戰略重組可以有效整合贛州乃至全國的稀土資源生產端,以提升行業定價權與控制力,對於保護資源與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都有着戰略意義,同時也了保持我國作為稀土全球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中國在全球稀土產業鏈上的議價權會大大提高。
而另一方面,三大集團的合併也能有效的減少乃至徹底杜絕同行惡性競爭的局面發生。
行業格局或被打破
2016年,國內稀土行業完成了第一次整合,形成了六大國有稀土集團,分別是中國鋁業(中國稀土)、北方稀土(包鋼股份)、南方稀土(江西銅業)、五礦集團、廈門鎢業和廣東稀土(廣晟有色),六大稀土集團的格局已經形成。
此次,隨着兩家央企聯合地方政府進行重組,意味着國內六大稀土集團的格局或將被打破。
三大集團合併後,根據2021年第一批開採量指標,合併後開採的輕稀土佔總開採量的39.14%,重稀土佔總開採量的67.94%。
未來開採量指標也許會進一步調整,輕稀土開採量指標進一步向北方稀土傾斜,重稀土開採量指標向合併後的中國稀土集團傾斜,形成稀土供給高度集中的“北輕南重”格局。
稀土行業高景氣有望延續
數據顯示,中國稀土資源經過多年高強度的開發,儲量由2013年的5500萬噸降至目前的4400萬噸,全球佔比由48.3%降至38%。
隨着中國稀土資源的消耗,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稀土礦山、冶煉分離項目的實施,全球稀土資源格局、開發格局或將面臨新的變化。
東北證券研報指出,短期來看,年末指標偏緊+下游節前補貨支撐下,供需矛盾支撐稀土價格高位。長期看,稀土正處於供需重塑的新時代起點,估值體系重構。稀土未來有望復刻歷史上鋰鈷新能源需求高增的邏輯,而其供給端甚至比鋰鈷還要更優異,伴隨價格中樞上移,企業或持續兑現高盈利,把握擁有全球定價權的核心資產價格重估機遇。
華寶證券表示,隨着下游風電及新能源車等新興產業發展前景持續向好,高景氣帶動下,稀土下游企業四季度補庫需求旺盛,稀土價格仍具備上漲趨勢。
如今,“稀土航母”橫空出世,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對於保護稀土資源,組織好稀土的開採、出口和使用都有一定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