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投資者
機構抱團,這是這一兩年國內資本市場最熱門的話題。機構抱團取暖,這在國內資本市場中早已不是一件新鮮事情,但與往年相比,這一次機構抱團把目光瞄準了市場中的優質資產與稀缺資產,由此也被市場認為是一次機構投資者引導價值投資的表現。
機構投資者引導價值投資,有利於為整個市場起到一個良好的示範效應。但是,對於本不缺乏資金的市場來説,在新發基金陸續發行的背後,卻有越來越多的新基金新機構模仿着機構抱團價值股的模式,最終導致機構抱團股的估值溢價持續攀升,甚至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估值溢價水平。歸根到底,還是在於接盤的資金越來越多,當整個市場形成了一種抱團習慣後,卻容易引發大量基金機構的跟風模仿。
雖然目前A股市場的日均成交量始終保持在萬億規模以上,但因市場擴容速度明顯加快,實際上分配給每一家上市公司的資金也是顯得比較有限。然而,當機構抱團現象愈發明顯之後,卻更容易導致少數企業把大量市場資金吸引進去,部分頭部企業的吸金效應越來越明顯。由此一來,也導致了市場出現了另一種現象,即少數頭部企業的估值溢價越來越高,但大量中小市值股票的價格卻處於邊緣化的趨勢。因此,近期我們可以看到,在部分頭部企業股價創新高的同時,卻有不少中小市值股票在加速下跌,甚至創出階段性的新低水平,這也是近期A股市場的寫照。
機構抱團股究竟有沒有泡沫?很顯然,這也是一個多空爭議的話題。不過,對時下遭到市場炒作的抱團股,一方面屬於市場核心領域的頭部企業或各主要行業的核心代表;另一方面則屬於賽道較好,且發展前景較強的行業,包括新能源汽車、光伏等,當風來之後,豬也可以飛起來。
在美股市場,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特斯拉,股票市值屢創歷史新高,但動態估值已經突破千倍。不過,站在當前的市場環境分析,不應該僅限於市盈率進行估值定價,更需要看到未來的行業賽道前景以及燃油車替代空間等因素。但是,從最近一兩年特斯拉股價的漲幅來看,早已不是一般的邏輯可以説得過去,特斯拉的股票市值已經是眾多知名車企業市值總和,乃至總和的倍數級別,這已經超出了市場的心理承受能力。
實際上,在機構抱團的背後,一方面需要看同期貨幣超發的程度以及全球市場流動性寬鬆的預期;另一方面則需要看機構抱團程度的變化情況,當越來越多的資金聚集於此,那麼股票更容易獲得更高的估值溢價空間,這個時候上市公司遇到了風口,也基本上由投資信仰決定股票的上漲高度了。
機構抱團股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透支未來盈利增長空間的問題,但是否形成泡沫,則取決於未來企業的盈利增速能力以及企業現金流的變化預期。對此,對行業確定性很高的頭部企業來説,可以通過時間來不斷消化估值的溢價問題,數年後估值也會逐漸恢復理性狀態。但是,對身處賽道之中的企業,則取決於未來業績爆發的表現,若未來企業業績遠不及市場的預期,那麼最終還是離不開泡沫破裂的風險。
機構抱團本質上還是一把雙刃劍,當機構投資者普遍認可的時候,往往會因機構抱團而不斷推升股票的價格與估值。但是,當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速以及盈利能力不及市場預期的時候,機構資金難免會產生較大的分歧,一旦機構抱團瓦解,對炒高的機構抱團股來説,將會帶來沉重的衝擊影響。但是,對機構投資者來説,也並不會盲目跟風或任性投資,它們還是具有一定的調研能力以及分析水平,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長期獲得機構抱團的企業,多數離不開優質企業的身影,且經受起多年來市場的反覆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