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方對澳葡萄酒實施反傾銷措施,澳學者:中方“這一課”將響徹全球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財經

  中國商務部27日發佈公告,裁定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存在傾銷,中國國內相關葡萄酒產業受到實質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決定自本月28日起採用保證金形式對相關產品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價值數十億澳元的澳中貿易紛爭進入危機四伏的新領域。”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27日這樣評論。澳最大上市釀酒企業富邑葡萄酒產業有限公司當天的股價應聲下跌,降幅超過11%。澳貿易部長伯明翰抱怨中方裁決“極不公平”,並聲稱這背後可能出於其他目的。中國商務部27日強調,這是嚴格按照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和世貿組織規則進行調查後作出的初步裁定。

  保證金比率為107.1%至212.1%

  今年8月,中方決定對澳葡萄酒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調查範圍是裝入2升及以下容器的進口葡萄酒。商務部27日的消息顯示,針對各企業收取的保證金比率不同,被抽樣公司和其他配合調查企業的比率範圍在107.1%至169.3%之間,其他澳公司的比率則為212.1%。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認為,保證金的作用相當於“關税”。“中國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市場,然而現在,來自歐洲等地的主要競爭對手已經有了100%至200%的税率優勢,這令我們的競爭力變得非常困難。”澳葡萄與葡萄酒協會首席執行官巴塔格林説。

  《悉尼先驅晨報》稱,儘管這只是初步裁定,而且根據最終調查結果,進口經營者繳納的保證金存在退回的可能性,但澳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項措施將對葡萄酒生產商造成“嚴重影響”。一名上海進口商稱,將暫停進口澳葡萄酒至少3個月,因為保證金數額令經營無法維繫。

  巴塔格林稱,由於自本月早些時候中國海關加強了檢測和審查程序,現在全中國的港口已經堆積數百個澳葡萄酒集裝箱,他尚未聽説近期有哪個澳葡萄酒產品得以清關。“我從不記得哪一年像今年這樣,這是我們在如此重要的市場上面臨的最大挑戰。”巴塔格林説。美國彭博社稱,從去年10月至今年9月,價值12億澳元的葡萄酒進入中國市場,佔出口總額約40%,排名第二的美國市場進口約4.3億澳元的澳葡萄酒。

  27日,莫里森政府與葡萄酒行業舉行緊急會議,討論如何應對。中方表示,各利害關係方可在10天內向調查機關提交書面評論意見。澳貿易部長伯明翰27日形容,本國葡萄酒產業將受到“致命打擊”,中方裁決“極不公平、不合理、不正當”,澳大利亞將尋求世貿組織介入。他聲稱,中方接連對澳大利亞產品實施制裁,令人懷疑背後有其他目的,即中國利用經濟壓力來迫使澳大利亞改變對華為、外國干涉、國家安全等問題的立場。《悉尼先驅晨報》説,這是伯明翰作出的“最強硬表態”。

  澳農業部長利特普勞德27日否認有關傾銷的説法,並稱澳葡萄酒因其高品質“在中國和全球範圍受到歡迎”。他強調,堪培拉“不會屈服”。彭博社引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員布拉克斯蘭的話説,中國政府的最新行動表明其下定決心要給澳方“上一課”,且“這一課”將響徹全球。

  令人迷惑的“愉快共存”

  在27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外媒提問中方的最新舉措是否與中澳關係趨於緊張有關。發言人趙立堅對此表示,中方主管部門依法依規對外國輸華產品採取相關措施,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也是對中國國內產業和消費者負責的行為。“中澳之間確實存在一些貿易問題,但均屬於正常範疇,不存在澳媒炒作的中國發動貿易戰的情況。”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於鐳27日對《環球時報》説。

  路透社27日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2019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總額高達1040億美元(雙邊貿易額大約1580億美元),斷絕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將損害澳經濟,後者的牛肉、大麥、煤炭出口近來已遭受嚴重影響,而中國可以輕易找到可替代的供應來源。截至目前,作為澳最大規模出口產品之一的鐵礦石尚未受影響,液化天然氣亦是如此。

  對於中澳之間的貿易摩擦,西方媒體一貫將其與兩國外交關係緊張聯繫在一起,將中方的正當舉措稱為“懲罰性”措施。路透社27日列出兩國矛盾“時間表”,稱2018年由於澳大利亞成為首個公開禁止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的國家而導致與中國關係惡化,今年,堪培拉要求對新冠病毒起源開展調查加劇了關係緊張,此後,雙方進行“針鋒相對的報復活動”,包括澳突然搜查中國記者在澳住所、從中國撤出部分記者,以及中方對澳出口產品實施一系列限制措施等。

  本週一,莫里森轉變調子説要與中國“愉快共存”,並強調在與美國的“持久聯盟”和與中國的“開放、透明和互利關係”之間,澳大利亞不應該被動做出選擇。香港《南華早報》26日説,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樣的表態説明澳方試圖在兩頭下注,“不夠真誠”,但也有人表示,這將有助於修復與中國的貿易關係。悉尼科技大選澳中關係研究院院長羅震認為其講話中的雙重含義、尤其是再次強調澳美同盟關係的表述“令人迷惑”。

  澳前外長鮑勃·卡爾日前對媒體表示,在沒有首先告訴北京的情況下要求調查新冠病毒起源,以及將“反華狂熱分子”納入堪培拉的澳中關係國家基金會,都是澳政府做出的反華姿態。他認為,鑑於澳曾在對華交往中摒棄“外交”做法,莫里森做出的“更放鬆表態”值得歡迎,“這抓住了將對華關係視為一種不可替代的經濟機遇的現實”。

  堪培拉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於鐳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儘管澳大利亞目前的經濟形勢非常不理想,但其國內的政治格局沒有出現明顯變化,主流社會依然認為要配合美國遏制中國。他表示,澳大利亞要爭取中國市場,必須拿出切實行動,“政治問題與經濟問題要區分開來,但兩國政治關係的改善肯定有利於深化經貿領域的合作”。“希望澳方多做有利於中澳互信與合作、符合中澳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精神的事,為推動中澳關係重回正軌提供條件。”趙立堅27日表示。

  澳大利亞戰略顧問凱蒂·豪近日在美國《外交學者》網站撰文稱,2012年澳中建交40週年時,澳大利亞首任駐華大使斯蒂芬·菲茨傑拉德曾深入思考兩國關係增長潛力。他表示,澳大利亞需要將對華關係的視線投向經濟之外,以發展一種多層面的雙邊關係。“這將有助於得到我們需要的通道和清晰的聲音,”他當時説,“那是一種成熟關係應有的樣子,一種良好的政治關係將取決於保持那種交往強度。”然而,2020年澳政府一直沒有能力發展這樣的對華關係。莫里森政府僅關注對華關係的經濟層面,這跟澳和其他地區夥伴之間的關係形成鮮明對照,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對華出口。

  在鮑勃·卡爾看來,堪培拉需要在外交領域付出“巨大努力”才能恢復與中國的關係,並且需要化解雙方過去幾年來的“摩擦和失控的言論”。凱蒂·豪認為,拜登當選美國總統為重啓中美和中澳關係提供機遇,但對澳決策者、經濟學家和出口商來説,同時與中美保持穩固關係將繼續是一個長期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