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中融信託大股東經緯紡機在年報中透露,中融信託的註冊資本擬由120億元增加至146.68億元。增資後,中融信託的註冊資本金將躍居行業第二位。
對於此次增資,中融信託向媒體回應稱,“中融信託多次增資均為淨利潤轉增,各股東同比例增資,體現了股東單位對中融信託的持續支持。”
據樂居財經瞭解,2021年,中融信託實現營收58.58億元,同比增長6.51%;淨利潤14.87億元,同比增長7.79%。截至2021年末,中融信託存續信託計劃1187個,受託管理資產6387億元,規模同比有所下降。
雖然營收、淨利雙增,但大股東一語道破了信託的困境,“當前,尤其是房地產行業走勢低迷,因融資環境整體緊張導致流動性問題頻發,中融信託部分相關項目也被迫出現延期情況,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呈現階段性放大的情況,業務經營與投資者關係進一步承壓。”
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企陸續暴雷,外界才意識到,信託與開發商背後的關係並不簡單。眼下,一些拿着信託地產產品的投資人如坐針氈,尤其考慮到市場周知的幾個“地產大雷”項目,背後都閃動着各家信託公司的身影。
以中融信託為例,目前仍持有巨量的房地產信託,僅2021年,其投向房地產業務的信託資產金額就接近900億。深挖中融信託的地產“朋友圈”,包括融創、恆大、陽光城、華夏幸福、泰禾、世茂、藍光、花樣年、中南等房企都位列其中。
地產“朋友圈”
4月19日,塔牌集團全資子公司廣東塔牌混凝土於2021年4月1日以自有資金2000萬元認購中融信託發行的“中融-融沛231號”,業績比較基準7.1%/年,期限12個月。
然而近日,該信託產品卻發生了延期支付情況。塔牌於4月18日收到中融信託發來的《臨時管理報告》,根據項目公司及相關方申請,本信託計劃項下存續的全部信託單位預計展期25個月。
除了塔牌集團,微光股份去年同期也認購了4000萬元融沛231號,4月15日已宣佈產品將展期。
據樂居財經瞭解到,融沛231號具有持有項目公司“中山市普力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土地使用權抵押、股權質押、保證擔保以及項目公司全面監管、共管項目公司公章印鑑及網銀ukey等保障措施。 而普力奧地產背後大股東為淮安福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持股96.4%,前者有被執行和股權凍結的風險記錄。
此外,中融信託與華夏幸福這家房企至今仍在混戰。
今年1月中旬,華夏幸福對中融信託違約兩筆本息共計11.2億元的到期信託計劃,涉及產品為融昱100號和驥達11號;5個月後,中融和華夏幸福合作的享融223號、享融287號也相繼出現到期難以兑付問題。 據媒體報道,對於很多金融機構踩雷的華夏幸福,中融信託超越各家銀行和頭部信託公司,排名第一位。
眼下,中融信託的不配合,事出有因。華夏幸福在對中融信託提供的協議細則中,要求將一項目信託展期5年調為8年。與此同時,中融信託放棄對華夏應收賬款的質押權,未具體約定每年還款金額。
這引起了中融信託以及投資人的不滿,已決定否決債務重組協議。然而,事件到這裏遠未結束,雙方的爭端仍在繼續。2月10日,中融信託表示,公司發現華夏幸福質押的176.49億元的應收賬款出現違規支付的情況。
樂居財經獲悉,華夏幸福與中融信託現存債務涉及四個信託項目,即驥達11號、融昱100號、享融223號和享融287號。去年12月,四個信託均已到期。
值得關注的是,四個信託項目所募集的資金用於華夏幸福產業新城項目。上述信託分別對應廊坊某縣、西安、合肥、新鄭的四個產業新城項目。 彼時,以產業新城運營商著稱的華夏幸福在建設產業新城項目上,往往會與當地政府機構產生大量應收賬款。而應收賬款也正是中融信託在發行四筆信託計劃時的抵押.
事件似乎遠未想象中的簡單。中融信託通過對華夏幸福和出質人的財務報表追蹤分析發現,河北省內應收賬款金額減少,但是監管賬户中並未收到相應資金,南部某城市也出現應收賬款也存在類似情況。這也是中融信託發難的原因之一——必須守好這100多億的信託抵押款,這也是對投資人最大的保障。
一位接近中融信託的人士此前對媒體表示,“雙方仍沒有完全達成一致,但之前還款期限華夏方面已經做了妥協,目前在協商具體還款計劃。”
而更早之前,中融信託還將泰禾訴至法院,這筆欠債高達36億。
頗有戲劇性的一幕是,原定於2021年11月16日,在北京開庭審理的中融信託狀告黃其森及北京泰禾房地產、北京泰禾嘉華房地產、北京泰禾嘉信房地產、北京中維房地產等貸款違約一案,因被告缺席未當庭判決。 不過目前,中融信託涉泰禾的鮮項目已經基本解決或處於尾聲。
除了華夏幸福、泰禾,很多房企的名字也出現在中融信託的朋友圈名單中。例如,中融信託與中國恆大合作發行過多項信託計劃。此外,其朋友圈還有花樣年、陽光城、合生創展、名門地產、世茂、中南、港龍、北大資源等。 合作方式也是大同小異,以股權抵押、應收賬款抵押,或者直接控股來進行強力風控。
下場開發
儘管種種“踩雷”消息頻發,中融信託仍然堅守地產陣地,處置的態度十分積極,成果也很顯著。
畢竟,考慮到資本方與開發商都是拴在一根繩上的螞蚱,倘若房企最後因為流動性危機而破產倒閉,信託砸下的大筆資金也將覆水難收。 尤其眼下,面對投資者的質疑,信託機構只能從幕後走向台前,積極下場收購股權、想方設法盤活項目。
首先是改變合作方式, 其中,股權信託產品常見的手法是,信託公司通過入股房企的子公司、關聯公司或項目進行輸血,這樣既不佔用信託公司非標債權額,還能優化房企的財務指標,此外在對外轉讓時處置手段更加靈活。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這兩年中融信託和房企合作多達120只產品,80%被劃分為“股權投資類”,大多附帶着回購、對賭連帶責任擔保等條款。
以“中融-承安88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為例,這是2021年3月為融創定製的“權益類信託”項目。推介資料顯示,這個項目存續期為24個月,中融信託計劃下的資金將用於設立或注資目標公司,投資於融創中山民眾項目、中山五桂山項目、中山三角項目、瀋陽金泰項目和南寧五象湖項目。
與此相對應的變化是,融創旗下的“中山銘晟房地產”在2021年3月新增了股東中融信託。此後,中山銘晟注資融創在中山市的三個樓盤所對應的項目開發公司——中山立信、中山建成和中山茵景,成了大股東,而這三家公司的部分股權目前均質押給了中融信託。
直至今年4月,融創正式退出中山銘晟,轉由中融信託100%持股。 看起來是一次投資,實際上是中融信託對資產的進一步控制,也是風控措施之一。
首先是3月3日,融創方轉讓山西融創恆基置業95%股權,中融信託接盤。股權變更前,山西融創恆基置業由北京融創恆基地產、山西融創房地產分別持股70%、30%;變更後,公司由中融信託、北京融創恆基地產分別持股95%、5%。
據悉,山西融創恆基置業乃融創太原府的開發商,該項目首批將於今年10月交付。
緊接着3月4日,中融信託又入股融創旗下一家公司,對象為北京遠房豐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簡稱“遠房豐管”),投資比例80%。股權關係顯示,遠房豐管此前由北京融創恆基地產100%控股;轉讓完成後,由中融信託和北京融創恆基地產各持股80%和20%。
3月16日,融創還將旗下紹興恆臻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20%的股權,用同樣的手法轉讓給了中融信託。 就這樣,中融信託控制了融創旗下不少的優質項目,一旦發生逾期,這些也是後期處置的有利保障。
信託靠“風控”自救
在業內,初期的中融信託資產規模,靠的是“拼、搶”,頗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無畏。
2003年資產管理規模是12億元,2008年這一數值達到了708億元,規模翻增58倍。中融信託的市場化風格,還在金融行業引起不小的議論,曾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熱議“中融現象”。
地產信託承擔起中融信託的業務增長,大概是在2010年。彼時,銀監會開始限制通道類、融資類銀信合作業務,中融信託一面收縮銀信合作,開始尋找新的業務合作模式,地產信託便是在這時開始作為中融信託的主要業務。
數據顯示,2010年—2014年,資產管理規模分別為1820億元、1783億元、3057億元、4882億元、7227億元,四年的時間規模增加了5407億元。
地位飛漲的中融信託,解直錕選擇將其委身於“國”字軍,中植集團甘願退居第二股東之位。
2018年,解直錕更是有意將中植集團從中融信託的直接控股股東中摘出,計劃將手中32.9864%的股權轉讓給大股東——經緯紡機,只是無奈最後因交易價格沒談妥,便就此擱置。
目前,在股東名單上,經緯紡機以37.47%持股比例為中融信託的第一股東,中植集團以32.98%位居第二股東,哈爾濱投資集團和瀋陽安泰達商貿分別持股21.538%和8.006%,位列三、四股東。
近幾年,市場環境也發生了變化,房地產類業務和融資類業務被監管壓降,中融信託也主動調整戰略方向,從2018年開始主動控制資產管理規模和營收,淨利潤在2020年還出現了下滑。 2021年,中融信託受託的管理資產為6387億元,規模同比有所下降,全年實現營收58.58億元(合併),淨利潤14.87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6.51、7.79%。
目前,在股東名單上,經緯紡機以37.47%持股比例為中融信託的第一股東,中植集團以32.98%位居第二股東,哈爾濱投資集團和瀋陽安泰達商貿分別持股21.538%和8.006%,位列三、四股東。
近幾年,市場環境也發生了變化,房地產類業務和融資類業務被監管壓降,中融信託也主動調整戰略方向,從2018年開始主動控制資產管理規模和營收,淨利潤在2020年還出現了下滑。 2021年,中融信託受託的管理資產為6387億元,規模同比有所下降,全年實現營收58.58億元(合併),淨利潤14.87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6.51、7.79%。(單位:萬元)
從資金信託的投向領域來看,中融信託投向實業的佔比最高為40.61%,緊跟其後的金融機構達到32.52%,房地產相比2020年的18%,下降近4個點達14.02%,投入金額達895.55億元。
另一方面,中融信託正在向標品信託投資體系和新的產融結合業務模式轉向。值得注意的是,中融信託在2021年6月,盤走北京亞奧區域的天圓祥泰大廈。同時,中融信託旗下地產基金——中融長河資本,也不斷在一線城市“掃樓”。
轉型路漫漫。但眼下,中融信託必須直面未來半年房地產信託償付高峯的挑戰,這也是懸在整個地產行業之上的“達摩克里斯劍”。
2021年,房地產信託違約規模達到917億元,超過64家信託機構踩雷。國盛證券表示,“信託償還壓力將在2022年3月、5月和6月增加,屆時每月有超過500億元的信託到期”。這個時候考驗的就不僅僅是業務能力了,誰的風控更強,誰才能跳出泥坑。
文章來源:樂居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