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俊雯 編輯:曹瑋鈺 來源:東四十條資本(ID:DsstCapital)
給蘋果、華為、小米做“防水衣”的供應商要IPO了。
納米薄膜生產商江蘇菲沃泰納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菲沃泰”)已於7月27日完成新股配售,將於近日登陸科創板上市。本次IPO擬募資16.64億元,其中資金的8.31億將用於總部園區項目,3.33億用於深圳產業園區建設項目,5億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菲沃泰發行市值預計為46億,發行價為18.54元,發行市盈率為175倍,高於行業平均市盈率103倍。中金公司為其保薦機構。
據説,平均每8部手機就有一部用的是菲沃泰的防水技術,被稱為電子領域的“防水茅”。
01
三年營收7.91億
拿下蘋果訂單利潤直降30%
菲沃泰2016年成立於江蘇無錫,主要從事納米薄膜的研發和製備,並基於自主研發的納米鍍膜設備、材料配方及製備工藝技術為客户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
簡單講是,給一切電子產品穿上“防護服”。不僅能防水,納米薄膜還有防油、防腐蝕、防硫、耐鹽霧等功能。
現在不少電子消費品都在用納米薄膜做防護。菲沃泰的產品覆蓋了手機、耳機、電子閲讀器、可穿戴電子設備、無人機、相機鏡頭等領域。
早年間電子消費品防水能力有限。充其量是物理防水,依靠機器密封的手段進行防護。比如,在手機縫隙中加一個橡膠件,類似於在瓶口塞一個塞子。這種停留在表面的防水技術,面對手機內部不慎進水,同樣於事無補。
而如今納米薄膜不僅可以對電子消費品外部提供整體防護,還可以對其內部重要零部件進行精準防護,真正做到裏裏外外都裹上一層防水納米鍍膜,即使在水裏泡上2個小時,拿出來也照樣能用。
營收方面,隨着華為、小米、“OV”、亞馬遜等一眾品牌對防水功能的引入,菲沃泰納米薄膜的銷售收入也水漲船高。2019年菲沃泰為全球8,000萬部手機或耳機提供了“防護”服務。2019年至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43億元、2.38億元和4.10億元,複合增長高達80%。
但利潤卻不盡如人意。2019年至2021年,菲沃泰淨利潤分別為3168.57萬元、5555萬元和3931.56萬元。2021年淨利潤相比2020年下跌了近30%。
收入連年大漲,為何利潤不漲反降?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
一是對華為、vivo的銷售規模大幅下降。
華為在2018年-2020年均為菲沃泰第一大客户,連續為菲沃泰貢獻超40% 營收,貢獻銷售收入分別為3206.19萬元、7000.53萬元、9722.97萬元。但2021年華為的採購額直降76.64%,全年僅採購了2270.97 萬元的服務。vivo在2018年-2019年,均為菲沃泰第二大客户,2020年下滑至第三位,2021年已經退出公司前五大客户之列。
背後的潛在可能是,為了防止單一供應商“話語權”過強,下游客户會親自研發相關技術專利,或培養多個備選供應商。
二是菲沃泰2021年迎來了一位重要客户:蘋果。
菲沃泰通過立訊精密和歌爾股份間接給蘋果供貨。2021年公司來自蘋果的收入就達到1.4億,佔比當年的收入高達36.87%,雖然2021年營收是保住了,但與華為的駐外融合模式不同,給蘋果供貨採用的是駐外獨立生產模式,缺點是前期投入很大,像裝盤場地、電費等成本由菲沃泰承擔。此外,蘋果項目量產前期,產能利用率較低,高昂的人工、耗材等成本,使得產品單位成本高於其可變現淨值,這也進一步拉低了淨利水平。
(圖源:菲沃泰招股書)
股東方面,菲沃泰算是一家家族企業。招股書顯示,IPO前,Favored Tech(香港)持有菲沃泰82.88%的股份,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宗堅、趙靜豔這對70後夫妻二人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夫妻二人通過Favored Tech(香港)合計控制公司82.88%的表決權,宗堅系公司的創始人兼董事長、總經理,對公司重大決策及經營管理具有決定性影響。趙靜豔擔任公司董事,參與公司實際經營決策。另外,持股比例超5%的股東寧波菲納,以及寧波納泰為員工持股平台。
02
果鏈增收不增利
逃離“圍城”尋出路
菲沃泰“增收不增利”的現象並非個例,這從側面應證了果鏈企業面臨的殘酷現實。
本以為擠進“果鏈”業績就有了保障,但據不完全統計,30家公佈2021年業績的國內“果鏈”上市公司中,19家公司實現盈利,只有10家公司的淨利同比正增長,4家公司出現鉅額虧損,11家公司淨利同比下滑。
總體上看,果鏈上市公司業績呈現兩極分化。
一部分企業對蘋果訂單依賴程度較高,蘋果砍單會造成公司業績下滑,甚至鉅額虧損,如長盈精密、得潤電子、歐菲光等;
另一部分企業掌握高精尖技術處於產業上游,市場多元,受蘋果影響較小。如京東方、兆易創新、長電科技等企業淨利潤成倍增長。
“果鏈”就好比圍城,仍有不少企業爭先恐後想擠進去。2012年,蘋果首次公開的156家主要供應商名單中,只有8家中國企業上榜,分別為安潔科技、環旭電子、比亞迪、瑞聲科技、崑山長運、天津力神、藍思科技、蘇州面板電子。2016年、2017年,2018年以及2020年蘋果公佈的前200名核心供應商,中國企業分別為73家、85家、86家、96家。
供應商也逐漸從相對低端的組裝、五金件加工,進階到技術含量更高的傳感器、模組等部分,甚至開始與蘋果聯合開發產品。
進入“果鏈”後,供應商要面臨蘋果極為嚴苛的良率要求。如果供應商沒有跟上蘋果更新的步伐,很有可能被淘汰甚至面臨倒閉的風險,尤其那些將蘋果視為單一大客户的企業。
2013年10月,藍寶石屏幕供應商GT Advanced Technologies(下稱“GTAT”)與蘋果達成合作。合作期間,蘋果一直在改變藍寶石的產品規格,且幾近嚴苛地縮減生產成本,要求GTAT在規定時間內生產出大量高良品率的藍寶石屏幕。最終,GTAT因不堪重負而關停廠房。
無獨有偶。觸控屏幕生產商勝華科技擁有全球第二大觸控面板廠,也是iPhone 4最大的觸控屏供應商,但在研發iPhone 5時,蘋果開始採用新型內嵌式觸控屏幕技術。由於沒有跟進新技術,外加大舉擴建生產線,勝華科技產能過剩,債台高築,最終藍思科技以12.2億收購旗下子公司。
通常情況下,蘋果在更迭新技術後,會扶持“果鏈”企業。“一直用訂單喂着你,直到你把這個技術做成熟,他就會考慮導入一個競爭對手來平衡你。”蘋果供應鏈從業者透露。
觸控屏幕製造商宸鴻科技,曾為iPhone與iPad生產屏幕,但後來蘋果逐漸將訂單分散到夏普、東芝、LG、三星等多家供應商,以削弱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
蘋果永遠會有Plan B。一家主力供應商背後,往往會有另外一到兩家隨時替補。
如此精進的供應鏈管理,讓不少供應商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2021年財報顯示,藍思科技實現營收452. 68億元,同比增長22.55%,淨利潤只有20.70億元,同比減少57.72%;立訊精密2021年實現營收1539.46億元,同比增長66.43%;但淨利潤同比下降2.14%至70.71億元。2022年6月,蘋果代工企業仁寶電腦也決定不再承接Apple Watch、iPad代工業務。據悉,十年間,仁寶電腦毛利率僅為3%-4%。
在此背景下,中國供應商正積極尋找第二增長曲線。於是便有了富士康、立訊精密下場造車;歌爾股份加碼AR/VR;藍思科技進軍光伏,長盈精密佈局動力電池結構件業務等。
畢竟誰也不能保證還能陪蘋果走過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