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茅台”順豐鉅虧,多少有點讓人意外。雖然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樣的虧損範圍是符合市場預期的。”
從3月18日順豐公佈的年報看,形勢已不容樂觀。年報顯示:過去一年,順豐的市場份額收縮了2%左右,第四季度淨利增速為16%,比照前兩季度均超50%出現了明顯放緩。順豐股價比年初,也已下跌了30%左右。
鉅虧與跌停下的順豐
4月8日晚間,順豐控股發佈了一份讓股民“猝不及防”的一季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順豐控股預計今年1至3月份淨利潤虧損9億元至11億元,對比去年同期盈利則為9.07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順豐預虧10億元至12億元,去年同期盈利8.32億元。
4月12日,順豐控股股低開低走,截至收盤下跌9.38%。4月6日至4月12日的5個交易日內,順豐控股累計下跌逾20%。
從2月中旬至今不到2個月,順豐累計跌幅約50%,市值蒸發超過2000億元。
有股民表示:“這個虧損實在想不通。順豐的單子多如牛毛,去年還盈利9億。今年沒有任何疫情影響,突然暴虧9億,怎麼回事?”
順豐發佈的公告中,解釋的原因有幾點:
1、第1季度處於新業務開拓關鍵階段,增加前置性資源投入,成本承壓。
2、去年疫情延緩了順豐的資本性開支投入,出現產能瓶頸。今年順豐加大投入,進行中轉場自動化產能升級以承接增量。預計第2季度將緩解產能瓶頸壓力,今年下半年開始釋放規模效益。
3、春節期間順豐響應“就地過年”政策,給在崗人員補貼,經營成本攀升。
4、快遞同行在春節均未打烊,順豐的散單業務被分化,增長低於預期。
5、今年4月順豐推出特快及新標快產品,將為時效件增長帶來新動能。
廣發證券統計顯示,2021年2月,每一單快遞的價格連續12個月同比下滑,1月至2月平均單價為10.69元,同比下降19.08%,反映出整個快遞行業價格競爭的激烈程度。
隨着電商巨頭競爭進入阿里、拼多多、京東“三足鼎立”階段,目前國內的快遞企業根據持股及股東關係分為幾大陣營:阿里系(圓通、申通、百世)、京東系(京東物流)、獨立性較高的第三方(順豐、中通、韻達)。
隨着電商業務的發展,同時其他快遞業務市場又存在較大的萎縮(比如説原來的票單業務),背靠電商支持的快遞企業可能獲得更為穩定的流量支持,而相對獨立的順豐等快遞公司業績只能“靠自己”。
沒有後台的順豐
4月9日,順豐控股召開2020年度股東大會,王衞對這次財報表達了歉意,他説,“首先跟股東做一個道歉,因為我認為第一個季度真的沒有經營好。”
到底是一時的經營問題,還是順豐本身在戰略上已經失去了優勢,業界普遍認為,“沒有後台”的順豐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
據統計,快遞行業的電商件已經佔據了超過80%的市場。通達系在阿里的助力下,藉助加盟優勢、大量承接的電商件,快速放大了規模效應。同時,自帶流量的京東物流也在快速搶佔市場。
2018年開始,順豐的窘境已有所顯現。在營收增長27.92%的情況下,順豐僅實現歸母淨利潤45.56億元,同比下跌4.57%。2019年上半年,順豐快件量增速為8.54%,大幅低於行業平均增速,且其核心業務時效件營收僅增長了4.02%。
相較於京東物流與四通一達,順豐沒有阿里和京東這樣的電商平台,也沒有黑馬極兔背靠拼多多。多年來沒有電商平台捆綁,順豐一直堅持只做第三方,派件數量無法快速增長。
迫於壓力,順豐在2020年5月開始殺入低端電商市場,新增了“冷運特惠”服務,以首重 13元/1kg、續重2元/kg起的價格,吸引不同體量的果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將網點下沉駐紮至農產品的“第一公里”,更是以“特惠專配”切入中低端電商市場。
一位快遞行業業內人士認為,順豐殺入低端電商件市場是一種被迫防守策略。因為三通一達、菜鳥、京東物流在不斷衝擊順豐的高端客户,為了應對,順豐只能進攻其最不佔優勢的電商件。
就在順豐反覆降價進攻下沉市場時,來自印尼的極兔,背靠拼多多單量向上攪動了市場。殺入快遞賽道一年內,極兔便已達成了2000萬穩定日單量,將一片紅海的快遞市場擾的雞犬不寧,而此前通達系完成這個數據用了十幾年的時間。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分會副會長徐勇認為,現在快遞對消費者的價格並不低。但是,對電商商户的價格比較低,量越大價格就越低。
“現在整個快遞行業的價格不是快遞行業掌握着,而是電商利用自己的貨源優勢,打壓快遞價格擁有定價權。行業的競爭在加劇。1月份順豐快遞的單件派件價格下滑了12%,但是其他的快遞公司下滑的更多可能在20%左右,主要原因是行業出現了新的競爭者,像極兔等價格都壓得很低。”
在國內快遞行業10多年來的激烈競爭當中,順豐控股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基礎最好,盈利能力最強的白馬股。
多家快遞公司的參與刺激了市場競爭的加劇,降低了價格。但快遞行業的成本並沒有減少。
第一,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快遞員的薪水,獎勵,五險一金都是巨大的成本;
第二,長途運輸成本、油價等一直處於高位。
順豐面臨的新挑戰
除了缺乏背靠電商大單量的支撐之外,單據、票據的電子化,也是導致順豐業績下滑的重大原因。
作為快遞行業的一哥,對2B端的企業用户來説,重要票據、合同的郵寄,順豐和EMS是首選。但是,電子合同、電子發票等的迅猛發展,導致順豐原本的核心優勢業務大幅度萎縮。
高端商務客户基本都是順豐客户,但發票電子化後,去年保險公司所有保單發票電子化,給順豐帶來不小的損失。未來發票、合同、電子簽名等全面電子化後,類似萬科這類做財務共享中心,需要大量郵寄合同和會計憑證的,全面電子化後這一塊收入沒了。這些都是原來為順豐貢獻利潤的高端客户。”
上述提到的保險業務,在順豐控股2016年年報中,曾被作為卓有成效的業務案例進行展示。但隨後的幾年,從順豐控股的年報中消失。
有私募研究員稱,過去,順豐控股在文件類市場幾乎是壟斷型地位。文件類業務,包括上述的發票、合同、保單等。2019年,文件類業務還在順豐時效件業務中佔比逾40%,2020年,則落到了30%左右。
董事長王衞在上週的股東大會上也承認了這一點。
王衞稱,順豐 B2B 商務件(工商業快遞)是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隨着科技的進步,電子化的普及,包括郵寄發票的需求消失,工商業務受到一定的挑戰。
順豐還能翻盤嗎
2020 年順豐國際業務實現不含税營收59.73 億元,同比增長110.4%,成為公司增速最快的業務板塊。
順豐擬要約收購嘉裏物流聯51.8%的股權。本次募資有助於加快公司佈局離島免税市場的步伐。嘉裏物流深耕海南市場,在免税物流方面有先發優勢,已經是海南規模最大的貨運代理。
未來海南離島免税市場未來10年的複合增長率有望達到30%。順豐通過收購股權的方式進入離島免税物流市場,未來有望提振營收。
雖然順豐的文件類業務受影響,但消費類業務的增長不錯。王衞稱,從前有一些電商平台,原來對我們有些看法,看到公司專注做獨立第三方,現在態度都改回來,需要高質量和穩定的物流服務,還是要找順豐合作。 甚至去年有一些大電商平台把自己的物流部門解散了,全部改為用順豐,結果它股價上漲了,利潤也改善了,這就是我們給到電商平台的價值。
隨着消費結構的升級,時效件市場(比如説同城快運)需求出現了顯著的結構性變化。2020年順豐的年報數據顯示,順豐控股時效件業務佔公司營收比例在43%左右。此外,順豐控股時效板塊件數量結構中,消費類佔比高達47%左右,是第一大貢獻點;工業及其他類佔比約20%,文件類佔比僅33%左右。因此,文件類業務的營收只佔公司營收比例約10%,佔比較低。
對一些高端商品,包括需要“速達”的高端生鮮類產品,順豐依然是承運的第一品牌(比如説每年九十月份,螃蟹消費旺季的時候,運輸基本都是順豐)。
在消費類業務當中,順豐的高端化特徵相比較於其他快遞公司十分明顯,而這些高端商品的運價更高,利潤也更高。例如,珠寶鑽石行業高端品牌蒂凡尼、I do等,箱包行業高端品牌LV、GUCCI等,化妝品高端品牌雅詩蘭黛、蘭蔻等,這些品牌價值高並且對服務要求高的企業,在時效件領域的首選均是順豐,這也顯示出順豐強大的競爭力。
此次順豐爆出的鉅額虧損,從實際情況來看,是可以理解確是一次“戰略性投資”所造成的。順豐能不能翻盤,要看順豐相較於其他競爭對手,有沒有護城河,以及順豐的護城河有多深?
第一,順豐具有最好的體驗。對用户來説,順豐具有較好的配送體驗,無論線上下單還是收貨,在小程序以及手機短信上都能收到提醒,而且配送過程安全、快捷。
這些獨一無二的體驗優勢,是順豐最大的護城河,能夠很好地區別開其他的競爭對手。
第二,順豐的品牌認知是強大的後盾。冷鏈、生鮮食品、重要文件資料,相對比較重要的快遞物品,用户首先考慮的依然是順豐,這是這麼多年以來,順豐品牌所積累的強大品牌勢能。
第三,順豐依然是第一高單值的主要承運品牌。對比來看,雖然類似於極兔這樣的後來競爭對手依託拼多多的訂單量迅速佔領市場,但是畢竟都是低單值的低端市場。這樣的市場一方面單價低,利潤低,另一方面,客户是價格敏感型,忠誠度低。
順豐如果以第二子品牌殺入低端市場,相對會比較容易奪取其他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畢竟順豐的品牌優勢明顯),但是一直做低端的快遞品牌如果想要搶佔順豐的高端市場份額則會很難。(主要是用户對於安全、快速的訴求無法得到與順豐一樣的保障)
據報道,4月12日,順豐控股成交額創下111.15億元的歷史記錄,並且遠遠高於近年來日均成交額。深交所披露的龍虎榜信息顯示,其中,買入金額第一名的是深股通專用席位,淨買入額超過1.72億元;買入金額第二、三名的均是機構專用席位,二者淨買入額分別為9790.29萬元和9744.48萬元。可以看出,公司股價9日跌停當天,便有機構資金進場“掃貨”。
所以,綜合分析來看,筆者以為,順豐依然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保住快遞一哥的位置。從戰略的角度來看,一城一池的得失,尚不至於影響順豐的全局。
參考資料
1、21世紀經濟報道,《順豐控股連續兩日跌停:最大威脅不是極兔拼多多,而是工商業快遞業務的消失》,2021年4月13日
2、經濟日報,《順豐股價為何一跌再跌》,2021年4月13日
3、AI財經社,《順豐鉅虧之謎》,2021年4月10日
4、中國經濟網,《順豐鉅虧,極兔、百世被罰,快遞行業出了什麼問題?》,2021年4月11日
5、鳳凰網財經,《111億天量成交的背後,抄底資金買入順豐控股的底氣來自哪裏?》,2021年0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