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百年路 啓航新徵程】治蜀興川再上新階
今年一季度,四川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859.24億元,同比增長15.8%,兩年平均增長6%。四川經濟一季度實現良好開局,總體呈現“加快恢復、穩步向好”態勢。
“十三五”期間,四川大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實現3年上一個萬億元台階;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7.8%,三次產業結構由12.1:43.5:44.4調整為11.4:36.2:52.4。
從粗放發展到集約高效
興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攀鋼,誕生於中國最需要鋼鐵的年代。經過多年轉型發展,攀鋼所在地攀枝花市早已從“百里鋼城”華麗轉身為“釩鈦之都”,今天,這裏生產的釩鈦精品,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領域。
新中國成立之後,特別是在“三線”建設時期,國家在四川佈局了大批大型國有企業。早些年,這些企業曾經歷陣痛,經過近年來的轉型發展,如今已成為四川發展的寶貴財富。
四川省委立足四川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明確提出重點培育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食品飲料、先進材料、能源化工五大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構建具有四川特色優勢的“5+1”現代產業體系。
“省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支持大企業大集團跨越發展,推動中小企業‘育苗壯幹’梯度培育,加快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朱家德説。
“5+1”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去年,四川省五大支柱產業實現營業收入4.26萬億元,同比增長8.1%,有力助推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回升發展,穩增長“壓艙石”和“頂樑柱”作用明顯。
其中,具有豐富人才資源的電子信息產業在2019年率先突破萬億元大關之後,去年繼續高位運行,全年營業收入達1.27萬億元,增長22.6%。綿陽惠科8.6代線等重大項目爬坡量產,華為鯤鵬基地等產業生態圈加快形成,國內首條“5G+工業聯網”生產線投產,5G基站超過4萬個。
具有雄厚產業基礎的裝備製造產業,在2020年推出了一批“首台”“首套”:50兆瓦重型燃機首次100%負荷試驗成功、全球首台百萬千瓦水電機組精品轉輪完成吊裝、“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國內首台10兆瓦海上抗颱風型風電機組交付。
食品飲料、先進材料和能源化工產業也同步實現快速增長。其中,先進材料產業抓住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機遇,推動鋼鐵、有色、新材料等領域快速發展,通過組織開展釩鈦、稀土、晶硅光伏、鋰電等領域“一業一策”政策措施研究,培育打造了一批特色優勢材料產業集羣。
從內陸省份到開放前沿
今年,成都萊萬特國際貨運公司CEO陳江南給自己下達的出口貨值是40億元,這一目標比去年翻一番。今年前4個月,萊萬特通過中歐班列(成渝)向歐洲出口的總貨值已超過15億元,階段性目標完成。
陳江南達成所願靠的是成都國際鐵路港和中歐班列(成渝)這一對外開放平台。2013年3月,第一列蓉歐快鐵從成都國際鐵路港出發;去年,中歐班列(成渝)逆勢增長,開行量達5000列,佔全國總量的40%,連續5年保持全國首位。今年一季度,成都國際班列開行1200列,同比增長約46%,成為中西地區名副其實的“帶貨王”。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四川堅定實施全面開放合作戰略,並結合四川實際,於2018年提出縱深推進“四向拓展、全域開放”,加快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推動開放型經濟再上新台階。
四川省商務廳副廳長於濱説,隨着成功開行中歐班列(成渝),近年來,突出南向已成為四川建設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的重要特點。
陸上通道四通八達,航空優勢同樣顯著。6月底,新建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將正式投入運營,屆時,成都將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中國大陸第三座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
作為另一個重要開放平台,四川自貿區掛牌4年來,累計新設企業14.6萬家,註冊資本超1.6萬億元,其中新設外商企業1380家,外國直接投資23.1億美元。
開放,讓四川更好地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十三五”時期,四川外貿年均增速20.4%,去年貨物進出口實現8081.9億元,同比增長19%,增速居全國第二位,創歷史最好成績。今年一季度,四川外貿繼續高速發展,進出口總值實現1967億元,同比增長25.6%,保持中西部第一。
分析認為,四川外貿逆勢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近年來四川以擴大對外開放為抓手,把電子信息、智能化裝備製造作為重要支柱產業加快培育,這些產品附加值高、運輸方便等特點,使四川外貿去年受疫情衝擊較小。
從依賴資源到依靠科技
瀘州市生態環境局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長江出川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地表水二類標準。
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補給區,四川突出生態優先,加快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率先將全省30.42%的國土面積劃定為生態保護區域,2013年開始不再審批建設5萬千瓦以下的小水電,在5年時間裏關停了753處小煤礦,整治3.5萬家“散亂污”企業。
同時,四川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動產業升級,新動能新業態不斷培育壯大。
成都高標準規劃建設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推動成都超算中心、成都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等平台落地建設,一大批大科學裝置、國家實驗室的佈局,成為成都創新策源的引力;綿陽科技城“十三五”以來獲國省級科技進步獎等科技獎勵105項,以電子信息為主導的六大重點產業蓬勃發展。
去年,四川實施了10個重大科技專項和106項科技成果轉化示範項目,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00多家。四川省高新技術企業去年已超8000家,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近2萬億元,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0%。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鍾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