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席菁華
“十四五”發展線路圖明晰,風電迎來利好預期的同時,將實現度電成本的快速下滑。
“到2023年,‘三北’高風速區域可實現平均1毛錢的度電成本。”在2020國際風能大會前,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公開表示。上述區域包括內蒙、甘肅、黑龍江、河北等。
在本屆風能大會期間,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對界面新聞等媒體表示,1毛錢度電成本的預判,是基於遠景能源的風機技術。全行業若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開發商、供應商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且需要政府和金融行業的支持。
田慶軍指出,實現1毛錢度電成本,還需要滿足邊界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能棄風限電。此外,必須滿足7.5米/秒以上的風速條件。
在整機商方面,1毛錢度電成本的實現,需要滿足兩個“30%”,即發電量實現在現有基礎上提升30%、風機造價降低30%。
田慶軍認為,要降低度電成本,風機發電效率必須足夠好,且風機質量必須過硬,在20年生命週期後還能夠正常發電。
他進一步解釋稱,度電成本已成為整機企業的商業邏輯與生存資本。在發電量方面,陸上風電的發電小時數不能低於3000小時,海上風電則不能低於4000小時。
“如果達不到這一標準,風機一經推出便失去市場。”田慶軍稱。
對於開發商而言,則要求不能再進行粗放式開發。需要精打細算,進行風電場的集約化建設,減少用人成本、土地成本以及非技術成本,把風電場做成標準化產品,實現建設成本在現有基礎上下降30%。
在供應鏈方面,需要儘快實現本地化。目前國內風電主軸承很大程度依賴於進口,價格議價空間狹窄。供應鏈製造本地化,意味着成本下降。
日前發佈的《北京風電宣言》提出,“十四五”時期國內風電年均新增裝機量達5000萬千瓦。
田慶軍對此表示,實現這一目標存在爬坡期。在這一過程中,“三北”大基地、中東南部分散式,以及海上風電“三駕馬車”缺一不可,“少一個都完不成裝機目標。”
他認為,“三北”地區項目容量大,對增量的貢獻明顯,將貢獻三分之二的市場。中東南部低風速分散式風電以及海上風電,將貢獻三分之一的市場。
分散式是田慶軍最看好的未來風電市場。他認為,隨着新能源開發量不斷擴大,這一市場定在三年之內被點燃。
他表示,對工業園區耗能企業而言,分散式風電可以立竿見影地降低電價。目前地方政府規劃的園區綜合能源管理試點,大多采用了分散式風電,因為光伏佔地面積大,很難滿足工業用電需求,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風電更具優勢。
田慶軍還認為,陸上風電將大踏步地進入平價時代,2021年中國80%的地區將基本實現平價。但海上風電還需要時間週期。他預判,在“十五五”期間,海上風電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田慶軍提出,海上風機制造應根據海況和風資源等條件,進行因地制宜的定製化設計。此外,海上風電開發必須將海纜費用納入電網電價體系,以減少開發商建設成本。
海纜在近海建設成本中的佔比達10-15%。隨着海上風電向深遠海進軍,海纜成本將翻倍上漲,單位千瓦建設成本也將提高。
田慶軍還建議,海上風電開發還可以與風電制氫、海上牧場等產業結合,以有效降低度電成本。
對於明年的風電市場情況,田慶軍認為局勢樂觀。
這主要基於三大原因。其一,今年沒有搶到高電價的項目將轉到明年。得益於技術進步,能夠實現平價的項目容量預估在千萬千瓦以上。
其二,內蒙、甘肅、東北等地已核准了大量平價項目,明年將釋放裝機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今年中東南部地區也核准了數百萬千瓦平價項目將釋放。
其三,明年是海上風電搶裝年,至少還有300多萬千瓦項目建設空間。
“這三大風電市場相加後的盤子較大,建設成果值得期待。”田慶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