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上市公司大手筆回購頻現 年內26家公司回購金額超10億

由 聊素麗 發佈於 財經

編者按:

隨着市場持續震盪,又有不少上市公司發佈回購或增持計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A股市場已有超過400家公司發佈了回購股份方案,擬回購金額上限合計超千億元。從回購金額來看,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大手筆頻現,有26家公司擬回購金額上限超過10億元。

前三季度超400家公司發佈回購方案

隨着市場持續震盪,又有不少上市公司發佈回購或增持計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A股市場已有416家公司發佈了回購股份方案,擬回購金額上限合計超千億元。

其中,9月份以來,先後有40家上市公司公告首次回購進展,回購股份主要用於員工股權激勵,彰顯對未來發展的充足信心並獲得市場積極評價。截至9月20日收盤時,已有派林生物(000403)、阿爾特(300825)、凱萊英(002821)、廣匯能源(600256)、貝因美(002570)、德展健康(000813)、光雲科技、中國化學(601117)、艾為電子、優博訊(300531)、九洲藥業(603456)、華興源創、熱景生物、金科環境、科達製造(600499)、通策醫療(600763)發佈首次回購公告。其中,凱萊英、阿爾特、通策醫療、廣匯能源、德展健康、艾為電子、科達製造首次回購金額均在1000萬元以上。

9月19日,中際旭創發佈回購報告書稱,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回購公司股份用於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或員工持股計劃,本次回購股份資金總額不低於1.5億元(含)且不超過3億元(含)。這是該公司年內第二次發佈回購股份方案,該公司今年4月份發佈的一份不超過2億元、不低於1億元的回購方案已完成。此前的9月16日,包括長城汽車、順發恆業等7家上市公司均發佈公告稱回購完成或回購股份已註銷。此外,年內還有432家公司發佈了股票增持計劃,159家公司承諾不減持。

“上市公司回購或者大股東增持都釋放出一個積極的信號,表示大股東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説明公司的股價被低估。”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下半年以來A股市場整體走勢低迷,很多上市公司股價出現較大下跌,9月份有可能是下半年市場的一個底部,也有可能成為下半年市場的一個拐點,就像4月底是上半年市場的拐點一樣。

上市公司大手筆回購頻現

從回購金額來看,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大手筆頻現。《投資快報》記者從同花順數據看到,今年前三季度共有26家公司擬回購金額上限超過10億元,269家公司擬回購金額上限超過1億元,佔比超六成,其中美的集團(000333)擬回購金額為不超過50億元不低於25億元位列首位,當前該回購方案正在實施中。

緊隨其後的是中聯重科(000157),擬回購金額為不超過39.88億元。中聯重科9月15日晚間發佈公告稱,截至2022年9月14日,公司通過股份回購專用證券賬户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公司A股股份約1.74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01%,最高成交價為6.32元/股,最低成交價為5.78元/股,成交總金額約為10.63億元。

排名第三的是海爾智家(600690),擬回購金額為不超過30億元不低於15億元。海爾智家8月31日晚間發佈關於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A股股份的進展公告稱,2022年8月當月,公司未實施回購。本次回購實施起始日至本公告日,公司已累計回購股份5650.42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60%,購買的最高價為26.60元/股、最低價為23.50元/股,支付的金額為14.28億元。

從回購目的來看,多數公司均表示,是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對公司價值的高度認可以及對基本面的判斷,提升投資者信心。例如海康威視9月15日公告,計劃使用公司自有資金回購不超過25億元(含)不低於20億元(含),回購的用途為依法註銷減少註冊資本。公司稱,是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和對公司長期價值的高度認可,結合公司經營情況、主營業務發展前景、公司財務狀況以及未來的盈利能力等的基礎上,為維護公司市場形象,增強投資者信心,促進公司的長遠發展。

從回購股份的用途來看,計劃用於實施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的公司超過300家,佔比超七成。此外,還有不少上市公司回購股份是用於註銷並減少註冊資本。

方正證券研報認為,股票回購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能夠對股價形成支撐作用甚至推動股價上漲。這意味着在相同的盈利狀況下,股票回購會對上市公司的股價產生利好。

今年前三季度回購總額超5億元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