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迴歸25週年在即,港股在這些年飛速發展,無論從上市公司數量、還是目前的市場總市值和成交額,均獲得大幅提升。香港已是中國最大離岸市場,也是全球最為重要的金融市場之一。
透過陸港通機制,源源不斷的國內資金正流入香港市場,成為港股的一股“活水”,南下資金在港股市場的話語權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南下資金規模累計已達2.4萬億港元。有機構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地資金平均每年流入規模有望達到3000億港元。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對比:從上市公司數量來看,港股市場從1997年的597家上市公司逐步攀升至5月末時的2565家,增幅超過3倍。
從港股總市值變化中來看,從1996年末的3.48萬億港元總市值升至2022年5月末的37.9萬億港元,增幅近10倍。
從年總成交額來看,港股市場從此前的1.91萬億港元,升至2021年的41.1萬億港元,增長幅度超20倍之多。
注:港股市場總成交額變化
港股市場在迴歸後25年裏,市場規模、總市值等方面均有大踏步地前進。然而這一增長與數個里程碑事件息息相關,最近幾年就是港股通的推出、上市規則變革帶來科技生化股密集上市。
內地企業已佔港股總市值七成以上
從港股上市企業的結構來看,截至2022年4月,內地企業在港上市達1370家,佔港交所上市企業總數53.3%;合計市值佔港股總市值77.7%。
自青島啤酒在1993年成為首家赴港上市內地企業,隨後包括中國移動、華電國際、首都機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國企相繼在香港完成上市,之後再是大量民營企業赴港上市。
港股通成為源源不斷的活水
目前來看,港股通成為內地投資者投資港股的主要渠道。該通道自2014年開通以來,交易規模逐年攀升。
根據港交所數據,2021年滬港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分別為200.79億港元和216.3億港元。分別較2020年增長54%及91%。兩者合計約417億港元,前一年則為244億港元,
而去年香港證券市場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約1667億港元,這意味着港股通交易額佔了整體大盤的四分之一,南下資金對港股市場的影響力正日益擴大。
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升曾指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加鞏固,可以在促進內地經濟發展、提升互聯互通、推動跨境資本加速流動和創新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廣發基金認為,預計未來南向資金季度流入速度的中樞將在800億港元,年流入規模在3000億港元。5年流入規模在1.5萬億港元,約為港股通當前累計流入規模的63%。
廣發基金預計,五年後,南下資金在港股持倉市值佔比將達到10%左右,較當前的持倉佔比提升4個百分點。
互聯網成為港股主力軍
除了市場規模及交易額擴大之外,以騰訊(00700.HK)、阿里巴巴(09988.HK)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及更多中概股的迴歸,並已成為港股主要的成分股。
根據港股個股市值排名,騰訊以3.5萬億港元市值位居榜首,排名靠前的美團-W(03690.HK)和快手-W(01024.HK)分別為1.16萬億和3266.99億。
注:港股上市公司市值前30大
中概股相繼回港上市
港交所在2018年和2021年先後對上市規則作了變更,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同時對尋求第二上市的公司開了方便之門,帶動中概股迴歸上市潮。
新規對雙重主要上市和二次上市的公司呈現更加寬鬆的審核標準,為在國外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來港上市提供更大的便利。截至目前,已有27家中概股回港上市,其中包括知乎-W(02390.HK)、貝殼-W(02423.HK)、蔚來-SW(09866.HK)、微博-SW(09898.HK)等多家知名公司。
此外,新經濟公司的融資在香港市場新股融資總額中的佔比逐年攀升,從2019年的49%上升至2020年的64%和2021年的87%。
香港已經成為亞洲最大、全球第二位的生物科技融資中心。2021年共有34家生物科技及醫療公司在香港上市,上市宗數全球排名第一,融資總額全球排名第二。
天風證券指出,未來有望更多中概股選擇雙重主要上市迴歸港股、或者由第二上市轉為雙重主要上市,這些優質公司納入港股通過後,將會進一步吸引南向資金配置。中概回港後可以納入更多市場基準指數,如恆生指數、恆生國企、恆生科技指數,將有望帶動資金增配。
本文源自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