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券商自掏腰包逾56億,誰是年內最大“包銷王”?

由 湯生 發佈於 財經

圖/IC


新股遭棄購,作為承銷保薦機構的券商成了“接盤俠”。


如今,包銷金額5億元俱樂部即將納入一隻新個股——華寶新能。9月12日晚,華寶新能發行結果出爐,其中,網上投資者棄購221.14萬股,棄購金額高達5.25億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粗略統計看到,今年截至目前已有238只新股遭棄購,40餘家券商合計掏出逾56億對新股進行包銷。


而耗資最多的“包銷王”稱號,落到了光大證券頭上。今年,光大證券獨立主承的新股雖然只有5只遭棄購,但其至少拿出8.11億元包銷。


“三中一華”接盤包銷光大證券“出血”8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今年目前238只遭棄購的新股,於創業板上市的企業數量最多,達到105家。相比之下,科創板有84家,上證主板和深證主板分別有23、26只個股出現棄購現象。


對此,40餘家券商合計包銷金額達到56.07億元。而最擅長投行業務的“三中一華”也陷入了包銷困境。


“一哥”中信證券年內承銷保薦的新股出現棄購情況最多,達到39只,其中,32只新股為獨立承銷。中信證券為此拿出4.08億元包銷。


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看到,中信建投承銷的28只新股出現了棄購,其中,19只為其獨立主承,耗資2.83億元;而中金公司獨立主承的16家企業被棄購,包銷“出血”5.95億元。


截至目前,耗資最多的“包銷王”稱號,大概率要落到光大證券頭上。光大證券獨立主承的新股,雖然只有5只遭遇了棄購,但其包銷至少付出了高達8.11億元。其中,光大證券主承銷的僅納芯微一隻個股,包銷金額就達到7.78億元。


此外,海通證券獨立主承的21只個股遭棄購,包銷金額達4.55億元,而國泰君安、華泰聯合證券自掏腰包的金額也位於前列。


數億元包銷顯然給券商帶來不少壓力,一方面耗資巨大,另一方面如果新股破發或是後續股價跌幅過大,券商則損失慘重。


根據統計,今年已有58只新股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包括包銷金額靠前的中一科技、翱捷科技、賽微微電、騰遠鈷業、唯捷創芯、普源精電、中科藍訊等多隻個股,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20%以上。


近3年64只個股包銷比例超1%百元高定價惹的禍?


近年來,新股頻遭棄購,券商因此被迫進行餘額包銷已不是新鮮事。


貝殼財經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看到,按照上市日期計算,2010年至今64只個股的包銷比例超過1%。其中,近9成被大規模棄購個股集中於2022年。2021年有6只,2019年有1只,還有一隻是在2012年上市發行的中國交建。


數據顯示,納芯微以13.4%的包銷比例位列首位,中一科技、中國交建和經緯恆潤3只個股的包銷比例均超過10%。此外,賽微微電、峯岹科技、禾邁股份、C信德4只個股的包銷比例超過5%。


從棄購金額來看,目前16只個股包銷金額超過1億元,其中,納芯微以7.78億元的包銷金額位居第一,中國移動緊隨其後,包銷金額達7.56億元;郵儲銀行和中國交建的包銷金額也均超過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包銷比例較高的個股,發行價格一般較高。


近年來,個股發行價不斷攀高。2019年前,資本市場鮮見定價百元的個股,而2020年起,百元個股則呈現常態化。


2020年、2021年,百元個股分別有13只,今年截至目前已有14家企業的發行價超過百元。


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新股定價市場化的程度越高,在二級市場中溢價的不確定性越大,尤其是當網下詢價過高的時候,可能會導致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對投資者帶來信心上的打擊。


在他看來,新股網下詢價情況與上市首日破發關聯度很高。如果網下詢價定價過高,新股上市首日可能會破發,上市首日破發的股票數量增多,就會倒逼網下詢價的定價重心下移。而這一結果又會出現新股上市首日的漲幅擴大,使得打新的信心大增,從而再次推動詢價定價重心上移,“蹺蹺板”效應凸顯。


董登新認為,這種市場的“蹺蹺板”效應會反覆循環,這是新股定價市場化的一個必然結果,也是註冊制改革的一個重大成效。某種程度上來説,破發新股過多,棄購情況增多,也説明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在增強,是投資者成熟的一個表現。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