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 鄭欣)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全球性挑戰和近期愈演愈烈的能源危機,中美歐碳定價會議呼籲加強全球領導力以應對氣候變化,併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更可靠的替代能源解決方案。
中美歐碳定價會議由國際金融論壇(IFF)、歐洲碳定價工作小組和美國保爾森基金會聯合舉辦,旨在推動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形成全球碳定價機制。
上週舉辦的線上閉門會議是中美歐碳定價會議系列研討會的第二次會議,首次研討會於今年7月舉行。
來自中國、歐盟和美國的40多位高級官員、政策制定者和學者,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國際能源署(IEA)的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全球相關人士在即將於11月召開的英國格拉斯哥COP26會議之前,持續舉行關於應對氣候變化和全球碳定價機制的研討會,凸顯了目前氣候變化挑戰的艱鉅性和緊迫性。
國際金融論壇(IFF)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祝憲表示,“考慮到全球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大背景,我們需要思考應對氣候變化的快速行動方向;同時,我們也需要共同努力,解決可再生能源的脆弱性問題,提供更加可靠且價格更加合理的替代能源解決方案。這對未來全球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夏天以來,在全球各大洲發生的所有水災和火災都向我們發出警告,必須採取緊急和有效的措施來防止全球變暖。温室氣體排放是造成全球氣温上升的主要原因,目前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350億噸,而且還在不斷增加。如果我們想有機會拯救地球上的生命,就應該把儘快停止地球上的碳堆積作為人類共同的重要目標,並以最快的速度扭轉這種趨勢。”歐洲碳定價工作小組主席和創始人、法國前財政部部長埃德蒙·阿爾方戴利(Edmond Alphandery)表示。
他説,“新興市場因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將產生更多能源需求,我們必須滿足這些合理需求。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和減少温室氣體排放的緊迫目標之間的矛盾是所有國家領導人面臨的巨大挑戰。”
阿爾方戴利指出:“為了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各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面前只有一條狹窄的道路通向成功。我們必須實現從化石燃料向低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快速轉型,迅速優化調整能源結構。”
此次網絡研討會包含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重點討論遏制全球碳排放增長的緊迫性,在此環節中與會人士首先評估了未來全球需要減排的規模、各種政策選擇、政策執行的預期效果和效率,以及所需的資金投入等問題。與會專家認為,快速實現能源結構轉型的關鍵取決於化石能源和低碳能源的相對成本,而碳定價是其中至關重要的因素。
近年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已經迅速增加,然而,根據IEA的分析,未來十年,全球在低碳能源上的投入需要翻一番甚至更多,才能夠保證順利實現能源轉型並達成淨零排放目標。根據IEA的統計,目前全球每年在低碳能源領域的投資約為2萬億美元。IEA的分析表明,要實現碳中和目標,新興市場在低碳能源領域的投資增長應該超過發達國家,而這對全球能源轉型而言是一個明顯的挑戰。
根據IMF的研究,碳定價是促進低碳能源行業發展和扭轉碳排放趨勢的理想激勵措施,這已經成為一個國際共識。IMF正在研究設定一套國際化碳價格下限的機制,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設定不同的最低碳價格,以推動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將全球氣温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範圍內的目標,同時解決不同市場碳價格競爭力問題。
此次網絡研討會的第二個環節圍繞扭轉全球温室氣體排放趨勢的五個重要機制展開討論。這五個機制是:1.歐盟的碳邊界機制。2.水泥行業的脱碳。3.碳捕獲和封存(CCS)技術的實施。4.減少甲烷(另一種主要的温室氣體)排放的方法。5.促進以核電為重要替代清潔能源。與會者還討論了在能源轉型期間由於再分配效應而產生的社會問題,探討了有效解決此類問題需採取的行動。
本次網絡研討會的第三個環節對實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行動,加強全球領導力進行了反思。與會人士認為要實現全球快速脱碳目標,毫無疑問,必須建立在歐盟、中國和美國三方協調合作的基礎之上。
“對於全球領導力來説,現在是各國政府從做什麼轉向如何有效和及時做的關鍵時刻。我們需要看到各個國家明確具有時間約束力的行動路線圖,以切實推動重要脱碳領域中的進展,”祝憲説。他還鼓勵各國政府通過有效實施政策和資助新興市場的低碳部門,促進去碳化創新技術的商業化和可負擔性,以及支持相關的技術轉型來展示領導力。
國際金融論壇(IFF)是總部設在中國的非營利、非官方獨立國際組織。2003年10月由中國、美國、歐盟、聯合國等20多個國家、地區及相關國際組織的領袖共同發起成立,是全球金融領域高級別常設對話、交流和研究機構。作為中國與新興經濟體的國際金融合作及戰略智庫平台,被譽為全球金融領域的“F20(Finance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