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信號!這一板塊現“躺贏”契機,2022年有望迎來“開門紅”!張坤等機構投資者調研佈局這些個股
記者 | 王飛
·編者按·
央行在最新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刪掉了“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和“管好貨幣總閘門”的表述,新增了“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等新表述。這種變化或許意味着,當前穩中偏寬鬆的貨幣政策正在向寬鬆轉向。
貨幣寬鬆對銀行股和成長股都會產生利好效應。僅就銀行股而言,一方面是大比例的破淨,另一方面是整體資產質量持續向好,估值水平和資產質量之間的“剪刀差”不斷擴大。對此,有投資人向《紅週刊》記者表示,銀行是最不需要考慮就可以“盲買”的領域。
但多位接受《紅週刊》記者採訪的機構人士指出,投資銀行股的第一條就是關注銀行標的是否有市場化基因,有市場化基礎的品牌銀行的投資性價比更高。
據瞭解,當下,一些知名機構不僅在積極調研銀行股,甚至已經在建底倉。
貨幣寬鬆信號已釋放
銀行股有望率先受益
在連續幾個季度強調“管好貨幣總閘門”的貨幣政策要求之後,最新的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發佈的《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21年第三季度)》(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和“管好貨幣總閘門”等幾個之前的重要表述被刪除了,並新增了“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等新表述。
圖1 《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部分內容
圖片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對此,保銀投資在接受《紅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當央行的報告有類似的修改時,之後的貨幣政策往往也會隨之放鬆。
“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正在接近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財政和貨幣政策可能將在明年第一季度變得更加寬鬆,在房地產和能源方面的政策可能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放鬆。並且,這些政策調整將會幫助中國經濟在明年上半年穩中向好,在下半年出現比較明顯的反彈。目前的信貸增速可能已經見底,在未來幾個月將會出現反彈。”保銀投資指出。
安信證券也就此指出,銀行存、貸款利率在三季度均出現積極的變化,這有利於銀行業的淨息差逐步企穩。同時,在信用有望擴張的背景下,疊加監管層對房地產行業政策的微調,銀行的悲觀預期有望修正。“當下是銀行股非常不錯的中期佈局時點。”
需要指出的是,受益過去貨幣寬鬆的往往是成長股,而不是銀行。目前的銀行股是否會率先受益呢?對此,利檀投資董事長陳昊揚指出,近幾年銀行的估值一直處在低位,一些熱門成長股卻漲到了一個難以持續的點,那麼銀行的“估值窪地”效應就會體現出來,甚至會成為資金配置“首選”。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也表示,整體看,國內銀行業前三季度經營表現繼續穩健,中國經濟的韌勁表現也使得銀行板塊的中長期發展確定性非常突出。隨着一些銀行業負面因素陸續落地、衝擊減弱,疊加明年中國經濟企穩改善的預期,估值有吸引力的銀行板塊的配置機會或許正在來臨。
資產質量未來2~3年“無憂”
機構關注度不斷提升
據《紅週刊》記者梳理,目前從橫向和縱向對比來看,銀行板塊確實均處於“低估”狀態。數據顯示,在行業層面,銀行目前市淨率(算術平均)為0.83倍,是申萬31個一級行業中最低的,即使是排在第30位的房地產行業也有1.47倍,要遠高於前者;在指數層面,目前銀行(申萬)指數的市盈率和市淨率分別為6.09倍和0.61倍,而其近5年的平均水平分別為6.85倍和0.81倍,也均要高於前者。(見圖2、圖3)
圖2 近5年銀行指數市盈率表現
圖片來源:Wind
圖3 近5年銀行指數市淨率表現
圖片來源:Wind
而且,銀行股的破淨家數不斷增多。在41家上市銀行中,共有36家銀行的市淨率低於1倍,佔比87.80%。其中,華夏銀行和渝農商行等估值最低,分別為0.38倍和0.44倍。相對而言,寧波銀行和招商銀行的市淨率最高,分別為1.99倍和1.85倍。
與破淨遍地相對的是,銀行板塊整體的資產質量持續改善。數據顯示,在41家上市銀行中,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的分別有34家和39家,分別佔比82.93%和88.64%。其中,寧波銀行營業收入增速最快,江蘇銀行和平安銀行的歸母淨利潤增速居前,分別為30.51%和30.08%。
對此,中泰證券銀行行業首席分析師戴志鋒在接受《紅週刊》記者採訪時指出,銀行股大幅破淨本質上反映了投資者對於經濟的悲觀預期。從今年整體的信用環境看,一方面,社融增速從2月份的年內高點13.3%一路降至9月份的10%低點,銀行總資產增速有所下降,三季度上市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速降至8.1%;另一方面,信用收縮環境下,房地產相關領域信用風險持續暴露,投資者對於銀行資產質量產生悲觀預期,銀行板塊股價受到抑制。“不過,銀行股的基本面卻是一直比較穩定的,特別是資產質量,我們預計,在未來2年~3年都會是比較安全的狀態。”
中金公司研究部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張帥帥認為,“從最終利潤增長角度來看,我們覆蓋的上市銀行是超預期的,單季度增長在15%左右。其中,大行三季度單季度增長10%以上,部分股份行超過了30%,相當數量城商行利潤增速超過了30%(應該是階段性的最好表現);資產質量指標維持了改善趨勢,同樣是顯著超出預期的。與市場普遍的地產資產擔憂情緒不匹配,我們認為,市場可能普遍高估了涉房敞口風險。”
估值太低,質量很好,就意味着市場給了一個“錯誤定價”。或是因此,機構資金對銀行股的關注度正在不斷提升。據《紅週刊》記者梳理,自進入今年第四季度以來至11月23日,合計有704家機構(未剔除重複)參與了銀行股的調研,這一數據已大幅超過今年第三季度的589家。具體來看,共涉及杭州銀行、寧波銀行、常熟銀行、無錫銀行、張家港行、蘇農銀行、廈門銀行、蘇州銀行、江陰銀行和瑞豐銀行10家。其中,杭州銀行和寧波銀行受到的關注度居前,它們單次被調研的機構家數均一度超過200家。
從機構關心的問題來看,在寧波銀行11月10日的機構調研中,機構們最關注的是寧波銀行的風險管控問題。據寧波銀行財報,今年前三季度,寧波銀行的淨息差、淨利差分別為2.29%和2.55%,分別同比增長0.43個和0.19個百分點;不良撥備覆蓋率雖然下降1.05個百分點,但仍在500%以上。
圖4 2021年三季度寧波銀行補充財務指標
圖片來源:寧波銀行財報
一家參與調研的公募基金經理向《紅週刊》記者表示,“從順向思維考慮,大家會把現在銀行的處境與2014年或者2018年對比,認為宏觀環境很差,包括地產爆雷等,從而判斷銀行沒有投資價值。但分析銀行股的表現是需要和中國的信用週期結合的,如果把銀行看成周期股,現在可能就是信用週期的尾端,也就是説,現在可能是銀行‘最慘’的時候。那麼,我們就應該在這個時候提前調研,不然等銀行股開始表現了再研究就晚了。”
更重要的是,部分知名機構已在三季度開始搶籌銀行股,“公募一哥”張坤就是其中之一。據悉,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三季度增持平安銀行1.08億股,佔公司流通股本的0.56%,累計持股佔比1.03%。同時,張坤管理的易方達優質精選新晉為平安銀行的前十大流通股東,持股佔比0.32%。
新年“開門紅”是大概率事件
投資價值“分級”對待
當然,銀行板塊今年前三季度業績的亮眼表現是有去年低基數成份的。但明年,銀行股或仍將表現亮眼。
戴志鋒指出,在去年銀行讓利的大背景下,LPR經歷幾輪下調,使得利率不斷走低,銀行淨息差承壓。往後看,新發放貸款由於政策、宏觀經濟因素影響,預計利率仍是穩中略降。而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銀行新發放貸款定價總體仍有一定的下行壓力。但從資產質量的角度來看,銀行業的存量風險正逐步出清,存量包袱壓力較小,新增風險嚴格把控壓力也不大,預計未來資產質量保持穩健,行業安全邊際很高。
戴志鋒進一步指出,“從營收的角度來看,一季度往往是銀行存貸‘開門紅’的時間,同時貨幣政策保持平穩下,重定價因素影響減弱,所以銀行的營收能夠保持比較良好的增長。疊加今年基數的影響,預計銀行明年全年的營收增速會呈現前高後低的趨勢;從利潤的角度來看,撥備仍有釋放利潤的空間,預計全年看季度間的利潤增速會保持相對平穩。”
陳昊揚也有類似判斷,“確實如此。我們現在的六大國有銀行,還有招行等就是比較穩健的銀行,它們的撥備力度都是歷史最高的。”
因此,投資銀行需要“分級”對待。實際上,銀行的業績分化一直在進行當中。以今年前三季度的經營數據為例,在寧波銀行的營業收入大幅增長、江蘇銀行和平安銀行盈利水平大幅提升之際,浦發銀行等營收或盈利水平則出現下滑。整體來看,相對國有銀行,商業銀行的表現更優。(見表1、表2)
對此,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夏風光指出,銀行發展正在兩極分化,即市場份額向龍頭集中,優秀銀行在中間通道、信貸投放方面都佔據優勢。未來可能會出現進一步的分化。就是説,一方面是破淨的銀行還會增多,一方面PB在二倍左右的優秀銀行也不會減少。
戴志鋒則指出,隨貨幣政策迴歸常態化,疊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房地產融資監管趨嚴,銀行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存量優質可投資產較為有限,預計後續信貸和資產增速會保持穩中略降。在此背景下,國有行由於涉政類貸款、房地產貸款佔比相對較高,金融投資類資產也大多涉及上述兩行業,資產和貸款增速承壓更為明顯。而中小銀行預計能夠保持較高的資產增速,尤其是根植當地中小微企業的區域性銀行,受政策影響相對有限。“當然,在當前銀行聚焦實體的政策導向下,中小銀行的業務規模和空間本質上還是取決於當地經濟。比如上述機構調研關注的10家銀行,所處地多為東部沿海地區,區域經濟較為旺盛,對其信貸需求起到了很好的支撐。預計未來在資產端能夠有較好投放的銀行有較大業績彈性,同時結構優化也可以帶動息差企穩回升。”
一些公募機構同樣看好“市場化”基因的銀行。
華南地區某公募基金經理向記者坦言,“在我們看來,工、農、中、建、交以及郵儲屬於公用事業,就是投貸行為是由政策窗口指導的。商業銀行或者區域性的城商行則是純商業化運營的。雖然它們的大股東是國資,但考核還是按照利潤進行的,而且這些投資的方向一般都是可自行選擇的。這種按照企業化經營的銀行的投資價值更高。”
該公募基金經理進一步指出,“我們認為,‘市場化’銀行的戰略定位都是有特色的,但從投資收益最大化的角度來看,肯定是要‘在魚多的地方釣魚’,而零售型的業務顯然是‘魚’最多的那個。當然,其他的業務也可以做出差異化,只不過成功的概率沒有那麼大。此外,在投資零售型銀行的過程中,就好比是去買包,愛馬仕、LV和街邊零售店的普通包價格肯定是不一樣,為什麼愛馬仕、LV不推出一款‘平民’包?因為它們沒必要,針對的客羣是不一樣的。所以,如果我們想買一家銀行花10年砸出來的品牌、10年積累的一二線最高端客户,就是需要付出溢價,只要溢價不是特別高就行。”
財富管理未來5~10年複合增速約為10%
“分食”者很難撬動招行當前地位
在“魚”多的零售賽道,其實參與者眾,不僅有銀行同業,還有券商、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等競爭對手。
就此,張帥帥指出,目前大部分財富管理業務參與機構主要以代銷產品為主,同質化競爭是一個普遍情況。另外,各家機構居高不下的客户流失率,也説明客户對財富機構提供的產品服務有更高要求和期待。“至於銀行、券商之間的競爭,目前來看並不充分。首先,因為同質化競爭是行業發展初期的一個顯著特徵,這也表明目前國內財富行業正處於發展初期。我們預計,行業未來5年~10年有10%左右的增長速度,頭部公司的增速將會更快,銀行與其他對手短期體現為差異化的競爭甚至合作。”
上述公募基金經理進一步向記者解釋,“我們認為,財富管理業務的競爭可分為三層,主要取決於客户的類型(包括高淨值客户、大眾客户、長尾客户),比如招行和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的競爭就不會很激烈。因為一個是服務於高淨值客户,另一個則是長尾客户,做長尾客户的支付寶很難做到高淨值客户的高質量服務,每一個長尾客户身邊不可能天天圍着一個客户經理,只能在平台上提供一個整體的服務,而招行卻可以針對高淨值客户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所以,財富管理的市場很大,很多公司會在不同層次有差異化的競爭,支付寶和招行都可以活得很好,包括券商。但做中間層(大眾客户)的公司會比較尷尬。”
同時,該公募基金經理還表示,從銀行間的對比來看,招行目前是市場“公認”的第一名。寧波和平安暫列第二梯隊,不過,與招行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其他的銀行也在做零售,但實際上做零售是一個很苦的工作,需要用5~10年的時間去積累。
戴志鋒則認為,招商銀行、寧波銀行、平安銀行均是銀行的核心資產。因為它們不僅佔據了金融行業的朝陽賽道——財富管理和零售,同時是在“躺着掙錢”的行業裏“跑着賺錢”的,業績持續性強。在銀行業分化的時代,它們成長性可以永續估值。
但同時,戴志鋒指出,招行留給其他銀行的“蛋糕”可能並不多。“招行已形成包括‘一卡通’普卡、金卡、‘金葵花’、鑽石客户、私人銀行在內完整的金字塔形客户分層服務體系。其中,普卡客羣的資金量在5萬元以下,金卡客羣在5萬元~50萬元,‘金葵花’及以上中高端客羣在50萬元以上。”
陳昊揚也有相似觀點,他認為,在零售業務中能做出差異化的確實不多,所以市場現在給了招行較高的溢價。
證券市場紅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