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安全穩健的理財產品 虧得一塌糊塗

你以為安全穩健的理財產品 虧得一塌糊塗

有小夥伴留言,説當前從大銀行買的理財產品也有很多虧損的...

你以為安全穩健的理財產品 虧得一塌糊塗

今天正好看到央廣網的新聞,賽先生投資的5只銀行理財產品中,有3只產品虧錢了,包括2只固收類品種和1只混合類品種。

小柒在wind上拉了數據,截至3月23日,剔除近六月無淨值的產品後,市面上一共有28537只理財產品,其中有2198只產品單位淨值跌破1!

銀行理財產品正在大面積虧錢!

你以為安全穩健的理財產品 虧得一塌糊塗

股票虧錢,可以説認賭服輸,畢竟誰都知道那玩意兒風險大;

可現在是銀行理財產品虧錢耶,銀行是“安全”的代名詞,在銀行買的產品都虧錢,理財真的走到絕路了嗎?

別怕,這種現象以後還會常見的,習慣就好

這不是開玩笑,因為資管新規要求,2020年以後銀行理財產品將全部轉為淨值型,且不能承諾保本保收益;

到2021年底,保本理財、不合規短期理財產品徹底實現清零,大資管正式進入全面淨值化時代。

我們必須主動適應理財產品在持有期間會虧損的情況!

你以為安全穩健的理財產品 虧得一塌糊塗

銀行理財產品全部轉為淨值型,為啥產品就會出現虧損?既然如此,為啥還要轉為淨值型,這不是坑我們投資者嗎?

放心,國家不會坑你的。

先來看看啥是淨值型理財產品。

以前的理財產品有預期收益率,比如“30天預期收益4.5%”。等產品到期了,我們一把把錢領走,爽歪歪。

但在產品運行期間,收益是上下起伏的,只是銀行不告訴你,哪怕虧錢了,終是銀行一人扛下了所有,給你兜底兑付。

後來監管層要銀行打破剛兑,銀行理財產品都要轉成淨值型產品。

淨值型產品跟基金很像,產品收益跟淨值有關,價值每天都會變化,可能上漲、也可能下跌。

比如説,產品剛成立的時候,淨值是1元。買入之後,如果淨值漲到1.1,你就賺錢了;跌到0.9,你就虧錢了。

用基金的思維去看淨值型產品,就不難理解賬面為嘛會虧錢了,因為它是把每天的運行情況都擺在門面上讓你瞧,透明度更高。

如果市場不好,產品投資受挫,淨值下跌,你的賬面就虧錢了。

所以,銀行理財產品轉為淨值型,並不會“導致”產品虧損,只是把以前你看不見的東西,擺在枱面上讓你看到而已,並沒有增加風險。

你以為安全穩健的理財產品 虧得一塌糊塗

有些小夥伴會覺得,以前銀行兜底偷偷兑付就挺好的,眼不見為淨,持有得踏踏實實的,為啥非得搞淨值型產品,讓大家理財都不得踏實呢?

大家不要對淨值型產品懷有敵意,相反,這是好事。

以前的理財產品,錢投給了銀行,銀行拿去投資,但我們根本不知道銀行到底賺了多少錢,可能賺了8%,就欺負你不知道實情,只給你分2%。

而淨值型產品,銀行只收取約定的管理費和必要的費用,不再從中賺取利差收益,剩下的都交給投資者,我們有機會拿到更高的收益。

另外,銀行打破剛兑,也有利於金融系統穩定。

理財淨值化轉型之前,理財產品普遍是預期收益型產品,等於給了投資者剛兑預期。可投資難免有虧損,萬一真的虧錢了,咋辦?

搞資金池唄。

你以為安全穩健的理財產品 虧得一塌糊塗

比如説,搞期限錯配。銀行理財產品大多是短期,但如果理財產品能不斷續發,資金池的總量就能保持穩定,銀行就可以從池子裏抽錢去買期限比較長的資產,獲得期限錯配帶來的收益。

玩資金池的風險很大。

如果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虧錢了,而銀行為了達到預期收益率目標,得自己墊錢。

錢從哪裏來?

可以借新還舊、發行新產品來對付老產品。銀行理財產品賣得好,可以不斷拆東牆補西牆;可一旦理財產品賣不動、規模大收縮,大窟窿就補不上了!

也可以用自營資金、從自己口袋掏錢來彌補損失。這等於把風險留在了銀行體系內部,萬一接連虧損、體量巨大,銀行也要玩不下去了!

所以,銀行理財產品向淨值型轉變是好事一樁,我們要必須接受今後在銀行買理財產品也可能虧錢的事實。

如果你實在怕虧錢,最好買風險評級為R1或R2的理財產品。

R1和R2的風險都非常低,本金和收益受風險因素影響很小。而R3以上風險就偏高了,本金有可能會有損失。

最後,給大家吃顆定心丸——目前的虧損只是浮虧,不等於持有到期一定會虧錢,不必過於擔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3 字。

轉載請註明: 你以為安全穩健的理財產品 虧得一塌糊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