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水滴三季度研發投入增長近1倍,“飛輪效應”正在形成

由 淡圖強 發佈於 財經

11月30日,“保險科技平台第一股”水滴公司(WDH.US)發佈的三季度財報顯示:水滴公司第三季度業績穩固增長,淨收入7.793億元,經營虧損環比下降37.1%,前三季度累計首年保費144.64億元,超2020年全年總額,同比增長37.5%。

財報發佈後,高盛等國際投行對水滴公司給出了增持/買入的建議。高盛發佈的研報顯示,予水滴公司未來12個月的目標價為9.5美元/ADS,維持“買入”評級。

投行機構買入評級背後意味着他們看好水滴公司的未來。這個未來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看重了水滴對於研發的投入持續增加。數據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水滴公司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92.9%,達到1.029億元。

建一個開放平台,形成“飛輪效應”

水滴公司自2018年推出水滴開放平台以來,持續對外輸出各方面經驗和能力,為合作伙伴賦能,助推保險行業數智化升級,拓展增量市場。目前,水滴開放平台已發展到2.0階段,能夠為合作伙伴提供以客户為中心、以數據為基礎的“線上+線下”精細化運營策略及科技賦能解決方案。

水滴開放平台始於水滴保險業務創立之初,成形於2020年初新冠疫情之時,壯大於去年8月D輪融資之後,並逐漸帶領越來越多行業合作伙伴,共同塑造保險生態圈。今年以來,水滴開放平台新增服務合作伙伴超過150家。

水滴保總經理助理、水滴開放平台負責人崔晨在近日舉行的一個論壇上表示,水滴開放平台將開放水滴公司兩大核心優勢,一是對外輸出銷售支撐解決方案,幫助傳統保險機構提升線上獲客能力和服務能力;二是輸出行業賦能解決方案,將水滴的產品、營銷、運營風控、理賠、大數據等能力,打包輸出給有需要的合作伙伴。

與別的保險科技公司相比,水滴與保險機構合作方在系統建設上深度合作,能更深入地融合到保險業務鏈條中,從而增強服務保險公司的資源管理能力,並獲得更多的客户接觸和業務認知。

水滴開放平台的搭建離不開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從水滴的財報來看,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前三季度,水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6900萬元、2.15億元、2.44億元、2.88億元,研發投入呈現累計加速狀態,今年前三季度的研發投入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此外,水滴公司研發體系的團隊規模也已經超過600人,這在同類互聯網保險平台中處於領先地位。

水滴開放平台的發展給水滴公司帶來了飛輪效應。飛輪效應的提出者是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他講述的是一個早期投入費力,但是會給未來發展奠定很好基礎的例子,大意是説:“把一個巨大的輪子轉起來很費力,可以在輪子上的每個點,順着同一方向發力。初期會很慢,但隨着每一次發力的聚集,等輪子轉動起來,繼續用同樣的力氣,就會越轉越快。”

挖掘科技能力,大幅提升運營效率

財報顯示,水滴保本季度銷售和營銷費用下降至7.8億元,環比減少37.2%。但是營收僅出現了小幅下滑。在行業增速和新流量趨緩的環境下,水滴保除依靠更精細化的運營方式外,積極運用技術手段輔助提高存量用户的價值挖掘和運營效率。

據介紹,水滴公司在持續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藉助技術手段提升續費率和人效。在自建的數據平台、語音平台及NLP平台等能力基礎上,探索通過simBert編碼,vearch庫構建大規模語義檢索引擎,利用信念網絡、注意力機制、copy機制等前沿技術提升DST能力,應用人+機器標註、封疆學習等提升數據採集、策略學習能力,構建續保智能外呼機器人。

此外,根據線上運營情況及當前熱點設置不同外呼策略及話術,持續提升續保概率。有效的提升了續保運營人員的客情維護效率,減少數據彙報工作量,增加客户觸達手段,集中促成續保。受益於續保科技的迭代優化,水滴保三季度續保率較去年同期提升20%以上。

水滴公司擁有一套名為“水滴大腦”的智能系統。它藉由大數據層面的巨大優勢,通過採集分析處理實現大數據的基礎,進而通過AI能力(NLP、OCR、推薦算法等),賦能落地應用,最終形成智能核保、智能理賠、智能醫療、風險控制的解決方案。

為解決用户理賠難、理賠慢的痛點,水滴建設並規模應用智能理賠系統,通過全流程智能化作業,為用户帶來全新的理賠體驗。從用户在線提交理賠申請開始,智能理賠系統即通過OCR+NLP技術快速識別資料信息,並通過大數據交叉驗證實現快速判定。

在水滴平台,用户只需按照提示上傳或補充資料,極大的簡化了操作難度,縮短了理賠等待時間。根據水滴保發布2021年理賠服務半年報顯示,平台線上申請理賠率達100%。平均理賠時效縮短至15.7小時,較去年提速18.2%,最快理賠時效僅為8秒。最快理賠時效僅需8秒,這就是水滴速度!

水滴自建的CONF醫療知識圖譜能夠更好的瞭解用户需求。同時,通過AI算法,可以幫助水滴保實現保險產品創新、經營效率、精準營銷、精細運營、風險控制、智能理賠、服務品質等保險價值鏈條整體提升。

如今,在保險產品接入方面,水滴可實現標準產品介入僅需1天,非標準產品2-3天,整體續保產品接入速度同比提升4倍,可更快速、高效的推出新產品;在理賠方面,水滴智能理賠系統模型準確率達到99.67%,案例處理時效改善55.85%。在營銷方面,經過水滴前期觸達和教育的潛在保險用户,線上線下的轉化率遠高於其他用户,達成的保費規模逐月成倍增長。

提升科技輸出能力,突破市場天花板

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沈鵬透露,基於對公司前景的堅定信心和對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支持,以及維護廣大公眾投資者利益的堅定選擇,包括其本人在內的共計三十餘位核心管理人員,在上市前已承諾在水滴公司本月的禁售期結束後的至少18個月內,不會出售或處置持有的水滴公司股票或期權,持續加強戰略穩定性和更專注公司發展。

在此前公司的內部會議上,水滴公司核心高管均表示 "對未來有信心”,“短期股價並不能反映一家公司的真實價值。我們要認真的圍繞公司願景和目標去發力,讓公司變得更好,當公司經營得越來越好時,自然就會迴歸到應有的價值。”

公司高管對公司的未來有信心,一方面是保險市場有較高的“天花板”和增長潛力,另一方面,通過大量的研發投入,水滴正在將過往積累下來的營銷、運營、智能化和系統化等能力形成一套完整的保險科技能力,與合作伙伴共享,開放共贏,幫助其拓展增量市場,也有望成為水滴的“第二增長曲線”。

中國保險深度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存在差距,僅與鄰國日本相比,2020年日本保險深度已達到8.1%,而中國僅為4.3%(約合431美元)。按照第十四個五年計劃,到2025年,我國的保險滲透率和密度將分別達到6.8%和6,596元人民幣(約合971美元),保險密度6年複合增速19.1%。

保險公司的科技輸出收入,是指以公司的CRM系統和與保險運營商系統等技術為支撐,為特定保險公司提供消費者管理,參與產品設計等科技解決方案所得的收入。相比其他指標,科技輸出能力更能體現出其發展潛力。

2019年眾安科技輸出收入為2.7億元,2020年增長35.4%達到3.65億元。從水滴公司的情況來看,該部分收入增速比眾安在線更快,2020年同比增長273.1%達到1.94億元,佔公司總營業收入的比重擴大到6.4%。這一佔比還在不斷擴大。

今年10月,水滴保險經紀與蘇寧保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保險產品研發、互聯網運營、數據化決策、信息系統建設、新技術應用、銷售模式創新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為廣大用户提供創新性的保險解決方案,共同構建數字保險創新生態。

作為國內領先的互聯網保險平台,水滴保服務用户數量已過億人,這沉澱了海量的用户數據、理賠數據、服務數據,為其實施大數據戰略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此外,水滴籌等保險場景雖然耗費了巨大人力、資金成本,且不貢獻營收,但也為水滴公司沉澱了海量數據。

依託水滴籌業務,水滴自建CONF醫療知識圖譜,覆蓋了99%診斷庫、醫療保障目錄庫和全國98%以上各類醫院及鑑定機構,同時針對水滴各業務場景內經常出現的疾病和藥品做了名稱歸一化處理,形成3000+萬條統一編碼的標準數據。目前該醫療知識圖譜可以應用於多個業務場景。

長期來看,隨着水滴科技研發力量的進一步壯大,板塊內各接口加速打通,平台本身的開放性進一步增強,技術服務有望成為公司整個保險價值鏈中一條可持續的不斷向上的盈利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