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上市半年,股價腰斬,資本要拋棄前置倉?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財經

出品|三言財經

作者|DorAemon

今年6月,在叮咚買菜敲鐘上市前,三言曾分析過叮咚買菜的招股書。

當時,三言認為叮咚買菜存在成本壓力大、業務模式單一以及必須靠燒錢等三大問題。叮咚買菜招股書披露,公司GMV和總營收增勢強勁,但是虧損幅度持續走高。公司越發展反而越虧錢,所以急於上市的叮咚買菜或只是為了續命。

如今已近年底,續命的感覺卻愈發嚴重,上市近半年的叮咚買菜悶聲地連續下跌,虧損日益加大,一直在提的前置倉模式,也不再像以前一樣,那麼受資本的垂青。

股價腰斬第三季度虧20億資本要拋棄前置倉了?

無人否認生鮮電商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據艾瑞諮詢《2021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生鮮零售行業市場規模達到萬億級別,2020年中國生鮮零售市場總營收超5萬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6.8萬億元。

但怎麼吃這塊蛋糕,有什麼在市場上利於不敗之地的模式妙招,成了各家生鮮電商最需要考慮的事情。

叮咚買菜選擇的是前置倉模式。

叮咚買菜6月29日晚間正式登陸紐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為23.5美元。首日收盤,報收於23.52美元,微漲0.09%,當時總市值約55.43億美元。

如今,近半年過去,叮咚的股價近乎腰斬,報13.29美元,市值也接近腰斬約31.37億美元。

在叮咚上市後的幾天,有過上漲,當時媒體解讀為資本又看好前置倉了,它保住了前置倉的臉面。那半年後的腰斬,是不是代表資本要“拋棄”前置倉了?

當然也要靠數據説話。

在財務數據方面,叮咚買菜第三季度營收61.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1%;GMV為70.2億元,同比增長107.7%。

但是,叮咚買菜虧損情況持續擴大。第三季度,公司淨虧損20.11億元,而去年同期淨虧損為8.29億元,虧損同比擴大142.65%。

半年過去,叮咚買菜的運營表現和此前招股書中表現的如出一轍——營收、GMV大幅度增長,但虧損也同樣高得感人。

叮咚能這麼一直虧下去嗎?

現狀:營收越大,虧損越大還敢繼續燒錢嗎?

叮咚大規模擴張,重押前置倉,推用户補貼,成本居高不下,還敢繼續燒錢嗎?

同樣是前置倉模式起家的每日優鮮,情況是否和叮咚買菜一樣呢?

每日優鮮的股價也不容樂觀,跌到了4.63美元。第三季度淨收入21.2億元,同比增長47.2%;淨虧損9.74億元,同比擴大101.69%,但較上一季度有所收窄。

進一步對比,自2019年至2021年第三季度,叮咚買菜虧損104億元,每日優鮮虧損76億元;但2020年起,每日優鮮開始有意控制虧損幅度,淨虧損一直低於叮咚買菜;但叮咚買菜在今年前三季度連續處於虧損而且不停擴大狀態。

營收方面,叮咚買菜則遠超每日優鮮。自2020年起,叮咚買菜的營收一直超過每日優鮮2倍以上;

GMV方面,同樣是自2020年起,叮咚買菜的GMV一直超越每日優鮮2倍以上;

2020年以來,叮咚買菜履約費用始終高於每日優鮮,兩者相差3倍以上。而每日優鮮的履約費用率相對穩定在30%左右,而叮咚買菜則一直維持在36.5%以上。

但兩者很大的區別在於,直到現在,叮咚買菜仍然篤定地堅持前置倉模式,而每日優鮮,則慢慢地發生着變化——開始縮減前置倉數量。據財報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每日優鮮前置倉為625個,而2019年時,每日優鮮擁有1500個前置倉。

減少前置倉的同時,每日優鮮在尋找更寬的護城河。比如其在多地開的優鮮菜場等。其實今年6月公開提交招股書時,就詳細展示了(A+B)x N的新戰略藍圖。A為前置倉即時零售,B為智慧菜場,N為零售雲。

這證明了,如今的每日優鮮,不再只有前置倉。或者説,前置倉至少不是每日優鮮手中唯一的競爭武器。它在想辦法改造場地佈局、優化商户組合並引入新業態。

生鮮電商社區商業化場景的背後,是逐漸強大的數字化力量。但是叮咚買菜卻依然在採取擴張策略,根據財報,今年前三個季度,叮咚買菜前置倉數量增長至1375個,覆蓋全國37個城市。

可以明顯看出,即使和同樣以前置倉模式起家的每日優鮮比,叮咚買菜雖然在營收和GMV規模上遠超對手,但是虧損幅度更大。一家求規模的同時,另一家在求生存得久一些。

兩者的業績表現都沒能探索出前置倉模式的發展出路,使得每日優鮮不得不探索更多方向,這點多少也在兩家虧損控制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在談到前置倉模式的成敗時,人們多少可以説每日優鮮至少控制住了虧損幅度,可叮咚買菜呢?還有多少錢能燒呢?

即將迎來解禁資本或用腳投票改變策略是否能迎來盈利希望

其實叮咚買菜也想講一個不同的故事。

叮咚買菜財報發佈後,公司創始人兼CEO梁昌霖表示,第三季度公司調整戰略重點為效率第一,適當考慮規模。因此,公司提高了效率,並大幅度縮小了非公認會計原則淨虧損幅度。梁昌霖稱,公司第四季度將進一步降低非公認會計原則的淨虧損幅度。

“效率第一,適當考慮規模”,這個表態似乎宣佈叮咚買菜要放緩擴張,直面前置倉這種重資產模式帶來的高昂成本壓力。

另一方面,叮咚買菜也嘗試推出自有品牌,比如半成品菜“拳擊蝦”。依靠這種便捷的預製菜品吸引年輕人以及上班族,同時也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客單價。梁昌霖透露,拳擊蝦的券前毛利率33.8%,包含拳擊蝦的客單價比平均訂單高73.9%,達到98.9元。

但現在又有一個問題,當市場已經走到下半場,叮咚買菜此時謀求轉變,留給他的時間與空間還有多少呢?

首先是手裏的錢能撐多久。

數量眾多的前置倉,每一個都考驗供應鏈環節建設;尤其是在基礎設施欠佳的非一線地區,成本更是難以控制;“29分鐘送達”的承諾,背後考驗的是公司自有騎手資源支持,履約成本居高不下。

而目前在做的預製菜品,的確是一種創新,解決年輕上班族吃飯問題。但是,自制菜品本質仍然是一種供應商整合,考驗的是整個供應鏈管理能力,這些都需要重資產投入。

所以前置倉本身就是重資產,而叮咚是越做越重。要降低壓力,不僅需要時間,也需要錢。

據財報,叮咚買菜第三季度營銷費用4.28億元,超過2020年同期三倍;前置倉越多,履約費用也越高,這都是要花錢的地方。

而財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叮咚買菜各類現金等價物為68億元。現在越發展越要錢,盈利遙遙無期。一個季度虧20億,手上這點錢又能維持多久?據悉,還有應付賬款為27.97億元,銀行短期借款27.18億元,合計57.42億元。還有多少投資方有耐心等叮咚盈利,繼續慷慨解囊呢?

其次,叮咚要是想轉變,消費者答應嗎?

要解決盈利難問題,可以從提高客單價,降低營銷費用以及各方面成本等方式入手,但是如此一來叮咚的商品價格優勢恐難保住。

從消費者角度,一旦叮咚缺少價格優勢,叮咚的發展態勢還能保持增長嗎?現在已經有人吐槽叮咚買菜價格貴了,就問叮咚怕不怕?

而更揪心的現實是,月底叮咚將迎來解禁,股東投資方恐將拋售,股價可能下跌,市值又將發生變化。屆時,資本就真的是用腳投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