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7月26日電 (記者李彤)這是一場新消費市場的“搶灘戰”,也是圍繞“人、貨、場”的認知與技術變革。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及消費需求倒逼供給的背景下,傳統的消費市場中的新消費趨勢正在孕育與成長。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904億元,同比增長23%,兩年平均增長4.4%,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長13.9%,兩年平均增長4.6%。
新消費格局初步形成
消費是最終需求,也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有專家對人民網記者表示,在這一輪促進消費擴容提質的過程中,大力優化國內市場供給,全面提升國產商品和服務競爭力,加強自主品牌建設,是消費變革的重要特徵。新人羣、新品類、新渠道,構建起了新消費的格局。
“我們正處於新週期的起點。”日前,華興資本發佈的《中國創新經濟報告2021》顯示,現在的消費者更加註重“個性、國貨、顏值、興趣、健康”等元素,對國貨的接受程度較前一代人更強了。
對產業風向的變化,市場主體是最敏感的。“與早些年的消費環境相比,消費者變了、產品需求變了、配套設施強了、產業發展思路迭代了。”新消費品牌鍾薛高創始人林盛表示,現在90後、00後的消費羣體迅速崛起,成為新消費的主力,他們受教育程度高,接觸信息速度快,對生活品質比前一代消費者要求更高;以往人們在購物時優先注重“價廉”,然後再選擇“物美”,現在則更關注“物美”,先喜歡再消費,並且注重產品口碑;如今,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等基礎設施服務能力更強了,為消費場景和商業模式拓展帶來更多機遇。
“以冰淇淋為例,現在有‘消暑降温’作用的替代品有很多了,如何將其從受季節影響、街邊的隨機消費行為,向‘分享美好時光’的家庭日常採購轉變,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受益於我國電子商務、快遞物流等配套設施的發展,讓新消費有了成長的‘土壤’。”林盛認為,近年來一些國產品牌快速發展,這背後是消費者對國產產品進一步投出了支持票,體現了民眾對於國家和民族發展的自信。
聚焦快消品領域的新變化,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對人民網記者表示,疫情以來消費者對於健康的認知更強了,相關產業也加大了對質量、營養、健康的研發和投入。產品從早前的壓縮成本、比拼價格、渠道為王,更多轉向了目前的以產品為王、重視消費者體驗、提升產品價值感。
新國產品牌的崛起
面對國內大消費市場的機遇,如何將消費者需求變為產業發展的新動力,藴藏着巨大的消費潛力。那些積極擁抱變革,勇於嘗試探索的產業及企業,將在這一輪新消費轉型提質中,應對挑戰帶來的焦慮,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一些國產新消費品牌也有望脱穎而出,成為國外消費品牌的有力競爭者。”阮光鋒認為,比如元氣森林、花西子已在國外銷售,鍾薛高打破了外資品牌對國內中高端雪糕品類的壟斷,從品質上改變了國內雪糕低端的標籤。
圍繞消費變革,前些年業界也有關於“新零售”的討論,新消費品牌在提升產品品質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渠道的發展模式。
“零售沒有新舊,未來不會有純線上或純線下的消費模式,而是看產業及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哪種模式更適合自己。”林盛介紹説,隨着線上比較優勢和發展紅利的釋放,鍾薛高也在探索線下產業,2021年線下營收佔比已超過40%,並且已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有銷售。
消費市場的“質”變
專家介紹,今年以來,我國在消費品領域積極推行高端品質認證,倡導優質優價,促進品牌消費、品質消費,實施了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不再是圍繞存量市場“分搶蛋糕”,而是挖掘增量市場“做大蛋糕”。
“消費市場的品質提升,不是價格的提高,而是產品和服務要進一步解決市場的痛點,滿足不同消費需求和產品功能的細分,更加註重和優化消費場景。”林盛説,每一代新消費人羣的崛起,都面臨着新消費習慣、新消費理念、新商業模式的再造,伴隨着中國製造到中國質造大趨勢,需要品牌方優化產品品質,與消費者加強交流互動。
上述專家表示,新消費品牌的高品質產品打造,需要從多方面努力,鍾薛高等新消費品牌能夠與外資巨頭品牌競爭,絕不是偶然現象,它們在研發理念、原料選擇、生產工藝、質量檢測等品質打造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但是,新消費品牌要在品質上得到國內、國外認可,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有業界人士表示,新消費加速了一些品牌的出現和消亡更替,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應用需要時間去沉澱,再過一到兩年時間,新消費的發展會更加清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效能將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