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發聲:建築業的發展空間不是靠蓋房子、修高速來實現的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建築業在數字化時代的發展空間依然巨大。但這個空間絕不是靠蓋房子、修高速來實現的。”

在10月30日舉行的中國數字建築峯會2021·企業家百人論壇開幕式上,重慶市原市長、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聯合主席黃奇帆對雙循環下的建築產業數字化發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黃奇帆表示,當前建築業數字化存在三個主要障礙。

首先,建築業上下游產業鏈長,參建方眾多、投資週期長。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形成的數據和信息難以跟隨項目而流動,形成不易交互的信息孤島。

其次,參與單個項目的工程隊數量眾多,尤其是中小型工程隊素質參差不齊,管理顆粒度粗糙,使得信息化手段難以推進。

除了建築行業本身的挑戰之外,建築全流程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較低。

“當前建築業數字化投入比例低不是最主要的問題,而是要注意數字化的投入產出比。”他認為,經常聽到信息化、數字化投入比例過低,限制了行業數字化發展,但中國建築業自身的產業結構註定了我們過去的信息化投入比例,因此這個數字有參考意義但沒有絕對説服力。

因此,更應該關注的,是數字化如何能夠幫助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必須要讓企業看到數字化投入的必然性和價值所在,重塑建築產業生態。正是由於基數低,中國建築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上的空間更大,收益更值得期待。

黃奇帆發聲:建築業的發展空間不是靠蓋房子、修高速來實現的

與此同時,建築業信息化要跳出信息化思維,走向產業互聯網思維。數字化和信息化是一對緊密相連,又有所不同的概念,目前在建築業還存在混用現象。

在黃奇帆看來,信息化是向企業內部和供應鏈上的流程要效益,通過信息技術提高流程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但對建築業自身的業務規則沒有太大影響。而數字化是向建築產業生態要效益,要激活整個建築行業的數據要素。信息化關注的核心是流量,數字化關注的核心是商業模式。也就是建築產業互聯網。

“數字價值的挖掘不是歷史上的IT部門能夠做的工作,而是整個建築行業企業的戰略調整,需要企業領導者改變思維模式,全方位地做好規劃。”他説,所謂建築產業互聯網,是通過推動建築產業的各個參與者的互聯互通,改變產業內數據採集和流通的方式,並運用區塊鏈等技術,保障產業內數據交易的可信性,進而改變產業的價值鏈,提升每個參與者的價值。

黃奇帆提出,推動建築產業數字化有三個關鍵要素。首先,要以客户個性化需求為出發點和歸結點,客户體驗決定了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其次,要以技術變革推動生產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再次,要利用數字化技術,打通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實現信息協同和產業效率的升級。

他表示,建築業必須轉變發展思路,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緊抓新基建的歷史機遇,創造建築產業與互聯網新業態,改變建築產業的商業模式,打造開創性的、萬物互聯時代的中國式數字建築產業。

來源:第一財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15 字。

轉載請註明: 黃奇帆發聲:建築業的發展空間不是靠蓋房子、修高速來實現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