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電三季度成績單出爐 “雙碳”背景下新能源發展加快佈局

人民網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慄翹楚)10月28日,中國核電發佈2021年三季度業績。報告期內,中國核電實現營業收入461.21億元,同比增長21.7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5.07億元,同比增長29.73%。

業績增長的背後,是中國核電“雙核驅動”的引擎助力。一方面,公司核電發電量同比增速良好。前三季度公司核電機組發電量累計1291.7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06%;上網電量累計1206.4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55%。另一方面,自收購中核匯能以來,公司新能源裝機容量大幅增長,風電、光伏項目陸續進入投產,前三季度新能源發電量70.4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高達118.01%。

數據背後也彰顯着在“雙碳”背景下,清潔能源發展的中國行動。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峯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把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作為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的重要一環,把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作為“碳達峯十大行動”之首,進一步確立了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路線圖和施工圖。

業界專家認為,能源領域是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的主戰場,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的關鍵舉措。

“十八大以來,中國能源自主保障能力保持在80%以上。水電、風電、光伏、在建核電裝機規模等多項指標保持世界第一。”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介紹,截至2020年底,中國清潔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增至10.83億千瓦,佔總裝機比重接近50%,多元清潔的能源供給體系已然建成。

核電作為一種安全、清潔和高效的能源,是中國能源供給體系的重要分支。

從全球第一台“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實現商運,到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堆“玲龍一號”開工,中國核電事業逐步實現了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同時,掌握三代技術、領跑小堆建設,中國核電正在向第四代核電探索前進。

除核電業務外,公司業績的另一增長極則由新能源板塊貢獻。

自收購中核匯能後,中國核電的市場觸角拓寬至新能源領域,新能源裝機量實現快速增長,三季度公司新能源發電量同比增長38.77%。

業內人士稱,新能源板塊有利地為市場提供業績預期想象空間。基於“30·60”碳達峯、碳中和的國家中長期規劃,中國核電收購中核匯能後的發展戰略,與我國“雙碳”目標相統一,深度契合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戰略,因而在市場上估值也因勢抬升。

中國核電強調,“十四五”,在做強做優做大核電主業的同時,積極延伸產業價值鏈,構建“核能+非核清潔能源+敏捷端新產業”的產業格局,形成核能發電、核能多用途利用、核電技術服務、非核清潔能源、敏捷清潔技術等五個業務板塊。預計到“十四五”末,中國核電新能源裝機將達到3000 萬千瓦,意味着五年內中國核電將有望帶來年均500 萬千瓦的新能源裝機提升。新能源裝機的快速增長預期,也成為確保中國核電業績穩步增長以及市場預期積極抬升的重要引擎。

中國核電業績的增長本質上可以看作是國內核電發展的一個縮影。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1-8月,我國核電發電量達2699億千瓦時,約佔全國總髮電量的5%強,較2020年底進一步提高,但與世界平均水平10%來看,這一佔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而從技術水平來看,隨着國內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等第三代先進核電技術成功商運並進入規模化建設,在能源安全+能源結構轉型雙約束之下,將成為“十四五”乃至中長期的核能技術主力,與此同時,以快堆、高温氣冷堆為代表的未來四代核能技術也在示範推進,為核能助力“雙碳”目標添翼加速。

從券商分析預判來看,包括中金公司、長江證券、華泰證券等多家券商給出中國核電買入及強烈推薦的評級,在新能源板塊的加持下,中國核電的估值想象力正進一步被打開。

來源:人民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2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核電三季度成績單出爐 “雙碳”背景下新能源發展加快佈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