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記者 潘婷)訊,“碳達峯”“碳中和”目標下,綠色金融業務已然成為銀行業發展的“重頭戲”之一。縱觀上半年,除滬農商行外,40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24家銀行披露了最新綠色貸款餘額,工行、農行、建行位列行業前三,規模均超萬億元。
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分析稱,近年來,各銀行綠色金融業務快速發展,部分機構將發展綠色金融業務上升至重要戰略層面;在組織架構上將綠色金融作為單獨的業務部門;在業務開展上,大力發展綠色信貸並保持綠色信貸的投放比例與精準度逐年提升。
“綠色金融對銀行的重要性將越來越凸顯。”該人士表示,未來高碳行業發展必將面臨深刻轉型,轉型風險、疊加氣候變化所導致的物理風險,均將向金融體系傳導,踐行綠色金融已經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怎麼做的問題。
四大行率先進入萬億“綠貸俱樂部”
財聯社記者梳理發現,有24家A股上市銀行在半年報中披露了具體的綠色貸款餘額,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分別以21544.58億、17639億、15700億的規模位列行業前三,同時亦是綠色貸款突破萬億大關的三大銀行。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中國銀行並未在半年報中披露相關數據,但其管理層在半年報的業績發佈會上明確,中國銀行的綠色信貸餘額已突破萬億元,並持續增長。財聯社記者查詢其2020年年報發現,截至去年末,中國銀行的內地綠色信貸餘額為8967.98億。
緊隨其後的是興業銀行,以4127億位列第四,是唯一一家在綠色貸款餘額方面超過國有大行的股份制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分別排名第五、第六,前者的綠色貸款餘額突破四千億,後者則突破了三千億。
股份行中,浦發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等三家股份行的綠色貸款餘額均突破兩千億;城商行江蘇銀行以1222億元的綠色貸款餘額位列第十。
增速方面,南京銀行的綠色貸款餘額為885億,增速較年初增長31%,為業內增幅最大的銀行;其次是興業銀行,綠色貸款餘額達到4127億,較期初增長29.19%。
興業銀行綠色債券承銷規模同比增長近10倍
除綠色貸款之外,多家銀行同時發力了綠色債券。招商銀行上半年共助力15家企業發行17筆綠色債券,合計發行規模226.15億元,其中主承銷規模95.36億元,包括主承銷44.36億元的碳中和債9只。
截至6月末,南京銀行的債務融資工具發行量超1200億元,成功發行2021年第一期4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上海銀行中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綠色債券投資餘額71.0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6.39%,債務融資工具承銷145筆,同比增長26.09%;債務融資工具承銷規模 1148.12億元,同比增長26.24%。
興業銀行披露的綠色金融業務數據更為詳細,表內,其綠色租賃業務融資規模較期初增長12.09%至384億元。表外,拉動財富銀行、投資銀行,落地首款聚利ESG私募產品,規模餘額7億元;綠色信託存續規模519億元;綠色債券承銷規模接近160億元,同比增長近1000%。
此前,央行研究局課題組發佈文章指出,2020年,82家金融機構參與了境內綠色債券(首隻綠色類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除外)承銷,其中24家為銀行機構,累計承銷582.68億元,承銷量前三為中國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分別為87.51億元、75.05億元和56億元。
一邊限禁“兩高一剩”,一邊投向綠色行業
在資金投放領域方面,銀行一邊限制或禁止“兩高一剩”行業,一邊將資金投向了綠色行業。
成都銀行稱,嚴控“兩高一剩”以及不符合國家及我行信貸政策領域貸款,並在流程管理中嵌入綠色信貸理念,貸前、貸中、貸後環節均包含環境和社會風險盡職調查工作,嚴格控制限制類行業和禁止類行業。西安銀行表示,禁止信貸資金流向“兩高一剩”和淘汰產能落後項目及企業。
中信銀行也稱,嚴格控制“兩高一剩”等領域的投放,差異化支持其中技術優、效率高、有潛力、有市場的優質企業,堅決執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引導信貸資源配置進一步向低能耗、低資源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行業和企業傾斜。
具體來看,這些資金都流入了哪些綠色行業?招商銀行表示,其綠色貸款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升級、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主承銷的綠色債券的資金投向了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光伏發電、核電、風電、生物質發電等相關行業的多個節能減排項目。
在推動全行綠色金融業務方面,成都銀行表示投向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和綠色服務等6大類綠色產業;針對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等能源轉型和減排企業制定精準營銷戰略。
注意新風險,避免“談碳色變”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任玉潔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目前已有多家銀行在踐行綠色金融領域提供了很好的表率,包括在戰略上,將發展綠色金融作為重要戰略之一;在組織結構上,將綠色金融作為單獨的業務部門管理負責;在業務開展上,大力發展綠色信貸並保持綠色信貸的投放比例與精準度逐年提升。
任玉潔表示,各銀行開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如發佈ESG指數,陸續在更廣範圍進行碳排放權質押等。同時已有金融機構將綠色表現納入現有評級體系。雖然上述舉措短期內的效果不一定十分顯著,但長遠來看,實際上推動了綠色領域的壯大。
任玉潔認為,在業務層面上,銀行要從原來的有沒有向好不好轉化,關注貸後管理,確保資金流向綠色領域;在投放領域上,除了關注綠色的領域,更要關注在雙碳目標下具有重要轉型需求與必要性的轉型領域;在主體支持維度,要關注中小企業,此外,還要意識到發展綠色金融切忌“運動式”。盲目對高碳企業抽貸、斷貸或將造成新的金融風險。
今年7月,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曾公開強調,金融機構應充分考慮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各行業發展的階段性和轉型難度等因素,緊密跟隨有關部門制定的碳減排政策,不可簡單地對傳統高碳行業踩踏式、冒進式抽貸、斷貸,到期不續做,要在確保自身業務可持續性、積極支持相關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基礎上,對傳統業務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避免“談碳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