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這5年 | 製造強國建設邁上新台階
5G手機芯片投入商用,C919全面進入試驗試飛階段,“雪龍2”號交付並實現“雙龍探極”,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動車組實現商用運營,長征五號大推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導航系統實現全球組網並開始向全球提供服務……“十三五”期間,以高技術、智能化、柔性化為代表的先進製造業不斷壯大,湧現出一批重大創新成果。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相關負責人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十三五”期間,經過艱苦奮鬥和強力趕超,我國製造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製造強國建設邁上新台階。隨着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融合發展,製造業向高端化和高附加值方向積極邁進,向智能化和服務化轉型步伐日益加快,先進製造業比重不斷提升。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9月16日,世界內燃機發展迎來了歷史性新突破,作為我國裝備製造業領軍企業,濰柴集團正式發佈了全球首款突破50%熱效率的商業化柴油機,攻克了一項世界性難題。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沃爾克馬爾·鄧納爾表示,憑藉這一創新,濰柴再一次奠定了世界一流柴油機制造商的地位。
“十三五”期間,我國製造業規模穩步提升。“我國製造業已經具備相當完備的基礎,為我國發展先進製造業創造了良好條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許召元説。
我國已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工業經濟規模連續多年居全球首位,家電、製鞋、棉紡、化纖、服裝等產能佔全球50%以上,形成了以超大規模和完整體系為核心的獨特優勢。今年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6%,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穩定。
不僅如此,聚焦製造業重點戰略領域,重大科技專項、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等重大專項加快實施,湧現出一批重大創新成果。
眾誠智庫總裁楊帆介紹説,我國重點突破了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等重大研究任務,實現了C919國產大飛機的成功首飛,刷新了深海深潛器的世界紀錄,培育了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顯示、移動智能終端、5G、先進傳感器和可穿戴設備等滿足未來先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技術與設備。
許召元坦言,各國對最先進技術都嚴加防範,難以走引進和消化吸收的路徑,我國要發展先進製造業,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就必須主要依靠原發性創新。
為了解決製造業發展長期以來存在的技術研發與產業化脱節問題,突破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加速創新成果工程化產業化,2016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聯合印發《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實施指南》,組織開展了製造業創新中心創建工作。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17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130多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為核心節點的網絡化創新體系,動力電池、增材製造、印刷及柔性顯示、信息光電子等一系列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的持續供給問題初步得到解決,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説。
新興產業培育步伐加快
將製鞋生產線實時直播,消費者看到中意的款式後便可立馬下單,下單後隨即在生產線上排產,後台的數據智能系統支持企業實現小批量、定製化柔性生產……9月25日,這場與眾不同的直播發生在鞋業品牌天創時尚的生產車間,這是由天創時尚與坤湛科技聯手打造的鞋履行業首個C2M(消費者直連生產製造)模式。坤湛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閔萬里表示,產業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這場直播實則是將信息化與製造企業深度融合,為中國工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參考。
許召元強調説,先進製造業是指具有高技術、高附加值特徵,而且對整個產業升級具有重要帶動意義的產業,例如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機器人等;此外,傳統制造業充分吸收先進製造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智能製造技術以後,也可以成為先進製造業。
“十三五”期間,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我國製造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先進製造業蓬勃發展。
通過推進建設車聯網、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等一系列舉措,加快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重大突破。比如,在高端裝備領域,我國高端機牀裝備在自主化、關鍵技術、產品研發、工程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12米級卧式雙五軸鏡像銑機牀、1.5萬噸航天構件充液拉深裝備等填補國內空白。國產高檔數控系統市場佔有率提高到20%以上。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由2015年的3.3萬台增長到2019年的18.7萬台,2019年工業機器人消費量達到14.3萬台,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湧現出瀋陽新松、蘇州綠的等一批優質企業。
在集成電路領域,華為海思發佈了基於7納米工藝的麒麟990 5G芯片,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實現量產,集成電路關鍵設備覆蓋12英寸生產線工藝環節一半以上。
在5G領域,我國已構建了涵蓋系統、終端、芯片、儀表的完整產業鏈,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總量佔全球三分之一,網絡規模和用户數量均居世界首位。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網絡、平台、安全三大體系夯基架樑工作基本完成,網絡體系已覆蓋300多個城市,建成五大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和55個二級節點,平台體系連接工業設備數達4000萬台,服務企業超過40萬家,有力支撐了行業轉型升級。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國已構建起完備產業體系,產銷量連續5年位居世界首位,動力電池技術處於全球領先水平,累計推廣量超450萬輛,佔全球50%以上。
核心競爭力明顯提升
全球每售出8枱筆記本電腦,就有1台來自聯想合肥產業基地,這是聯想集團在全球最大的PC研發和製造基地,產品銷往126個國家和地區。9月3日,聯想合肥產業基地兩條新的生產線——“水星線”和“哪吒線”正式投產,將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和生產製造有機結合,這意味着聯想合肥產業基地的智能製造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將具備更加柔性和靈活的定製,更加敏捷快速的交付和更高品質的生產管控。
“十三五”期間,工信部深入實施智能製造工程,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大企業技術改造,智能製造試點示範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92個重點行業,在煉化、印染、家電等領域接近國外先進水平。
“5年來,在外部擠壓和內在動力雙重驅動下,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成為我國製造業發展的主旋律,新工業革命給製造業發展帶來深刻變革,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提升了我國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楊帆説。
一批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海爾、美的等中國家電品牌進入全球家電品牌“第一陣營”,伊利、蒙牛進入世界乳業十強,好孩子童車連續多年全球銷量第一,華為5G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全球第一。
據楊帆介紹,經過“十三五”這5年的發展,我國先進製造業呈現“一帶三核兩支撐”特點。“一帶”是指長江經濟帶,“三核”是指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核心,“兩支撐”為西部和中部支撐。製造業部分環節由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高精尖新成為東部地區製造業發展主要方向。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還將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製造業向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升級,推動先進製造業繼續發展壯大。(經濟日報記者 黃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