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明高:不將煤作為能源而作為原材料使用可能是一條主出路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潘亦純 程維妙 侯潤芳)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紮實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峯行動方案。碳達峯、碳中和將如何影響中國經濟和產業?金融支持綠色低碳會出哪些政策和工具?3月6日,新京報舉辦2021全國兩會經濟策論壇,邀請經濟和能源領域專家進行討論。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在這一線上論壇上表示,新能源技術成熟度是夠的,但其導入會引起利益結構分配的變化,所以現在的很多非技術問題成為瓶頸和阻礙。先談談鋼鐵,現在是用焦炭來鍊鋼,已經開始用氫作為還原劑來鍊鋼,這是一個大趨勢,所以,鋼鐵本身是完全可以轉型為低碳的,全世界都是這種趨勢。目前,中國油氣自產只有2億噸,其他都是進口,能夠降低一些對外依存度已經很不錯了,所以對石化行業影響不會特別大。
歐陽明高進一步表示,重點是煤炭發電部分,目前,光伏、風電發電成本持續下降,但這些都是波動性能源,它必須配備儲能或靈活調節的能源,才能夠真正保證電網穩定。這其中有幾種方式,像德國,已經轉為可再生能源為主,但大部分煤電廠都沒有關停,只是發電的小時數越來越低,這種方式下,煤電仍會存在,只是用煤量會下降。還有一種方式,就是不要燒煤,將煤不作為能源,而是作為原材料去使用,這樣就不會產生太多二氧化碳,這可能是一條主出路。
“將來我們能用電的肯定都用電,不能用電的可能就需要用氫,也就是説,現在是汽柴油為主,將來或許電、氫既是能源載體,也是儲能介質。”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程維妙 侯潤芳 編輯 趙澤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