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年報|財富管理業務賺的“盆滿缽滿”銀行去年基金代銷、理財產品收益頗豐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在2020年銀行業的業績發佈會上,“財富管理”成為熱門詞彙。憑藉去年資本市場的強勁上漲,各家銀行在財富管理業務上賺得“盆滿缽滿”。郵儲、平安銀行的代銷基金收入均翻番,郵儲銀行代銷非貨幣基金同比增長高達240.98%。

在基金代銷、理財產品銷售大幅增長的支撐之下,多家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出現上漲。其中浦發銀行以37%的增速位列已公佈年報銀行之首。

聚焦年報|財富管理業務賺的“盆滿缽滿”銀行去年基金代銷、理財產品收益頗豐

作為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重要平台,理財子公司去年也全面“豐收”。目前已披露業績的14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均已實現盈利,招銀理財以24.53億的淨利潤收入位居第一。

隨着中國百姓手中財富日益增長,財富管理市場被銀行視作新的藍海。財富管理業務也是銀行“輕型化”轉型的重要着力點,銀行紛紛發力財富管理業務勢在必行。

多家銀行基金代銷增長翻番

去年,多家銀行財富管理收入大幅增長。數據顯示,浦發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為339.46億元,同比增長37.34%;招商銀行財富管理手續費及佣金收入285.24億元,同比增長35.68%;興業銀行零售財富實現中間業務收入 82.81 億元,同比增長 32.71%。

基金代銷是去年各家銀行財富管理主打的產品。數據顯示,去年多家銀行基金代銷量翻番增長。浦發銀行基金業務保有規模突破1500億元,同比增長220%;平安銀行代理非貨幣公墓基金銷售額1494.06億元,同比增長155.8%;郵儲銀行去年代銷基金1527.66億元,同比增長106.74%;其中非貨幣基金1291.73億元,同比增長240.98%;招商銀行代銷基金收入94.34億元,同比增長99.45%。

聚焦年報|財富管理業務賺的“盆滿缽滿”銀行去年基金代銷、理財產品收益頗豐

某股份制銀行一位財富管理相關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去年銀行基金銷售較好,主要是資本市場活躍所致,帶動了權益類產品的大賣。銀行是基金產品最大的銷售渠道,銀行也可以通過這些收益較好的基金產品增加客户粘度。

“在資管新規之下,不符合新規的理財產品不斷退出市場,各家銀行因此產生了巨大的理財產品缺口。尤其是去年固收類產品收益較低,且各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數量依然較少,所以銀行也亟需優質的基金產品來彌補這一理財缺口。”上述人士表示,除了代銷基金公司已有的產品之外,銀行還會與基金公司合作定製一些符合自身客户特點的基金產品。

作為去年幾只爆款基金的最大代銷銀行,招商銀行北京分行財富管理相關負責人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招商銀行除了對基金公司推送來的產品進行篩選之外,也會主動與頭部基金公司談發行計劃。“我們會選擇一些基金老將合作定製產品,也會挑選一些有潛力的年輕基金經理合作,一起成長。”

理財子公司均已盈利

根據年報顯示,各家銀行符合新規的理財產品餘額也不斷上升,而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也推動了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上漲。

中信銀行年報顯示,2020年末,託管及其他受託業務佣金比上年增加 16.15 億元,增長 42.11%,主要由於理財業務手續費收入以及基金託管業務收入上升所致。招商銀行年報顯示,代理理財收入56.99億元,同口徑較上年增長57.89%,主要是代理理財規模穩中有升,業務轉型成效顯現。

不僅如此,已披露業績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均已盈利,且在去年下半年盈利速度有所加快。據財聯社記者統計,招商銀行理財子公司招銀理財盈利最多,去年全年淨賺24.53億元。興銀理財、中郵理財去年淨利潤也達10億元以上。與2020年上半年相比,建信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交銀理財、興銀理財、光大理財等理財子公司淨利潤均出現數倍的增長。

聚焦年報|財富管理業務賺的“盆滿缽滿”銀行去年基金代銷、理財產品收益頗豐

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撰文指出,理財子公司在資產投放上具備全牌照優勢,可充分利用債券、股票、非標資產、股權及另類投資等工具,滿足客户綜合融資需求,發揮客户經營的撬動作用,既便於強化銀行與客户的全方位合作,又有助於銀行資產輕型化。

“銀行理財子公司目前仍然處於發展初期階段,一些銀行理財產品在選擇標的上會相對謹慎。再加上當下理財市場需求相對旺盛,所以理財產品經常很快售罄。”某銀行理財子公司人士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不斷擴充銷售產品數量,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理財產品正在逐漸走出母行的銷售渠道,同時銀行財富中心也上線了他行理財子產品,銀行理財進入了“交叉代銷模式”。

招商銀行北京分行財富管理相關負責人表示,招行已經引入建信理財、交銀理財、光大理財、中信理財、興銀理財等5家他行理財子公司的理財產品,未來還將逐步擴大與其他理財子公司的合作。

“招行希望在大財富管理價值循環鏈基礎上做平台化開放式的合作伙伴,所以不會僅聚焦於自家理財子公司的產品。單靠一家公司的產品,對客户而言不夠豐富。各家機構特點不同,我們會挑選其更具有優勢投資品類的產品以豐富財富管理的產品線。”上述負責人表示。

在財聯社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銀行理財子公司與他行合作代銷產品是大勢所趨,同時也將形成銀行與理財子公司之間的共贏局面。“銀行代銷他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豐富其理財產品線的同時,還可以賺取中間業務收入。銀行理財子公司也拓展了銷售渠道,可以促進其業務的發展,形成雙贏局面。”

財富管理成下一個業務增長點

有業內人士指出,銀行紛紛搶灘財富管理,還源於這項業務資本佔用較少,是銀行“輕型化”轉型的必經之路。

招行新任董事長繆建民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提出“大財富管理”概念是出於適應市場環境演化和招商銀行自身輕型銀行轉型的需要。“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一定會到來,這種環境下銀行怎麼經營?我們要早做準備。”

實際上,銀行業當前普遍面臨息差收窄的現狀,這意味着此前單純依賴放貸賺息差的盈利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下銀行的經營發展需要。

建行行長王江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當下銀行業對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減費讓利、整個金融市場利率的下行、LPR改革的推進等因素導致貸款利率下調和銀行業淨息差的下降。而在王江的規劃中,“以數字化轉型為契機,加快打造財富管理銀行的目標”是抵禦息差收窄的首要選擇。

財富管理業務可以推動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還可以成為帶動對公業務、零售業務等其他業務的協同發展。

招商銀行副行長汪建中表示,財富管理是各項業務的引擎,真正將財富管理打造好,要涉及到對公業務、資產管理、零售業務、金融科技等方面,而財富管理業務能力發展,也將必然帶動這些業務的持續上升,讓各項業務形成“飛輪效應”。

方合英認為,在貫通綜合融資、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的輕資本轉型大循環方面,理財子公司將有大有作為。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作為一種新模式、新平台,應該能體現出銀行系的特色,突出資管業務和各業務條線的協同能力,在客户營銷、產品服務、風險控制等關鍵環節發揮綜合競爭優勢。而資產管理交易能力需要依託銀行對公客户資源和強大的資產組合的組織能力,為理財子公司提供這個獨特優質的投資標的和項目,持續做大資產規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44 字。

轉載請註明: 聚焦年報|財富管理業務賺的“盆滿缽滿”銀行去年基金代銷、理財產品收益頗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