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別樣“年經濟”折射中國市場活力

由 慕容亦凝 發佈於 財經

  “就地過年”將過去跨區域消費轉化成了本地消費,也促進形成了新的消費亮點。一些貫通城市鄉村、涵蓋線上線下的消費場景和服務新業態新模式,不僅更好地滿足了老百姓春節假期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也有助於激發更多的消費潛力。

  今年春節期間,很多人響應“就地過年”號召,長途旅遊、交通運輸及住宿餐飲等行業受到了一些影響,但文化休閒、“雲消費”等多種消費形式的興起,讓別樣的“年經濟”熱度不減、年味十足。

  春節向來是傳統消費旺季,在倡導“就地過年”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引導居民消費意願,有序促進消費潛力釋放,成為今年春節各地必須面對的新課題。對此,有關部門採取政企聯動、區域聯動、商旅文聯動等方式,圍繞特色年貨、年俗、年夜飯等春節消費熱點,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消費促進活動。很多地方還有針對性地發放新春大禮包、電子消費券等,在鼓勵民眾“就地過年”的同時,也起到了促進消費、繁榮市場的作用。

  年夜飯一直是春節消費的熱點。在“就地過年”少聚集的要求下,今年的冷凍年菜和年菜半成品帶動了年夜飯銷售業務的直線飆升,即便是簡單便捷的“一人食”年夜飯,也受到不少“就地過年”消費者的熱捧。數據顯示,在“2021全國網上年貨節”十大熱銷年貨中,半成品年夜飯位列榜首。

  同樣炙手可熱的還有電影票房。今年春節檔期電影票房不僅遠超往年同檔期票房,還刷新了全球單一市場單日票房、全球單一市場週末票房等多個世界紀錄。此外,“就地過年”還帶火了各地遊樂園、農家樂等“微度假”場所,進一步提升了新春消費市場的熱度。

  從供需兩端看,“就地過年”雖然對居民消費結構產生了一定影響,但供給端保障充足、需求端消費旺盛的總體格局並未改變,特別是隨着疫情防控成效顯現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民眾消費信心在進一步增強,市場持續回暖態勢有望延續。換言之,“就地過年”將過去跨區域消費轉化成了本地消費,也促進形成了新的消費亮點,諸如家鄉年貨“反向狂奔”與“淘寶式拜年”的互為補充、“雲旅遊”與“宅經濟”的相映成趣等,讓傳統的週期性假日消費變成了更為新潮的常態化消費。

  消費大數據讓我們看到了春節消費的新動向與社會發展的新變遷。比如,洗碗機、掃地機器人、乾衣機成為孝敬長輩“新三大件”,智能按摩儀、擦窗機器人等“黑科技年貨”,春節期間的銷售增速同比增長了1倍至3倍。此外,春節消費市場上還出現了一批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定製化、智能化商品,一些貫通城市鄉村、涵蓋線上線下的消費場景和服務新業態新模式也廣受歡迎,這些新型消費不僅更好地滿足了老百姓春節假期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也有助於激發更多的消費潛力。從這個意義上看,今年的春節已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過大年”,它更是創造強勁消費的重要時間節點。

  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春節消費中,品質消費的趨勢變得更加明顯。從過去“買得起”“買得到”,到如今“買得好”“買得方便”,尤其是經歷了春節高頻集中消費的壓力測試後,我們做好消費擴容提質工作的信心更足了,也更有底氣了。

  強大的國內需求是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堅實基礎,也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新的一年,我們要在消費結構變化中找準需求,把擴大消費與改善人民羣眾生活品質結合起來,在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改善消費環境、開拓消費新增長點等方面精準施策、持續發力,進一步發揮好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