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增長明顯 貿易關係顯著改善
本報記者 倪 浩 本報特約記者 任 重
當地時間2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與美國農業部聯合發佈的一份報告稱,自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生效以來,中國已大幅增加對美國農產品的採購,其中多項產品進口創歷史新高。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既表現出中國誠信守約的負責任大國形象,也説明中美在產業結構上高度互補。
多項進口創新高
報告稱,截至目前中方已向美方採購價值超過230億美元的農產品,約佔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規定目標的71%,其中中方對玉米、大豆、高粱、豬肉等農產品的採購量增長較為明顯。
報告顯示,今年以來,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玉米量達到前所未有的870萬噸,高粱進口在前8個月達到6.17億美元,高於2017年同期的5.61億美元。另外,美國對中國的豬肉出口在前5個月已創下歷史新高,到8月,牛肉和牛肉產品出口已是2017年全年總出口量的3倍多。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報告中表示,“自協議在8個月前生效以來,我們已經看到中美農業貿易關係有顯著改善,這將令農民和牧民在未來數年受益。”《紐約時報》10日曾報道稱,自今年1月出面與北京達成貿易協議以來,萊特希澤減少了對中國的公開批評,對北京維護貿易協議、履行其義務的努力大加稱讚。報道還稱,特朗普政府面臨來自美國銀行、企業和農民的壓力,他們希望總統不要讓與中國的商業關係進一步惡化。
兩國高度互補
對中美的農產品貿易,新加坡《聯合早報》24日報道稱,中國每年大約需要2.8億噸玉米,此前擁有大量儲備,但幾乎已經售罄,促使穀物買家轉向購買大米和小麥等替代品,同時增加玉米進口。由於短缺,中國國內玉米價格本月創下歷史新高,而今年稍早美國玉米價格則跌至10多年低點。
全球第二大牛肉生產商Marfrig首席執行官古拉特24日對路透社表達了對中國牛肉進口需求未來數年將持續增長的樂觀預期。雖然許多市場人士擔憂中國生豬存欄量加速恢復後是否還會增加肉類進口,但古拉特表示,公司認為非洲豬瘟對於中國牛肉需求的影響將持續到2022年。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25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儘管目前中美關係錯綜複雜,但中國仍在恪守並履行兩國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表現出誠信守約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另外,白明也認為,中國大量從美國進口農產品,也從一方面説明中美兩國在產業結構上高度互補的現狀:中國需要美國大量的農產品,也需要美國的高科技產品,而美國也需要從中國大量進口物美價廉的各種製成品。
美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包括口罩在內的中國對美出口紡織品增長156%。
中國進出口支撐全球
CNN25日稱,中國正從疫情中走出來,成為唯一一個站穩腳跟的大國之一。由於新冠肺炎得到控制,中國經濟上一季度同比增長4.9%,這是連續第二個季度增長。日前,中國海關總署發佈消息稱,第三季度以人民幣計價進出口總值、出口總值、進口總值均創季度歷史新高。
《華爾街日報》稱,進口數據意外強勁,反映出中國國內需求改善。凱投宏觀表示,無論如何,強勁的進口凸顯出中國國內需求反彈勢頭強勁。這些數據也反映出北京方面願意履行在1月與美國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做出的承諾,包括承諾購買更多美國農產品和能源產品。高盛預計,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中國出口的強勁勢頭將持續,在國內活動持續復甦的支持下,進口可能也會繼續擴大。
不久前,世界貿易組織發佈《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更新報告。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貿易表現好於預期。世貿組織高級經濟學家表示,中國進出口貿易不僅有力支持亞洲區域內貿易,更為全球貿易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