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上海萬象城的蔚來中心人流如織。受訪機構提供
新華社上海9月12日電 在美國硅谷設立智能駕駛研發中心,在德國慕尼黑設立全球設計中心,在英國倫敦設立全球性能與前瞻概念研發中心,2021年計劃進一步佈局全球市場端……中國新能源車企蔚來帶着“長三角基因”逐步走向世界。
上述架構構成了蔚來高度創新、集合全產業鏈的集團佈局,很好地契合了企業在全產業鏈的創新需求。長三角還匯聚了蔚來約70%的零部件供應商,大大縮短了物流距離和管理、運輸成本。
作為中國最具創新動能和消費潛力的“增長極”,長江三角洲地區彙集大批高水準的生產製造、互聯網科技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領軍企業。統計顯示,2019年長三角地區生產總值合計23.7萬億元人民幣,約佔全國的23.9%。
“以往談起汽車工業,人們總是會想起美國的底特律、日本的神户和大阪、德國的魯爾區。我認為,現在中國的長三角地區已經成為全世界汽車產業配套最完善的地區和汽車創新科技的搖籃。”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説。
蔚來杭州西湖體驗店展示新車型。受訪機構提供
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如蔚來一樣,因兼具製造業、互聯網、金融、新零售等多領域屬性,無法在同一座城市完成企業的總體佈局。資源豐富的長三角,為這樣的企業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發展土壤。
10日舉行的長三角三省一市主要負責同志專題視頻會議提出,三省一市將聯合開展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共建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推進長三角跨省市軌道交通項目建設,深化長三角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發展等。
業內人士分析,這一系列旨在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部署,將進一步發揮長三角地區產業環境和政策優越性,最大限度支持中外企業發展,從而為世界經濟注入強勁活力。
同樣看好長三角,並通過運用物流及人員交通優勢佈局於此的還有美國陶氏公司。陶氏公司多年來在華髮展,得益於深耕長三角。
今年3月,尚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期,陶氏公司與江蘇省張家港保税區簽訂了合作備忘錄,承諾未來五年對張家港基地增資3億美元。目前項目已正式立項,各項報批工作在高效進行中。
此前,陶氏公司在張家港設立了在中國最大的生產基地;在上海也設有亞太區研發和商務中心,擁有100多個實驗室和超過1800名員工。
一名中國工人正在陶氏公司張家港基地工作。受訪機構提供
陶氏公司大中華區總裁林育麟認為,長三角一體化的各項政策將持續加速人才流動和物流網絡的高效運作,幫助企業在吸引人才、協同創新和市場開發等方面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隨着營商環境加速改善,越來越多的外資項目青睞並落户長三角。儘管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長三角地區吸引外資力度不減。
今年上半年,上海實到外資創同期歷史新高,達102.8億美元,同比增長5.4%;今年1月至5月,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實際使用外資80.8億美元,同比增長7.7%;今年1月至4月,安徽省新設外資企業103家,同比增長14.4%,實際利用外資60億美元,同比增長2.6%;浙江省引進外資工作也如火如荼,吸引多個優質外資項目落户。
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近期還推出一項方案,推進外國高端人才跨省互認。按照三地最優、統一標準的要求,在符合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的前提下,在一體化示範區給予外國高端人才最長工作許可期限,最長5年。
“一體化”正在為各國英才來華事業發展派送更多“紅利”。“一地認定,三地互認”的方案,將構建起更加開放的人才合作共享機制。這類“創新實驗”必將助推中國擴大開放。
張家港高鐵站最近正式投入運營,成為滬通鐵路、通蘇嘉城際鐵路、江蘇南沿江城際鐵路“三線合一”的交匯站點。這讓陶氏的員工在上海和張家港之間通勤時間減少了三分之一。
“我們期待更多的長三角一體化相關政策落地,進一步激活發展潛力。”林育麟説,希望藉助長三角的優勢開發新的產品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全球總部位於上海的蔚來,今年上半年又將新成立的中國總部選址在安徽省合肥市。由企業控股的領先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蔚然(南京)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則位於長三角的江蘇省南京市。
立足長三角,探索“全球化”——蔚來和陶氏在中國的發展路徑和佈局是眾多在華外資企業的縮影。它們吸引着更多外國生產商進入這個中國最具創新動能和消費潛力的地區,創造更多企業互利共贏機會,為中國乃至世界經濟注入活力。(採寫記者:王婧媛、何曦悦、許曉青、秦華江、汪奧娜、陳尚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