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虧損依舊是寒武紀擺脱不掉的標籤。8月30日晚,寒武紀發佈半年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寒武紀營業收入同比減少33.37%,約為1.14億元,淨虧損5.45億元,同比減少12.46%。而自2020年上市以來,寒武紀已經累計虧損超30億元。深陷虧損泥潭,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會成為寒武紀翻盤的關鍵嗎?
又虧5.45億
又到業績放榜時。從經營指標上看,寒武紀整體成績仍算不得亮眼:今年上半年寒武紀營業收入約1.14億元,同比減少33.3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約5.45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6.22億元;扣除非經常損益後淨利潤虧損6.41億元;基本每股收益虧損1.34元。
每到財報季,頂着“AI芯片第一股”的寒武紀可能都會被虧損問題背刺一下。數據顯示,自2020年上市以來,寒武紀已累計虧損超過30億元。而從2017年至今,寒武紀累計虧損已超過45億元。
基於對寒武紀本期及過去五年財務數據1200餘項財務指標的綜合運算及跟蹤分析,同花順財務診斷大模型指出,寒武紀總體財務狀況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總評分為1.47分,在所屬的半導體及元件行業的197家公司中排名靠後。具體而言,成長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現金流很弱,資產質量、償債能力優秀。
研發是“拖累”寒武紀成績的關鍵所在。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寒武紀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高達4.83億元,達到同期營收的4倍。不過相較上年同期,研發投入還是下降了23.32%。
數據顯示,寒武紀目前擁有980人的研發團隊,上年同期為1207人。目前,寒武紀研發人員佔員工總人數的77.47%,77.04%以上研發技術人員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
值得一提的是,大約一個月以前,寒武紀再度傳出裁員消息,主攻智能駕駛芯片業務的行歌科技“中招”。8月31日,寒武紀董事長、總經理陳天石在公司業績會上,首次公開回應了上半年業務線調整及減員。
陳天石表示,公司充分評估行業和市場發展,基於歷史及預估的投入產出數據對各個業務線進行了調整,目前研發隊伍結構合理、技能全面,能夠有力支撐公司的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對於業績及減員等方面的更多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聯繫了寒武紀,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有充分預期”
“寒武紀要做最正統的芯片設計公司”。多年以前,陳天石曾為寒武紀設計好了未來。要實現這一目標,前期高昂的研發投入必不可少,但當商業模式尚未完全跑通,虧損成了必然的結局。
橫亙在“最正統的芯片設計公司”和“上市三年累計虧損超過30億元”之間的,是寒武紀不得不面對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鴻溝。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分析稱,持續的鉅額研發投入導致了寒武紀連年虧損,可能會使投資者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產生疑問,並對公司的長期發展前景持謹慎態度。
公開報道顯示,多家寒武紀IPO前的股東已清倉式套現減持,例如蘇州工業園區古生代創業投資企業從解禁當月就開始減持,目前已完全清倉,最後一次減持套現金額超過10億元。
寒武紀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也經歷了一輪起伏,2022年其股價一度徘徊在60元/股的位置,甚至被調侃為“上市即巔峯”。2023年,乘風大模型,人工智能行業迎來轉折,寒武紀股價也一路上漲。截至8月31日收盤,寒武紀股價為158.8元。
資本市場的表現是否足夠説明一家企業的真實狀況?在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看來,這個答案是否定的。他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從業內視角來看,寒武紀出現短期虧損是意料之中的。
具體而言,作為曾經常年與華為並肩作戰的AI芯片設計獨角獸,寒武紀在中資AI芯片廠商中的自主研發和市場開拓能力是極為突出的,其圈內綜合口碑要遠超國內很多善於營銷的手機大廠。但也正是因為其AI芯片設計智造堅持獨立自研路線,其資本市場支持度肯定比不了那些手機大廠。
“在當下全球AGI產業鏈不斷擴充軍備加大燒錢的新格局下,內外發展皆受約束的寒武紀們遭遇短期發展瓶頸,在業內是有充分預期的。”陳佳稱。
翻盤的機會
連接着資本市場表現,一個更為深刻的問題浮出水面:虧損是否該成為衡量企業的唯一標準,特別是對於高研發、高投入的芯片行業。
“對於芯片企業來説,虧損並不一定意味着業務無望或前景不好。”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芯片技術專家朱立新博士稱,芯片行業的發展週期較長,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和市場拓展。企業可能會選擇持續投入研發,以爭取技術突破和市場份額,即使在中長期內虧損也在所難免。
陳佳也提到,AI芯片智造是實打實的科技進步獨立自主的核心產業鏈。從多年來的全球產業鏈時序數據分析,其對科技企業的研發門檻、人資資本、實物資本與戰略管理能力的要求都是全球科技產業鏈的頂端存在。
“再加上近期為了解決卡脖子問題,資本市場有大量短期資金湧入AI芯片概念股以期套利變現,這反過來利好那些善於宣傳的PPT企業,擠佔了本該流向真正潛心研發的自主創新創業公司的資金。”陳佳稱。
行歌科技的裁員一度被解讀為寒武紀智能駕駛芯片上的折戟,但今年以來,ChatGPT的出現颳起了一股大模型的浪潮,AI芯片廠商寒武紀似乎迎來了曙光。有媒體報道,AI/人工智能在寒武紀此次半年報中總計出現81次,大模型出現了13次。
朱立新認為,美國對中國的芯片政策收緊,尤其是對高端英偉達芯片等高端芯片的出口限制,對國內能夠實現大模型訓練的人工智能芯片廠商來説,可能是一個利好的因素。
另一方面,大模型的訓練對於計算資源需求非常高,寒武紀的人工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如果能夠提供與英偉達等同類產品相媲美的性能和能效,那麼它有機會在大模型訓練領域爭取更多市場份額。這包括確保其芯片能夠支持大規模模型的訓練,並提供高性能的計算能力和高效的功耗控制。
此外,朱立新提到,寒武紀還需要與大型雲服務提供商、研究機構以及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係,以確保其人工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能夠獲得廣泛的應用和支持。這將有助於推動寒武紀在大模型訓練領域的發展,並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但張孝榮則認為,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和對大模型的需求增加,為先進AI芯片廠商提供了商機,這商機主要屬於GPU。然而,寒武紀沒有GPU芯片,在AI芯片規模化擴張和商業化落地方面,寒武紀也面臨許多挑戰。
今年5月,寒武紀曾在互動平台回覆稱,公司研發設計的智能芯片是針對人工智能領域專門設計的芯片,屬於通用型智能芯片。與CPU、GPU相比,智能芯片的能效優勢主要集中於智能應用且優勢明顯。通用型智能芯片對各類人工智能技術具備較好的普適性,可覆蓋的應用場景更廣泛。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