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李嘉誠到馬未都家吃飯,僅一碗麪榨菜招待,其卻吃得津津有味
説到香港首富,腦子裏總會蹦出幾個家喻户曉的名字,李嘉誠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李嘉誠在英國投資巨大,總投資已達4000億元。他佔有了超過40%的移動通信市場、超過30%的碼頭和近30%的天然氣供應市場。上世紀九十年代,李嘉誠的名氣就很大了,生活也相當富裕,每天來訪的人絡繹不絕,而且每次吃飯都有很多人服侍上菜,所以他沒有安生的吃過一頓飯。所以那個時候,李嘉誠只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吃一頓便飯。而此時的馬未都,還是個毛頭小子,下過鄉,插過隊,還在城裏當過幾年機牀銑工。如果一直這樣發展下去的話,這2個人恐怕一輩子都不會有交集。幸運的是,馬未都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文學創作。1980年開始文學創作,發表了小説《今夜月兒圓》之後,他成為了中國青年報的編輯。80年代初,馬未都開始接觸中國古代文物,他頓時被這些歷經千年的器物所吸引。由於親身經歷過那段難以形容的歲月,馬未都知道,世界上很多古董和文物都消失了,他非常想保護他們,以至於拿出積蓄到處收購古董。80年代初古董的價格處於谷底,所以很多東西都很便宜。馬未都回憶説,他寫一篇小説,能掙幾十塊錢,但他去跳蚤市場買了一個古董碗,只花了3塊錢。於是在短短10年裏,馬未都低價購買了很多古董,他的古董知識和鑑賞能力也與日俱增。90年代,馬未都不停奔走相告,向有關部門講述古董的重要性。在他的努力下,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終於獲批了,就連遠在中國香港的李嘉誠也聽説這個博物館,於是他來到大陸,找到了馬未都,想要欣賞一下他的收藏,更重要的是想認識這個人。兩人約好在馬未都家見面,快吃晚飯的時候,李嘉誠向馬未都提出要在這裏吃點東西,馬未都一開始還挺奇怪的,你一個這麼大的富豪,還愁沒東西吃嗎?李嘉誠向馬未都解釋説,正是因為身為首富,他每次吃東西都不舒服,活在公眾的視線中,總是不能鬆懈。馬未都為李嘉誠煮了一碗普通的麪條和一盤放了香油的榨菜,沒想到李嘉誠卻吃得很香,他不僅把麪條和榨菜全部吃光了,還連連稱讚説好吃。吃飽後,馬未都帶着李嘉誠去欣賞他的收藏,李嘉誠連連點頭,當他看到一個明代黃花梨盒(內含象牙製作的棋子)時,立刻問馬未都多少錢能買到,馬未都很誠懇的説,它的價格是4萬元,如果李嘉誠真的想要,他可以給打6折,也就是24000元。其實,對於李嘉誠來説,24000元是“毛毛雨”,但作為商人,討價還價才是基本的“操守”,所以李嘉誠説:“太貴了。”馬未都聽了很不高興。事實上,他並沒有抬高價格,甚至將價格壓到了最低水平,這個黃花梨盒子就值這麼多錢。於是馬未都説:“你喜歡,我可以送給您,但我不能虧本賣掉,這是原則問題。再説了您賣的樓那不都賺錢了嗎?”看着馬未都的眼神,他明白這個價格是合理的。隨後,李嘉誠爽快地給了馬未都24000元,但奇怪的是,他並沒有把盒子拿走,而是讓馬未都暫時保管。這是兩位智者之間的博弈,充滿了智慧的交鋒。馬未都最後説的一句話,砍掉了李嘉誠討價還價的可能,如果李嘉誠直接拿了,那李嘉誠就欠馬未都一個人情了。因為作為一個富商,金錢並不能阻止他做任何事,但一旦欠下人情,那就是未知數了。李嘉誠對這件事情瞭如指掌,所以沒有説什麼。再説了,他也不缺區區幾萬元。對於馬未都,他也知道李嘉誠的脾氣。李嘉誠只想討價還價,不過對於馬未都來説,這已經是底線了,他也不想多費口舌,只給你6折的折扣,不要的話就算了。事情看起來很簡單,甚至還有些幽默和俠義,但實際上,方寸之間,就已有了定局。馬未都與李嘉誠會面結束後,馬未都曾邀請李嘉誠建造一座大型收藏館,馬未都勸李嘉誠每年花1億元,積累10年,就可以建一個相當好的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可以保留在社會,讓中國人更多地瞭解文化。但最終,李嘉誠沒有同意。對於李嘉誠來説,一年一億不算多,也不會影響他的日常生活,但他不想。因為他是商人,錢就是一切,他為了賺錢而努力工作,他只想把錢花在他認為應該花的地方。另外,他對傳統文化藝術瞭解不多,所以不會在這些不涉及的領域花錢,他最看重的是利潤。在李嘉誠的辦公室裏,有一副他很喜歡的對聯,這也是他的人生信條''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所以李嘉誠作為首富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只會賺錢,更重要的是省了多少錢,這樣才能讓你的財富長久延續。追求利潤是商人的天性,討價還價是習慣,尋找商機是本能。但是,文化愛國傳承的是一種精神,是後世之德,有益於民族之功,於國於民、於子孫,都是些流芳百世之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42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