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愛叫做“放手”。過去幾個月,“股神”巴菲特對一家自己非常鍾愛,且堅持投資十幾年的公司,鬆了鬆手。《汽車K線》通過比亞迪2022半年報和投資者最新申報文件統計,“股神”已賣出約1800萬股比亞迪股票,目前伯克希爾·哈撒韋在比亞迪的持股比例降至18.87%,仍是大股東之一。
對此,比亞迪只是回應,公司經營一切正常,不用過度解讀,並沒有就巴菲特旗下公司減持比亞迪股權發表太多論述。但股神的手抖一抖,還是直接導致比亞迪股價大跌,幾日市值蒸發近千億,由於9月6、7日股價反彈,總市值穩定在8000多億。
頗為諷刺的是,最近巴菲特治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兩則交易引發市場熱議。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對西方石油公司的持股比例增至26.8%。有意思的是,這恰恰與巴菲特減持比亞迪H股發生在同一時期。巴菲特加倉“舊能源”,減倉“新能源”,這看似讓人捉摸不透的舉動,似乎真的印證了“股神”那著名的投資準繩——“當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當別人恐懼時,我貪婪。”過去10年,新能源發展的太瘋狂。
然而,比亞迪這幾年表現其實“很乖”,甚至應該用“優秀”來形容。不久前,比亞迪剛剛發佈了一份在2022上半年中國汽車業上市公司中,表現極為亮眼的半年報。9月2日,其公佈8月銷量更是高達17.5萬輛,同比增長155%,笑傲江湖。
這也讓不少“迪粉”直呼,“股神”草率了。甚至一位叫任澤平的專家直呼,股神存在“晚節不保的風險”。可股神究竟是不是真的因為92歲高齡犯糊塗了呢。我們可以從比亞迪的財報中,窺見一二。1“新王”崛起
8月29日,比亞迪公佈半年報,財報顯示,2022上半年該公司營收1506.07億元,同比增長65.7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35.95億元,同比增長206.35%;扣非淨利潤30.29億元,同比大漲721.72%。同期,比亞迪收到6.38億元的政府補助,在行業內處於中上游水平。
在《汽車K線》統計的近70家汽車業上市公司營收榜單當中,比亞迪營收僅次於上汽集團和廣汽集團,且在榜單前10名中,淨利潤增速也是為數不多能超過200%的公司。不僅如此,憑藉64.7億元的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4.3%,比亞迪在車企研發投入排行榜僅低於上汽集團。今年上半年,比亞迪銷量達到64.64萬輛,同比增長162.03%,新能源車市佔率約四分之一。在《汽車K線》看來,除了營收增速略低,汽車銷量、淨利潤水平增速在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較大影響的上半年,顯得格外亮眼。甚至,3月份就全面轉型只做新能源汽車的比亞迪,讓一眾合資強者,俯首稱臣。根據全國乘聯會公佈的2022年8月份廠商批發與零售銷量來看,比亞迪單月超過一汽-大眾,登頂中國單一廠商銷量冠軍。8月份比亞迪銷量約為17.4萬輛,同比增長155.9%,市場份額高達8.3%;1~8月,銷量為97.96萬輛,同比增長164.8%,逼近百萬輛大關。
如果説之前,比亞迪只是因為市值破萬億被稱為“迪王”,有很多泡沫成分,那麼現在來看,至少從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來看,比亞迪有望在2022年超過特斯拉,這裏指的可能不僅僅是中國。如果不出意外,比亞迪今年有望挑戰180萬輛,甚至更高的目標。一個“新王”,正在崛起。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2022上半年汽車相關業務營業收入佔比已經高達近73%,而去年同期這個比例還與手機部件、組裝及其他產品幾乎對半分。這一方面反映出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猛增,此版塊業務收入約1092.67億元,同比增長130.31%;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比亞迪手機等業務出現下滑,承受較大壓力,該板塊業務收入約410.7億元,同比下跌 4.78%。不過,顯然這已被新能源業務輕鬆抹平。
2022上半年,比亞迪主要淨利潤來源於新能源汽車板塊,從財報來看,四家對公司淨利潤影響超過10%的子公司,三家與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有關。其中,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貢獻16.33億元,兩家鋰電池分別貢獻5.39億和4.89億元,三家佔比74%。2 很有意思的應收賬款
與之前年報披露鉅額新能源汽車補貼不一樣,在2022半年報中,比亞迪的新能源補貼似乎銷聲匿跡。在這裏要注意,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補貼,並不完全在政府補貼項目中,或者説兩個項目是平行的,而且後者與前者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不過,在比亞迪的“合併財務報表主要項目註釋”一欄中,新能源補貼還是浮出了水面。在應收賬款的單項中,比亞迪有395億元應收賬款,其中一年以內的為256.17億元,1~2年的為68.9億元,2~3年到期的則為40.86億元,3年以上應收29.1億元,上述應收款中,則含有應收新能源汽車補貼款。
而在另外一個按信用風險組合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中,明確指出新能源業務在2022年6月30日,估計發生違約的賬面餘額為266.14億元,其中3年以內(含三年)為248.2億元;而整個存續期間信用損失達到10.09億元。相比之前提到的應收款,這個“新能源業務”含新能源補貼款,或許更能説明問題。
這也意味着,比亞迪某種程度上有相當可觀的“淨利潤”,來源於這個應收賬款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款。據工信部披露數據,比亞迪2021年可能獲得新能源汽車補貼超過52億元。當然,隨着規模效應和自身產業鏈優勢,比亞迪目前能夠進一步降低單車成本,同時提升毛利率。不過,面對不斷飆升的電池原材料價格和激增的銷量,王傳福同樣面臨巨大的壓力。
目前來看,2023年新能源汽車購置税已經明確持續,但補貼恐怕會成為歷史。而巴菲特和它的公司這個時間點鎖定一部分收益,似乎無可厚非。
當然在部分券商機構看來,比亞迪手握70萬輛訂單,未來前景依然可期。在半年報公佈後,有32家券商機構對比亞迪給予了“買入”、“增持”評級。主要原因除了看好訂單轉化,還由於看好比亞迪當前處在較強產品週期當中。目前在8月轎車銷量排行榜中,比亞迪已經有三款車進入TOP10,與大眾品牌相當;在SUV排行榜中,比亞迪則有兩款車型在TOP10 內,其中還有一款霸榜車型——比亞迪宋,力壓特斯拉Model Y和本田CR-V,這種勢頭讓其他競爭對手望塵莫及。3 比亞迪的挑戰
當然,對於王傳福而言,也不是什麼都一帆風順。例如:騰勢在2022年6月30日投資收益為-9.1億元,現在重歸比亞迪之後,能不能做起來,目前還不好説。與此同時,比亞迪借新能源汽車打造百萬高端品牌,能否成功也是未知數。中國品牌借新能源實現高端化是個好機會,但操之過急,恐怕會適得其反。
其次,現階段其他競爭對手也已經紛至沓來,而比亞迪則不斷傳出新產品自燃等產品安全問題,新車大規模召回,無時無刻不在告誡王傳福,要加強品質把控。快速增長不容易,需要十年磨一劍,但是從高處跌落則可能發生於一夜之間。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不僅如此,電池板塊和半導體業務一直在試圖獨立IPO。但去年比亞迪半導體審核被中止後,再被“中止”,遲遲不見進展,也不禁讓人生疑。
更何況,在電動車技術領域,電池技術和原材料不斷迭代,也很容易城頭變幻大王旗。加上過去一段時間估值大漲,存在不確定性,現在股神減持,投資者是否還對比亞迪抱有信心,也需要時間來印證。作為資本市場的寵兒,比亞迪雙股近期略有回暖,似乎走出了巴菲特拋售的陰影,但“股神”真的老糊塗了嗎?文字為【汽車K線】原創,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同時,文章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