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資本市場同生共長, 5月26日,華泰證券迎來成立30週年的重要時點。
證券公司作為資本市場最重要的核心中介機構,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數不多的證券公司也在發展中形成了鮮明的特色。我們為華泰證券給出四個關鍵詞,分別是行業的顛覆者、科技驅動的開拓者、行業生態化建設的推動者、新一輪全球化的踐行者。
回顧華泰證券的30年,公司在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證券業規範發展的歷史性窗口期實現了超常規的內生髮展和外延擴張,前瞻把握了移動互聯網、數字化等戰略性機遇,從本土證券公司一躍成為滬港倫三地上市的國際化證券集團,成為科技特色鮮明的頭部證券機構。
“資本市場將在中國經濟新的發展格局下,真正發揮樞紐的作用”。華泰證券CEO周易表示,在新一輪戰略轉型中,華泰證券“錨定客户原點,不斷釋放科技力量”,正肩負起金融企業新的擔當。
關鍵詞之一:行業的顛覆者
華泰證券的市場顛覆者形象,是業內的普遍印象。2006年,在證券行業的經紀業務大都停留在通道服務的階段,華泰證券主動擺脱行業惰性,在公司內部開展“客户在哪裏,客户需求是什麼?”大討論,尋找自身的價值和核心競爭力,做提升客户服務能力的思考與探索。
正如周易所説,“這些年來,客户是一切思考與行動的原點,不斷地內生驅動成長。”
國內證券業第一個移動理財APP——漲樂,成為顛覆行業的標誌性作品。
有老華泰人這樣回憶漲樂推出對行業的影響,“當時的互聯網理念還處在草莽時期,忽略用户需求,不講究與用户的互動性,而漲樂改變了用户乃至整個券商行業對互聯網應用的看法。”
在漲樂推出之前,華泰曾對市場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調研,在同類移動終端大多還停留在手機炒股的單一功能階段,漲樂超前地推出了定製理財功能。後有媒體稱這是抓住了移動互聯網浪潮,而當時華泰證券的出發點更為實際:只有通過技術手段,才可以把客户需求及時傳導到公司,把公司的服務及時傳導給客户,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務。當時智能手機普及率還不高,華泰只能艱難地進行業務推動。
“在成功的企業身上都不難看出,偉大的戰略是熬出來的,想明白了就堅定不移。”周易認為。
從短短的測試到正式上線期間,漲樂就進行了兩次改版,研發設計團隊深知業務辦理過程中每多增加一次點擊,就可能流失掉一批客户,必須以客户為中心進行產品設計。11年過去,從漲樂到漲樂財富通,經過了多輪迭代始終領跑行業,當年種下的基因至關重要。
漲樂APP的推出,為此後華泰抓住移動互聯網機遇,實現跨越式的客户積累和高速業務增長奠定了基礎。
2013年3月15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證券公司開立客户賬户規範》,券商非現場開户限制放開。佣金戰一觸即發,華泰證券在當年的國慶,通過漲樂APP率先推出“足不出户,萬三開户”,這在當時十分大膽,被業界解讀為券商打響經紀業務轉型的第一槍。
“在科技的催化下,傳統行業的牌照紅利都會加速褪去。即使行業內部因循守舊,來自外部的顛覆者也會徹底改變這個行業。”業內人士評價説,華泰證券主動放棄對通道業務的依賴,將基礎佣金降低到萬三,表面看是掀起了價格戰,實際上是自我革命:倒逼倚重通道佣金收入的經紀業務體系真正轉向財富管理,整合各類業務資源,提供給客户更好的綜合金融服務。同時也給客户更多的選擇:不同層級的服務對應不同的佣金,實現服務定價。轉型不積極的一線營業部將無法生存。
前瞻佈局的科技能力和麪對市場趨勢的精準策略,很快為華泰帶來更大的客户基礎與客户資產,也抓住了2014到2015年火爆行情的流量紅利。華泰證券因此打出一個新天地,發展到今天擁有超過1700萬客户基礎,並且在財富管理領域構築起實施深度戰略轉型的護城河。
關鍵詞之二:科技驅動的開拓者
在2020年報的首席執行官致辭中,周易提到,堅信科技是突破傳統、引發商業模式變革的關鍵變量,華泰將繼續深化科技賦能下的財富管理和機構業務雙輪驅動戰略。2500多字的致辭全文中,9次提到“科技”一詞,7次提到“數字化”,公司也明確了要做“科技驅動的中國證券行業轉型開拓者”,過去30年,華泰證券從早年證券業的“技術先鋒”,發展成為科技特色鮮明的頭部券商,2020年IT投入達到17.65億,位居行業第一。
從2006年開始,華泰證券就開始補科技的短板,建立內部OA系統、客户關係管理系統(CRM)。華泰也是全國第一家拆營業部機房的券商,拔掉衞星小鍋,從IT入手,強化一體化的管理和運營。
當整個行業都在聊“科技金融”,甚至出現唯技術論時,華泰證券卻始終圍繞金融場景來提升科技水平。在充分了解金融場景的基礎上,識別業務風險、做好客户的分層管理和適當性管理,通過科技完善金融業務場景,逐步提升業務流程和邏輯。
例如,在兩融業務中,券源不足一直是制約融券發展的主要因素——需要做融券賣出的機構或個人,拿不到券源;手握大量券源的機構或個人,卻又沒有相應渠道對外融出,從而盤活資產。這是兩融業務的困局,而華泰證券推出的融券通平台,就是要解決這一困局。
在行業人士看來,融券通平台是一個監管框架下的撮合平台。兩層理解,一方面,平台將吸引機構投資者等市場主體的券源,打通券源的邊界,實現撮合;另一方面,平台將實現融券業務的場內場外打通,而華泰強大的科技能力支持,將助力這一展業目標的實現。
數據説話,融券通在2020年6月推出,當年末,華泰證券母公司融資融券業務餘額為1241.23億元,同比增長84.91%,市場份額達7.67%,整體維持擔保比例為302.93%。其中,融券業務餘額為254.10億元,同比增長984.97%,市場份額達18.55%。
關鍵詞之三:行業生態化的推動者
除了通過科技重塑公司內部業務鏈,華泰證券還注重搭建開放型、生態型平台,培育生態圈,構建以風險定價為核心的交易平台,包括證券借貸交易平台融券通、FICC交易台、信用分析管理平台、場外衍生品大PB系統、權益資產交易平台等。
例如華泰證券正在打造的FICC大交易平台。為何要建立這一大交易平台?華泰證券表示,銀行間市場的債券往往缺少足夠的流動性。基於傳統投資策略和大規模管理的考慮,以銀行為代表的市場投資者常以持有策略為主,較少參與交易價值的發掘。一個沒有流動性的債券市場,很難發展成為巨大的直接融資市場。有了交易平台後,資產的換手速度就會加快,能夠為市場提供流動性。
華泰沿着交易+風控+量化路徑來打造平台的核心功能,用更多元的報價、更豐富的風險管理策略、更大吞吐的交易量和更開放的接入方式不斷吸引銀行、券商、保險等機構來到平台詢價、報價和達成交易。在此過程中,持續投入來打造平台,進而形成行業生態。
前述提到的融券通,同樣是按照開放平台的思路在打造。此外,機構服務數字平台行知APP是華泰證券打造行業生態的又一突圍之舉,行知正在探索改變B端的交互方式,整合全業務鏈資源,將成為業內機構客户行為方式轉換的引領者。
除了通過開放平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華泰還以股權投資為紐帶,佈局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打造交互賦能的金融科技生態。
數字時代的商業邏輯是“共生”而非“競爭”,多方參與才能放大平台網絡價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這些平台的推出已經突破了華泰證券自身業務發展的需求,而是通過公司對行業和業務的深度理解和科技能力,為行業貢獻基礎的平台設施,踐行頭部證券機構對資本市場的責任。
在社會責任方面,華泰也以實際行動作出了很多改變,用專業能力引導資本向善,推廣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比如踐行責任投資,將ESG理念融入各項業務;推動長江生態保護、鄉村教育等公益項目。
關鍵詞之四:新一輪全球化的踐行者
從1991年至2021年,華泰證券在30年內成長為滬港倫三地上市的證券集團。一路至今,華泰證券的國際化有着自家的獨到之處。
“温室裏長不出參天大樹。在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程中,我們看到,堅持開放的行業,現在都很有活力;被保護的行業,往往在原地徘徊。在堅定不移對外開放的過程中,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金融業,通過我們的勤奮和創造力,一定能練出本領,鍛造核心競爭力。”周易表示。
香港是中國券商出海的橋頭堡,華泰證券選擇通過發行H股深度融入國際市場,並以香港業務為前沿,不斷拓展全球重要市場的業務佈局。
H股上市後的第一筆海外戰略收購可以説是水到渠成。2016年華泰證券成功收購美國排名前三的統包資產管理平台AssetMark,充分借鑑AssetMark在美國市場的成熟模式,在境內打造基於B2B2C的財富管理業務平台,培育差異化的財富管理競爭力。
到了2019年,華泰證券的國際化戰略佈局、發展路徑愈加清晰。當年,滬倫通機制開閘,華泰不僅作為探路者成功發行首單GDR在倫交所上市,還成為亞洲首家擁有倫交所做市資格的證券公司,相繼助力中國太保、長江電力發行GDR登陸倫交所。華泰證券(美國)也獲得經紀交易商牌照,全球資源整合能力進一步增強。周易認為,“只有立足本土客户的國際化需求這一根本出發點,國內證券公司才有可能在國際市場真正站穩腳跟。”
過去五年,華泰證券引領證券業的新一輪國際化,一方面源自外生動力,在中國企業國際化過程中,有越來越多的跨境業務需求,需要金融機構打造相應的國際化能力體系,提供一攬子服務;另一方面則是華泰的內生需求,打造新的能力需要走出國門,在完全開放的市場中參與競爭,借鑑成熟市場經驗,帶動自身業務能力全面提升。
“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實體經濟走出去的過程,需要一個強大的金融市場。”周易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不是簡單依靠外資行就能解決問題。我們陪伴了很多中國企業,從小規模逐漸發展壯大,彼此有深厚的瞭解和信任。如果沒有一批優秀的證券公司陪伴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企業很難真正成為具備全球化視野和競爭力的龍頭公司。”
從資本市場更深層次改革開放的長遠趨勢來看,無論國家還是企業層面,都需要一批優秀的本土投行具備國際競爭能力,更好促進“走出去”與“引進來”的雙向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