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科創板上市為何“猝停”?

聯想科創板上市為何“猝停”?
聯想集團總部

10月8日,上交所發佈公告稱,此前於9月30日提交招股書的聯想集團和保薦人中金公司申請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上交所決定終止對公司公開發行存託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核。這也意味着,聯想集團的這一計劃將徹底告吹。

為何聯想選在國慶長假前一天公佈融資計劃,又在節後第一天就撤回申請?10月10日,聯想集團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考慮到公司業務規模及複雜度,招股説明書中的財務信息可能會在申請的審閲過程中失效,同時,考慮最新發行上市等資本市場相關情況後,決定撤回中國科創板上市申請。聯想還表示,集團業務運營狀況良好,撤回申請將不會對集團的財務狀況造成任何不利影響。

在聯想對於撤回原因沉默的兩天裏,外界對聯想撤回申請的原因進行了多種分析猜測,一些專業人士認為,聯想集團不符合在“科創板”上市的要求。包括聯想研發費用佔比不足3%且主要為人員薪酬和折舊的研發費用,科創板要求至少為5%;聯想融資目的45%為再投資和補充流動性資產等,而科創板要求募集資金應當投資於科技創新領域。而其保薦人中金公司在其中究竟發揮了什麼作用,也被打上一個問號。

此外,聯想董監高薪酬過高等也飽受質疑。北京青年報梳理發現,聯想集團CEO楊元慶在2021財年拿到高達1.68億元的薪酬包,但還有另外兩名未披露的高管比他更高薪,最高為1.97億元。聯想27名高管人均年薪3455萬元,一年的總薪酬高達9.33億元,佔公司税前利潤的7.77%。

與此同時,聯想集團的財務狀況也並不健康。近三年,聯想的資產負債率維持在90%左右的高位,流動比率低於1,償債能力堪憂。而在其資產中,有超過500億元的資產為“商譽”、客户關係賬面價值和遞延所得税資產,也被認為其實際償債能力可能比想象中更低。

質疑

近一半資金被用來

補充流動資金和投資?

9月30日,也就是國慶假期前最後一個工作日,上交所網站披露,聯想集團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申請成“已受理”狀態。10月4日,聯想集團公告已向上交所提交申請且收到“確認受理”申請的函件。

今年1月,聯想就已公告稱,董事會已批准可能發行中國存託憑證,並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申請CDR上市及買賣的初步建議。當時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聯想集團回A股上市計劃將有助於增強公司戰略與國內蓬勃發展的資本市場的緊密連接,提升內地投資人投資聯想的便利性,從而進一步釋放聯想的價值,讓我們能夠以更大力度投資於科技創新、服務轉型和智能化變革,更好推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據聯想公司已提交的科創板公開發行存託憑證招股説明書(申報稿),聯想集團本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3.38億份中國存託憑證(CDR),佔發行後股份總比例不超過10%,擬募集資金100億元。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聯席主承銷商為高盛證券和中信證券。

值得注意的是,聯想集團計劃融資金額為100億元,實施週期為3年。其中55%用來投資新產品及解決方案研發項目,10%用於產業戰略投資項目,35%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此前證監會發布的《科創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註冊管理辦法(試行)》中規定,“募集資金應投資於科技創新領域,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土地環保法規要求……發行可轉債的募集資金不得用於彌補虧損和非生產性支出”。

也就是説,聯想在科創板融資的百億元中,有450億元是要用來再進一步投資,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的,而這也與聯想集團的高負債緊密相關。

根據此前聯想財報,公司連續3年的“流動比率”為0.82倍、0.81倍、0.85倍,遠低於聯想橫向對比的小米、浪潮信息等公司1.61的平均值,也就是説聯想集團的流動負債持續多年超過流動資產,償債能力堪憂。

負債

聯想集團的總負債

幾乎逼近其總資產

聯想的高負債率一直以來被認為公司是發展不健康的指徵。截至2021財年,聯想的資產負債率已超90%。

從近三年的財務指標看,2019年資產負債率為86.34%,2020年為87.37%,2021年為90.50%,其資產負債率及負債金額總額不斷增加,也就是説,聯想集團的總負債幾乎逼近於其總資產。

從其披露的負債結構分析來看,聯想集團2021年負債高達2259.22億元。這一數據連續三年以高於10%的速度不斷增加,2019年負債金額為1743.40億元,2020年增長14%,至1988.71億元,2021年繼續增長13.6%,至2259.22億元,其中流動負債高達1798.67億元,佔比79.6%;非流動負債460.55億元。

聯想集團解釋稱,截至2019年3月31日、2020年3月31日和2021年3月31日,公司流動負債佔負債總額的比重分別為79.14%、82.86%和79.61%,公司流動負債佔比較高,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性負債和其他應付賬款及應計費用佔比較大,公司負債結構與公司的資產結構及實際經營情況相符。

這一數字遠高於同行業公司。有媒體此前列出的數據顯示,科創板與創業板行業2018年度資產負債率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行業的資產負債率是39.5%,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的資產負債率是55.7%,均遠低於聯想集團的90%的數字。

研發

聯想集團不足3%的研發費用

低於科創公司平均水平

聯想集團想衝擊的科創板,對“科創”屬性比較看重,上交所和證監會多次發佈文件,對科創企業的指標進行細化,其中對研發能力非常看重。比如《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就規定,企業最近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在5%以上或者最近3年研發投入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並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發明專利5項以上才符合要求。

而聯想的研發投入被指不符合科創板規定。聯想集團的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聯想集團研發投入分別為102.03億元、115.17億元以及120.38億元,佔各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98%、3.27%和2.92%。也就是説,聯想集團的研發費用平均為3%。

這些費用主要用來支出職工薪酬以及折舊攤銷費用,其中研發人員的薪酬佔了近60%、折舊攤銷費用佔了14%。招股書將這一數據與惠普公司、小米集團、浪潮信息等公司進行橫向對比,認為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和研發費用絕對金額較高,與可比公司相比處於較高水平。

但是,近期科創板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半數科創板公司研發強度高達12%,且以每年2%的速度遞增,一些公司的研發投入甚至高達40%。

那麼聯想集團的研發成果主要是什麼呢?據招股書,其核心技術包括智能設備的電池和單元管理技術、智能天線技術、音頻輸出技術、行業智能的語音識別技術、機器學習預測分析、工業物聯網等31項技術。其中,二次開發(在原有研發結果基礎上的二次或延伸)的有4項、委託開發(聯想也為此提供資金或支付了費用)的有3項。

對於近年來聯想科研項目獲得的一些獎項,招股書中也羅列了24項,其中包括“量子位”頒發的“中國人工智能領航企業TOP50”,而“量子位”只是一家自媒體賬號。

資產

611億元無形資產中

“商譽”超過300億元

高資產負債率的另一端是聯想的總資產問題,最飽受詬病的是,在總資產中,有611億元是無形資產,包括“商譽”318.5億元、客户關係賬面值44億元、遞延所得税資產餘額154億元。

根據招股書披露,聯想集團截至2021財年,總資產合計2496.48億元。聯想集團認為,報告期各期末,公司資產總額分別為2019.27億元、2276.31億元和2496.48億元,總體呈平穩上升趨勢,報告期內公司資產構成較為均衡,與公司的實際經營需求相符。不過,外界卻認為這一數字“水分”較大。

僅以2021年的最新數據來看,聯想集團的流動資產為1533.44億元,其中佔比較高的是應收賬款,佔比57%;存貨,佔比27.34%;現金及等價物,佔比13%。這其中,“存貨跌價準備金額”的佔比由2019年的11%降至如今的7%,但仍高於行業2%至4%的平均值。聯想表示,主要系公司產品更新迭代速度較快,對於長賬齡的過季產品及保修部件等存貨,公司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比例較高所致。

在非流動資產中,聯想集團的非流動資產主要為無形資產,在無形資產中,最主要部分為“商譽”,2019年至2021年聯想集團商譽的賬面值分別為332.79億元、334.08億元和318.54億元。

具體來看,Motorola手機業務、IBM PC業務、System X服務器業務、NEC PC業務佔據了主要商譽份額,如僅Motorola手機等移動設備業務的商譽就價值95.28億元。

對此,聯想集團也認識到這一問題。其表示:報告期各期末,公司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分別為560.54億元、565.72億元和552.32億元,其中商譽的賬面值分別為332.79億元、334.08億元和318.54億元,金額較大,主要系公司過往收購產生。公司於每財年末均對商譽是否發生減值進行評估,儘管報告期內公司未對商譽計提減值,但不排除未來收購的資產因經營不善、宏觀經濟環境變化等原因導致包含商譽的相關現金流量之最低層次組合(或現金產生單位組合)賬面值出現高於可收回值,產生商譽減值,從而降低公司的盈利水平的風險。

那麼聯想的經營狀況如何?從其招股書來看,聯想公司近三年的收入分別為3423億元、3526億元、4116億元;淨利潤為44億元、55億元和89億元;利潤率今年為2.8%,這一數字比去年翻了一倍還多。可見,聯想的利潤率一直保持在1%至3%的低值區間內。

內存

中金公司:今年第九次IPO保薦失敗被質疑

本次聯想IPO發行的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

據統計,中金公司今年以來共計有包括聯想集團在內的九個科創板IPO保薦項目審核終止,申報企業包括吉利汽車、雲知聲、天廣實生物、吉凱基因、天地環保等。

9月30日,聯想集團打出“紅籌CDR回A第一股”的旗號,在上交所遞交招股書並被受理,但時隔7天的國慶長假,其申請就被撤回。

因此有業內人士質疑,部分指標未達到科創板要求、時隔一個工作日便撤回申請等操作太不專業,為何中金公司沒有儘早做出專業盡職的判斷?

聯想集團:不會對集團財務狀況造成影響

10月10日,聯想集團在港交所發佈公告,回應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一事。聯想集團表示,考慮到公司業務規模及複雜度,招股説明書中的財務信息可能會在申請的審閲過程中失效,同時,考慮最新發行上市等資本市場相關情況後,決定撤回中國科創板上市申請。

聯想還表示,集團業務運營狀況良好,撤回申請將不會對集團的財務狀況造成任何不利影響。

相關

聯想高管薪酬近兩年內大幅上漲

雖然聯想集團利潤率不高,但高管的薪資卻非常高,且近兩年有大幅上漲趨勢。據招股書顯示,3年報告期內,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技術人員在公司領取的税前薪酬為9.33億元。這一數字去年是9.09億元,在前年只有5.64億元,也就是説,高管總薪酬在2年間上漲幅度超過65%。

27名高管人員人均3455萬元

目前,聯想共有27名董監高人員,包括9名董事、13名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多名核心技術人員。

照此計算,27名高管人員領取税前薪酬9.33億元,人均3455萬元。他們拿到的薪酬佔據公司税前利潤的7.77%。這一數據相比去年高管拿走公司税前利潤的12.85%的比例已經下降不少,這與聯想的整體利潤率提升有關。

從2021年聯想最新財報來看,作為聯想集團的CEO,楊元慶去年拿到的薪酬總包為2616萬美元,約為1.68億元人民幣。其中,他的薪金為130萬美元,酌情獎金為585.5萬美元,長期激勵獎勵為1844.8萬美元,退休金計劃供款13.7萬美元,其他福利42.5萬美元。

楊元慶等三位高管薪酬均超1.68億元

實際上,拿到1.68億元的楊元慶並非聯想發放最高酬金的員工,甚至還有2人比他更高。財報披露,聯想有一位董監高2021年酬金為3037萬美元或更多,合人民幣約為1.95億元;另一位董監高2021年酬金為2870萬美元或更多,合人民幣1.84億元。還有3位高管,其年薪也能達到800多萬美元每年,至少在人民幣5000萬元以上。財報並未披露這幾位高管的具體信息。

獨董楊瀾一年拿走200多萬元

聯想集團為獨立董事每人提供的薪酬和股票獎勵也十分不菲。比如2020年5月成為聯想獨立董事的前主持人楊瀾,她獲得的年度董事酬金為33萬美元(約234萬元人民幣),包括現金10萬美元及價值23萬美元的股權權益。

楊瀾是獨董中得到酬金和擁有股權比例最少的,目前聯想集團共有6名獨董,其餘5名獨董的持股權益佔比均在0.01%以上,最多的William Otto Grabe擁388萬股普通股和401萬股獎勵股份,其總價值(按照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格)在6951萬港元,約為人民幣5754萬元。

聯想財報顯示,2021財年,8位獨立非執行董事拿到的總薪酬為243萬美元,約為1565萬人民幣,包括袍金和長期激勵獎勵,平均薪酬近200萬元/年,2020年的數據也較為接近。

與之相比,在A股,根據各公司2019年報整理數據顯示,獨董薪酬排名第一的民生銀行,平均年薪95萬元,排名第二的分眾傳媒,平均年薪85萬元,排名第三的萬科A,平均年薪60萬元,均不及聯想獨董薪酬一半。此前2017年的數據顯示,上市公司當年支付獨立董事的薪酬平均為22.6萬元,是聯想集團獨董薪酬的約十分之一。

本版文/本報記者 温婧

供圖/視覺中國 統籌/餘美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682 字。

轉載請註明: 聯想科創板上市為何“猝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