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把“兩融”看作中性工具了

自10月以來,滬深股市的融資融券餘額突破並持續保持在1.5萬億元的水平,相比一年前的1萬億元,有了明顯的增加。通常,人們都把兩融餘額的增加看作為市場活躍度提高、投資者對後市信心增強的一種表現,進而認為是股市展開上漲行情的重要指標。在2015年的時候,兩融餘額就是從年初時的1萬億元增加到6月份時的2.2萬億元,而在此期間股市走出了從3000點上漲到5000點的大行情。也正因為如此,這次兩融餘額突破1.5萬億元,在市場上引發不小的反響。

不過客觀而言,這次兩融餘額的高位運行,對股市的影響似乎並不明顯,與2015年時的場景相比,更是形成了較大的反差。那麼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在這裏,人們有必要觀察“餘額佔流通市值比”這個數據。在2015年6月份,當滬深股市的兩融餘額達到2.2萬億元時,在總流通市值中的佔比近4%,而現在這個比值僅略高於2.3%。這説明由於不斷擴容,股市市值規模有了大幅度增長,以致在交易活動中,融資融券的佔比出現下降。換言之,兩融對股市的推動作用有所弱化。既然如此,自然也就不能奢望兩融會對股市行情產生很大的拉動作用,儘管在最近這個階段,兩融業務的絕對額出現了大幅增加。

同時,還要對兩融業務的結構作進一步的分析。在兩融剛推出的時候,融資的佔比達到99%以上,融券業務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隨着轉融通業務的推出,融券比重逐漸提高,特別是去年科創板成立後,實施在公司上市以後立刻就可以進行融資融券,這就在相當程度上擴大了融券的券源,也增加了融券的可操作性,使得融券規模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從最新數據來看,融券在兩融中的佔比大體在9%以上,雖然與融資相比還不算多,但增長速度較快。這樣一來,客觀上也令兩融業務的中性化特徵有所強化,即它不僅僅是一個做多的工具。這樣一來,兩融餘額增加對股市的作用,也就不是簡單地呈現為助漲,而是變得多元化了。此外,自11月以來,大盤藍籌股整體穩步上漲,這些股票基本上都是兩融的標的,不排除有不少買盤通過融資業務的渠道進入大盤藍籌股,對這一板塊形成支持。由於大盤藍籌股的走勢通常較為平穩,難以出現持續單邊上漲,因此即便有藉助兩融通道的新增資金進入,也不太容易對行情的走勢帶來很大影響。

因此,面對1.5萬億元的兩融餘額,人們既要看到兩融業務良好的發展態勢,也應該從相關數據的變化中,看到其對市場影響的變化。一方面市場對長期資金的需求在明顯增加,而兩融業務的開展無疑對此具有積極作用,但從現實來看,其影響有限,不可能成為增量資金的主流。另一方面,在兩融業務中,融券業務也是一個重要組成的部分,這塊業務的增長,實現了投資中的雙向操作,對股市的穩定有利。因此,是時候把兩融業務看作是一項中性的操作工具了,不能再將其視為單純的做多手段,分析時更不能只是看餘額有多少。應該説,兩融業務的良性發展,會成為股市平穩運行的一個基礎,至於對它在行情運行中的作用,則需要有一個客觀、全面的評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12 字。

轉載請註明: 是時候把“兩融”看作中性工具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