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最後一家未上市千億房企衝擊IPO 祥生控股盈利能力凸顯

由 鹹春葉 發佈於 財經

作為Top30唯一未上市的千億房企,祥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生地產)生於6月3日晚間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説明書,引來不少熱議。

招股書顯示,祥生的核心財務數據正在高速增長,2017-2019年祥生收入由62.93億元增至355.20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137.6%;在2018年實現扭虧為盈的情況下,2019年祥生的淨利潤達32.09億元,較2018年大幅增長650%,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但即便是潛力和實力都不錯的祥生,在手現金僅有24億,讓不少人為之“擔憂”。“僅有24億在手現金”真的有必要受到大規模質疑嗎?

要全面分析就要考察盈利能力

專業人士表示,單從現金流分析房企是不全面的,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其盈利能力。

從祥生的招股書來看,過往三年,其毛利率逐年增長,分別為13.2%、21.1%、23.9%。2019年毛利率較上一年增長2.8%,較2017年增長多達10.7個百分點,盈利能力持續穩定提升。

在地產行業毛利率趨降的情況下,祥生正向增加的毛利表率水平是難能可貴的。招股書中説明,這得益於三個方面。第一,交付因地理位置優越而獲得相對較高平均售價的若干物業;第二,能以合理的成本獲得土地及控制開發及建設成本;第三,杭州及杭州周邊城市住宅物業市場狀況整體有所上升。

從祥生招股書中不難看到,祥生最出彩的數據是其淨資產收益率(ROE)。2019年,祥生ROE水平同比2018年增長33.5個百分點至50.1%,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甚至超過頭部房企,這背後的邏輯生長也是祥生穩定的盈利水平。

巴菲特曾説過,如果只能用一個指標選股,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淨資產收益率。再有數據顯示,2019年碧萬恆的ROE為28.95%、22.61%和12.4%,融創中國為37.21%。有如此受投資者青睞的核心數據做支撐,祥生未來的投資潛力可見一斑。

祥生的錢花哪了

曾有業內人士指出,要考察房企現金流是否順暢,就要重點觀察銷售回款情況和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拿地作為影響房企主要現金流出的重要指標,是企業銷售回款行為的重要保障。這讓人不難理解祥生的主要現金流向。

祥生的快速發展確實享受了一波三四線的棚改紅利。但是之後,隨着房地產步入白銀時代,一二線城市及周邊三四線城市成為房企未來的着力點。在此情景之下,祥生果斷地進行戰略性升級,提出了“1 1 X”的投資戰略,以優化其全國化的戰略佈局。2020年以來,祥生累計斥資128億拿地,從土儲結構來看,準一線、強二線及二線城市的佔比為85%左右。其中不乏各大房企看好的一級土地市場城市,如寧波、温州及杭州等。專業人士預計,疫情之後,長三角地區及東南沿海房地產市場將會逐漸復甦,後續房地產紅利可能會逐步釋放。

過去三年,祥生已交付建築面積從2017年的約83.83萬平方米,增至2018年的約142.26萬平方米,並在2019年進一步增加至約348.84萬平方米,已確認每平方米平均售價則在2017至2019年期間提升37.9%。

截止今年3月,祥生所持項目應占總建築面積為2304.47萬平方米,包括已竣工物業的可供出售、可租賃及物業投資建築面積約180.22萬平方米,發展中物業的規劃總建築面積約1584.55萬平方米以及持作未來發展的估計總建築面積約539.69萬平方米。

從過去幾年的已交付面積增速和目前持有的土地面積來看可以預計,在充盈“糧草”的助力下,祥生在接下來幾年的銷售增速情況或將持續領跑。

IPO或將助力其財務結構持續優化

招股書可以看出,過去一年時間裏祥生不斷強化其現金流管控。數據顯示,2019年祥生經營性現金流淨額轉正,為35億元,同年年底,加受限資金及抵押存款,祥生現金總額為69億元,處於同行業正常水平。

過去三年時間裏,祥生在快速實現其降負債目標的同時,也提升了其總資產週轉率,招股書顯示,週轉次數從2017年的0.08次,提升至0.27次,週轉速度明顯提高,為現金流起到了護航作用。

祥生在財務平衡方面的成果也不容小覷。招股書顯示,祥生通過預售現金流量及銀行及其他借款、公司債券、資產抵押證券、優先票據等外部融資方式為公司運營發展提供資金。截至2019年底,公司已全部償還2018年票據,且並無未償還結餘。3月11日,祥生成功增發於今年1月23日發行的美元高級定息債券。原債券期限2年,於2022年1月23日到期。作為為上市房企,以僅僅9%的票面利率發行境外優先票據,也從側面反映出其受資本市場的青睞程度。

祥生跨越千億只用了4年時間,在其高速發展時期,如何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是其發展的重中之重,2017-2019年,祥生流動比率分別為1.2倍、1.1倍及1.2倍,整體情況較為穩定。

融資環節一直都是房企的生命線。據悉,未來,祥生將把財務安全性及經營穩定性放在首位,以“深耕”立足,以“穩健”取勝,借力資本市場持續優化融資結構、探索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實現“規模與品質”雙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