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6年建立一汽算起,新中國的汽車工業一路走來,已經有六十多個年頭了。在這期間國內的汽車工業發展異常迅猛,高峯時期幾乎每個省都有一兩個自己的汽車製造企業。但這些企業能堅持到現在的少之又少。大浪淘沙,一批又一批車企倒在了市場競爭的大潮中,同時一批新的車企從他們腐爛的軀殼裏得到了新生。
國內的車企按照企業性質分類的話大致可以分為國營車企和私營車企兩種;國營車企雖然在自主品牌的發展上不盡如人意,但卻憑藉着合資品牌在汽車市場混的風生水起,這些年也是賺的盆滿缽滿。
這裏面既有中央直屬的一汽、二汽,也有央企控制下的長安、北方,更有像上汽、北汽這樣的省級地方性國企,還有像五菱、華晨這樣的混合所有制企業。至於像吉利、長城、比亞迪這樣的私營車企,相較於含着金湯匙出生的國營車企來説,他們有着先天的劣勢自然無法像國營車企一樣發展合資品牌,但憑藉着自己的自主品牌這些年也是聲名鵲起,大有跟國營車企一爭高下的趨勢。相較於國營車企我們的私營車企其實更值得我們去研究和了解。
私營車企的老闆們大都是白手起家,靠着對市場的敏鋭感知與自己的堅韌、拼搏一步步走到今天。排名前幾的民營車企裏面,除了長城的魏建軍是富二代,其他幾位幾乎都是窮苦出身。
比亞迪的王傳福出生在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老爸是個木匠早年間幹過大隊書記。
吉利的李書福早年給生產隊放牛,高中輟學開始收廢品,兄弟四人從造冰箱、鋁合金型材、摩托車一路走到今天。
這些故事作為勵志典型可能早就廣為人知了,但今天我想説的這個人和這家車企可能就沒幾個人知道了,他就是李進巔和他創建的遼寧曙光汽車。李進顛的創業經歷可能比大多數民營企業家都要精彩,他曾經是全國最年輕的地委宣傳部長後來憑藉着十個工友一起湊的七萬元,租的一間廁所和一台車廠一步步創造出了名噪一時的曙光汽車。其創業歷程可以説是相當的傳奇了。
李進巔原名李進寶,1946年2月24日出生於遼寧丹東,祖籍山東沂水縣諸葛鄉阜前村。其父李洪書雖然出身貧苦卻上過幾年私塾寫的一手好字,早年間經家人介紹在藥鋪學徒,後迫於生計隨山東老鄉一道闖關東到了丹東定居。由於闖關東一路辛勞加之身體單薄,李進巔少年時其父就一直體弱多病,家中生活過得十分艱苦。李進巔十六歲時被迫輟學,繼承了家裏唯一的固定資產一輛手推車;成為了一個正式的人力車伕,進入丹東市運輸聯社工作。
由於李進巔頭腦靈活、勤勞肯幹,在運輸聯社受到了周圍人的一致肯定;再加上能寫會算年少的李進巔很快就被調到了運輸聯社的管理部門任職,從丹東市運輸聯社科員到辦公室主任再到後來的丹東市第二運輸公司黨委副書記,李進巔一路官運亨通。1974年28歲的李進巔更是成為了當時最年輕的地委宣傳部長。可在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來,1977年4月30日李進巔被以"雙突"幹部的身份清算,並在1978年2月4日被請出了機關。但由於"十年"期間李進巔過分的賣力,導致沒有一個單位敢接收李進巔這個"風雲人物",李進巔只得進入工廠重新成為了一名普通工人,他的人生也進入了至暗時刻。
直到1984年,年近四十的李進巔才在岳父的幫助下與十位工友共同開辦了丹東市曙光機動車配件廠,生活總算看見了一絲曙光。
配件廠成立之初,啓動資金只有這十一位共同籌措的七萬元人民幣,廠房是從丹東紅星機械廠租借的一間偏廈子,佔地22平米之前是紅星機械廠的廁所;唯一的生產設備是從鐵路維修工廠租來的手搖式車牀;除此之外李進巔和他的十位工友幾乎一無所有。此時的配件廠能稱之為"廠"可能都是抬舉他們了。成立之初,小小的配件廠一無產品、二無訂單勢單力薄、風雨飄搖,而當時丹東一市就有大型汽車配件廠三四家,全國更是不計其數,剛成立的配件廠隨時有倒閉的危險。
1984年雖然北汽已經引進了吉普大切諾基,也就是北京213;可全國各地生產的212車型保有量依舊驚人。於是李進巔就把寶押在了212的車橋上,經過幾十天的攻關李進巔等人終於在1984年除夕夜成功生產出了第一件車橋,李進巔激動地在那間廁所改造的廠房裏上躥下跳,差點沒把木板踩破掉到坑裏去。
有了產品,下面就是賣了。於是乎1985年的各大汽車展覽會上,總能看見一箇中年人扛着寫滿廣告的門板"遊街"的奇景。沒錯,遊街的這位正是李進巔,他就通過這樣的方式拉到了自己的第一個客户,是烏魯木齊汽車站邊的一個汽修廠。李進巔在後來接受採訪時也曾表示,自己一輩子都忘不了那樣的場景和那位買它產品的兄弟。
此後李進巔的曙光車橋廠憑藉着212車橋、底盤加上6450車橋和1020獨立懸掛迅速發展成為汽車配件行業的一匹黑馬。到1997年時曾經只有十個人的配件廠已經發展成為了年產銷各類車橋7.3萬件的大型機動車配套企業,這個廁所裏建立起來的配件廠已經成為了行業第一的車橋生產企業,不得不説李進巔在商業運作和經營管理上有着一定的天分。
也是在這一年,曙光廠配套生產的金客發生了車橋半軸斷裂的嚴重質量事故。這次事故讓李進巔意識到單純做一個組裝廠是沒有前途的,就像這次的金客事件,明明是半軸質量不過關卻害的自己跟着背鍋。於是乎李進巔大手一揮收購了鳳城農機二廠自己生產配件,還聯合美國伊頓引進了國際先進的產品與技術並藉此進入了韓國市場。那些年的曙光廠越戰越勇,先後開發出了越野車車橋、轎車車橋、第二代軍車車橋、重型卡車車橋等產品,成了當之無愧的車橋大王!連續七年行業排名第一!
此時功成名就的李進巔把目光瞄向了剛剛開始興起的SUV和皮卡車市場,成立了曙光汽車改裝廠並推出了屬於自己的皮卡和SUV車型,開始了李進巔醖釀已久的整車製造計劃。
事實證明李進巔確實又一次押對了寶。當時的東南沿海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一批個體工商户急需一台既可以作為生產資料又可以作為代步工具的車型來滿足日常使用需求,皮卡和SUV成為了他們最合適的選擇。恰逢2001年富迪在以五十鈴車型為基礎研發新型SUV車身,為搶佔先機李進巔帶着技術人員直接住在了富迪廠旁邊,還沒等到白車身下線李進巔就帶着剛衝壓好的車身樣品回到了丹東,開始了自家SUV 的研發和生產。2002年5月2日曙光第一台SUV試裝成功,首批47台車被搶購一空。
2002年曙光整車產銷量突破一千台,2003年突破三千台,曙光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萬台改造計劃"。李進巔在乘用車市場的野心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同時2002年11月,在各方的撮合下曙光收購了丹東的老牌國營車企黃海客車廠,完成當年被稱為"蛇吞象"的創舉。
2003年7月李進巔親自掛帥進駐了大廈將傾的黃海客車廠,此時的黃海客車廠市場佔有率已經不足4%,早已是資不抵債隨時有倒閉的危險,加上在2003年非典的衝擊下黃海廠停產兩個月全廠上下人心惶惶。但李進巔似乎是一個總能創造奇蹟的人,他進駐黃海後老黃海迅速爆發出了活力與激情,當年產量就達到了5375輛,同比增長45%,創造了歷史新高!此後,黃海汽車越戰越勇;2005年拿下了北京奧運期間1161輛公交客車整車、100輛客車底盤的大單,也是從這一年開始黃海汽車連續三年蟬聯國內公交客車市場銷量冠軍。
曙光汽車整車市場的佈局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也贏得了自己在汽車市場的地位。另一方面曙光的SUV和皮卡也在市場上發展的也相當不錯,先後推出的挑戰者、驕子、旗勝等產品憑藉其不錯的外觀、巨大的空間也開始得到了用户的認可。
也就是在這一年,李進巔留學回來的兒子李海陽開始接他老子李進巔的班。公司的事務逐步被掌握到了李海陽花500萬組建的管理諮詢團隊手中,李進巔成為了公司的終身名譽董事長。
李海陽作為國外留學回來的高材生,又是專門學管理的按理來説公司在他的管理下肯定是越來越好的,可事實卻出乎我們的預料。
2007年央視對李氏父子的一次採訪中李海陽曾經表示過,其實他無意接李進巔的班。原先按他自己的打算安安穩穩的當個公務員或者在國外給別人乾乾企業管理諮詢過着小康生活就很滿足了。從這也能看得出來,李海陽做事穩紮穩打缺乏冒險精神。從李海陽接手公司後的種種事蹟其實也能印證這樣的判斷。
2005年李海陽剛接手公司不久任職曙光集團副總裁時,在關於新建乘用車基地的問題上與李進巔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因為當時國內的汽車市場SUV作為一個新興車型並沒有十分熱銷,李海陽覺得乘用車項目本來就是賠錢的項目停掉才好,再拿出一個億來投資新的生產基地就是自尋死路;另一方面當時的黃海公交正是高光時刻應該把這筆錢拿過來給黃海擴大產能。父子二人為此吵得不可開交,最後還是在李進巔的堅持下李海陽才勉強同意收購了幾個破產的車企回來改造生產線生產乘用車。另一方面年輕的諮詢管理團隊制定的企業制度明顯在曙光水土不服,按曙光當某些幹部的説法就是邯鄲學步,新步子學不會老步子不讓用最終只能是爬了!
事情的發展沒有像這個年輕人想象的那樣美好,由於過分依賴公交市場黃海很快就被宇通等客車新秀趕超。2008年黃海在他賴以生存的公交市場也開始遭受打擊,那一年黃海公交的市場佔有率跌至第三,被宇通和恆通超越。等李海陽反應過來加大對乘用車市場的投入時,以長城為代表的的新興車企早已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曙光的SUV市場佔有率少得可憐。
為擴大市場知名度李海陽把曙光的SUV和皮卡劃入了黃海品牌旗下,希望藉助客車市場的品牌知名度幫助乘用車擴大影響,不得不説李海陽又一次打錯了算盤。再一次上演了一出邯鄲學步,改名首先丟掉了老客户,其次客車市場和乘用車市場根本就是兩個市場,不可能做到品牌影響力的相互轉嫁!
至此曙光的乘用車業務再一次失去了先機,再加上李海陽穩紮穩打的風格導致曙光全線產品車型單一、更新換代慢的問題十分嚴重,曙光開始逐步被邊緣化。相關資料顯示從2012-2019年,8年的時間裏,黃海SUV和皮卡的累計銷量只有13.4萬輛,年均1.67萬輛。8年的累計銷量還比不上國內主流車企的月銷量。混的十分慘淡,更慘的是2015年李海陽因為SUV車型的虧損放棄了SUV業務,緊接着國內SUV市場就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曙光又一次錯失良機,
兩次失誤讓曙光的整車製造業務變得舉步維艱!
2016年9月2日李海陽辭去了曙光集團董事長的職務,緊接着華泰入主曙光成為了曙光的控股股東。但華泰似乎也帶去了他頻繁換帥的毛病,曙光集團幾乎一年換一個董事長,公司業務幾近停滯。曙光集團的營業收入也是一跌再跌。
這個廁所裏建立起來的傳奇車企可能真的要二世而亡了。
其實想想也是不難理解,就像馬雲説的"海龜需要家養",李海陽這個生活在象牙塔裏的海歸對於父輩們的創業歷程似乎沒有什麼理解,缺乏敢想敢幹的拼搏精神,穩紮穩打的作風確實適合做一個守業之君,但對於國外諮詢團隊的依賴使得內部管理水土不服,加上國內汽車市場瞬息萬變沒有一點創業者的魄力與膽氣想在國內汽車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是十分困難的。
後期引入的華泰汽車更是一個自顧不暇的老光棍,你讓他來幫忙給曙光説媳婦不是天方夜譚嘛。
曙光目前在整車市場的表現可以説是相當讓人失望的,2019年黃海的客車銷量是745台,都沒有人家宇通一個禮拜賣的多,皮卡年銷6505台不及長城一個月的銷量。未來何去何從可能是一個值得曙光坐下來好好思考的問題。
別的行業不説,單就汽車行業,力帆、華泰其實都與曙光的情況類似。力帆汽車82歲高齡的尹明善老爺子依舊擋在一線,老爺子唯一的希望是長孫女尹安妮。二代們究竟為啥不能獨當一面可能也是一個值得你我思考的問題。話説回來長城的魏建軍也是富二代為啥就能幹的好呢?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到這裏,我們有緣再會。
每個車企都是一本好書,看車企故事品百味人生。我是鐵錘侃侃,感謝您的觀看,祝您及家人平安喜樂、福壽綿長。
關注鐵錘走夜路,下一篇我們來聊聊哪個車企呢?想看什麼就在下面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