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競相攬客 再掀費率“打折”促銷戰
隨着理財市場逐步復甦、居民投資意願回升,理財公司再掀費率“打折”促銷戰,以便儘早搶佔市場份額。6月6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近期已有中郵理財、招銀理財、華夏理財、平安理財、寧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拋出費率打折“促銷牌”,對旗下理財產品費率進行優惠。
在分析人士看來,隨着理財公司產品規模的持續上升,盈利能力不斷增強,規模效應為其下調費率留出了一定空間,階段性促銷讓利消費者的行為,在留住老客户的同時還能吸引新客户。不過,整體來看,費率“打折”作用有限,理財公司提升市場份額仍需加強自身的資管水平及服務水平。
再掀費率“打折”促銷戰
理財公司再度拋出費率打折“促銷牌”。6月6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近期已有中郵理財、招銀理財、華夏理財、平安理財、寧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對旗下理財產品的固定投資管理費、銷售服務費率、託管費率或浮動管理費進行優惠。
費率“打折”的理財產品主要涉及固定收益類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以招銀理財為例, 6月6日,該公司發佈公告稱,將於6月8日對“招銀理財招睿安裕精選資產25月定開3號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給予階段性費率優惠,固定投資管理費由0.15%降至0.02%。
華夏理財則宣佈對“華夏理財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3號”和“華夏理財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4號”進一步開展費率優惠,自6月8日起,兩隻現金管理類產品固定管理費降至0.05%/年,6月23日後,固定管理費升至0.15%/年。
目前來看,大多數理財公司費率優惠主要針對的是固定管理費,但亦有理財公司同步下調了多項費率。例如,平安理財對“平安理財新卓越穩健一年定開7號固收類理財產品”實行費率優惠,自6月8日起,該產品的A、B兩種份額,固定管理費率均降至0.2%/年,銷售服務費率A份額降至0.2%/年,B份額則降至0.3%/年。
談及近期理財公司紛紛對理財產品展開費率優惠的原因,普益標準研究員董丹濃認為,隨着理財公司產品規模的持續上升,盈利能力不斷增強,規模效應為其下調費率留出了一定空間,降低產品費率是為了更多讓利於投資者,同時,也是為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加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搶佔市場份額
據瞭解,銀行理財產品收取費率主要涵蓋銷售費、託管費、固定管理費、超額管理費、認購費、申購費、贖回費等。
自2022年“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實施後,理財產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加之期間因市場波動出現的多輪“破淨潮”也讓理財公司面臨不小的挑戰。在產品淨值表現不佳的背景下,多家理財公司也曾掀起費率“打折”促銷戰,部分理財產品的費率更是低至0。
“理財公司減免產品費率一般發生在特殊時期,比如產品淨值表現不佳,減免費率、向客户讓利,可以減緩產品淨值下跌幅度。”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不過一般費率下調都是階段性的,時間往往不長,多在1-6個月期間,個別長達1年。
隨着理財市場逐步復甦,理財產品的“破淨”狀況好轉。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6日,存續的理財產品(剔除無淨值表現的產品)共計46656只,其中,有1104只單位淨值小於1,“破淨”佔比為2.37%,相較於此前數千只理財“破淨”回暖趨勢明顯。
而為搶客、留客,銀行理財攬客亦愈發激烈。除階段性實行費率優惠之外,個別理財公司在費率方面也進行了創新。近期,招銀理財推出的一隻名為“招銀理財招卓價值精選權益類理財計劃”的權益類理財產品,打破公募產品收取固定管理費的“行規”,創新規定“產品當日累計淨值低於1元時,管理人將從下一自然日起暫停收取固定投資管理費”,引發市場關注。
在資深金融政策監管專家周毅欽看來,招銀理財推出“淨值低於1元不收管理費”,一方面反映了招銀理財對自己投資水平的自信,對投資經理的考核和市場表現直接掛鈎。另一方面,也把管理人的收入跟投資者的利益做了深度捆綁,產品不賺錢就沒有管理費,但預計此種做法不會成為主流,此舉需要機構在管理費收入上已經有充分的“安全墊”。
仍需提升資管服務水平
目前來看,降低理財產品各項費率是理財公司較為通行的做法,不過,費率“打折”通常有時間限制,後續仍有恢復的空間。以浦銀理財為例,該公司此前就將最短持有期系列的多隻產品費率進行調整,固定管理費分別上調了0.05-0.1個百分點。
“銀行理財公司階段性的優惠更多配合着代銷機構合作、發行新產品等時機出現。”周毅欽表示,階段性促銷讓利消費者的行為,在留住老客户的同時還能吸引新客户,擴大理財規模及市場份額。但從長期來説,銀行理財公司在收入、利潤等方面的考核壓力相對較大。因此預計等銀行理財規模回升之後,部分理財產品的費率或將有所回升。
對於後續理財公司費率管理的趨勢,劉銀平指出,在資管行業競爭加劇趨勢下,未來降費、搶佔市場是市場化發展趨勢,銀行及理財公司降費讓利現象將會很常見。不過作為商業化機構,盈利依然是核心,所以降費是策略並非目的,選擇在市場行情不佳的情況下短期讓利、在投資業績良好的情況下收取更多的浮動管理費將會是普遍現象。
“理財產品費率打折能否起到提升市場份額的作用,主要看費率打折後的產品收益率是否有優勢。”劉銀平認為,投資者一般對費率情況不是很瞭解,主要關注的還是產品的實際淨值波動、收益率情況。產品費率打折幅度一般不會太大,期限也比較短,降費率對提升市場份額作用有限,理財公司提升市場份額仍需加強自身的資管水平及服務水平。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