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消退!銀保渠道換擋步入新適應期

低利率市場背景下,3.5%預定利率的增額終身壽險曾備受消費者青睞。7月,隨着監管一聲令下,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從3.5%下調到了3.0%,目前的增額終身壽險賣得怎麼樣?上新了哪些新產品?銀保渠道的保險業務有哪些變化?8月27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了多個銀行網點,一探究竟。

“高温”消退!銀保渠道換擋步入新適應期

產品切換下市場降温

“預定利率3.0%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依舊有消費者選擇,我目前的客户主要是年輕父母買給孩子留作以後上學結婚費用。”招商銀行某支行網點業務員王佳琪(化名)對記者表示。

相較於7月的市場火熱,8月市場確實“冷靜”了下來。王佳琪透露,在7月末,每天需要在10點左右蹲守在電腦前搶額度,晚了客户就有可能撲空,但現在諮詢的客户明顯少了很多。

“雖然收益不如以前,但是這類產品還是比較安全的,能夠保本保息,適合追求長期確定收益的投資,現在買也不晚。”王佳琪補充表示。

另一國有銀行支行客户經理也説出了類似的觀點,他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與定期存款、國債等保本理財相比,這類保險產品非常簡單,能拿多少錢寫在了合同裏,還兼顧收益和保本。因此,不少客户趕在3.5%預定利率的保險產品停售前抓緊購買了增額終身壽”。

不得不承認的是,隨着產品的切換,預定利率的下調,對市場造成一定影響。不過,進入8月以來,很多保險公司已推出了新產品。一些頭部險企對於預定利率下調也早有準備,太平人壽總經理程永紅在中國太平中期業績會上表示,7月、8月的重點是對主管以上管理層進行培訓、加大增員;在產品方面,在7月初就開始做分紅險產品的培訓。

在銀保渠道,哪些產品接棒了增額終身壽險?王佳琪表示,目前該行推的產品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增額終身壽險,但預定利率下降到了3.0%。還有一類是分紅險,有2.5%的保證收益,剩下的收益來自產品分紅,參考以往分紅,收益也能達到3.6%,但是未來的分紅不敢保證。

但相較於此前預定利率3.5%的產品,新產品收益下滑也在意料之中。資深精算師徐昱琛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預定利率從3.5%下降到3.0%後,按照現在的定價邏輯和保險公司運營能力,很多產品的保障收益部分或實際收益部分會下降5%乃至更多。

業內普遍認為,在經歷7月的“爆單”後,無論是銷售端還是需求端,市場恢復都需要一定的時間。

監管及時出手糾偏

目前,整個保險行業的個險渠道仍處於低迷期,大型險企紛紛加註銀保渠道,銀行系險企近水樓台也在持續發力,甚至一些外資險企也開始加入銀保市場。作為銷售渠道的商業銀行,面對龐大的佣金手續費收入,也在持續發力代銷保險。

不過,市場火熱之下,監管出手拉響了預警。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近日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人身險部向多家人身險公司下發郵件,進一步規範銀行代理渠道業務,嚴格落實按規定使用經備案的產品條款和費率的監管要求。

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人身險部提出了五方面要求,要求各公司通過銀行代理銷售的產品,應當審慎合理地確定費用假設,結合公司實際,根據發展水平、盈利狀況、管理能力等,細化完善費用結構。鼓勵各公司探索佣金費用的遞延支付,通過與業務品質掛鈎,實現銷售激勵的長期可持續性。

此外,此前針對車險市場的“報行和一”要求也用在了人身險市場,要求各公司通過銀行代理銷售的產品,在產品備案時,應當按監管規定在產品精算報告中明確説明費用假設、費用結構,並列示佣金上限。

財通證券研報指出,一方面,險企出於盈利考慮,自身降手續費率的訴求強;另一方面,當前監管已通過文件下發明確指示,報行合一+列示佣金上限,從政策角度對銀保手續費進行規範,預計後續銀保業務手續費有望降低,利好險企降低負債成本。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也表示,監管出手遏制銀保渠道亂象是必要且積極的舉措。這可以有效保護消費者權益,防止不合理的費率和費用結構對消費者造成負擔,規範銀保渠道業務可讓消費者獲得更透明和合理的保險產品和服務;也有助於促進保險市場健康發展,加強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和監管合規能力,要求明確費用假設、結構以及限制佣金的上限可提高保險公司經營透明性。

除了監管要求,也有地方行業組織自發建立公約,抵制銀保賬外手續費。近日,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根據上海市人身險業務發展實際,組織行業制定了上海市人身保險銀保業務自律公約(2023年版)。對保險行業人員管理、業務規範、費用管理和自律管理作出規定。並要求保險機構承諾不通過其他渠道及方式變相增加銀保業務手續費,堅決杜絕銀保“小賬”。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李秀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11 字。

轉載請註明: “高温”消退!銀保渠道換擋步入新適應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