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重歸低迷?

工程機械重歸低迷?

作者 | 張賀

閲讀所需約9分鐘

週期,這一經濟領域最有魔力的詞,在2021年再次發威。

不同的是,在大宗商品受週期驅動暴漲的同時,過去幾年無限風光的工程機械卻失速了。失速的原因很多,原材料暴漲、下游需求減弱、2020年的高基數……週期的因素無處不在。

不過在週期之外,一些新變化卻按照既有的節奏在進行,未來的機會可能正在此處。

週期之殤

工程機械行業在2020年有多風光,2021年就有多尷尬。

藉着上一年的高增長勢頭,2021年工程機械前3個月繼續高歌猛進。以價值量最大的挖掘機為例,1-3月我國挖掘機銷量同比增長85%。在歷年需求量最大的3月,同比增長60%,銷量達到創紀錄的7.9萬台。

伴隨着行業的高景氣,三一重工、中聯重科、恆立液壓等龍頭企業,2021Q1業績全部實現翻倍增長,股價也紛紛在2021年年初創出新高。

不過,此時高光時刻戛然而止。如下圖所示,此後形勢急轉直下。甚至股價的表現更為超前,三一重工、恆立液壓兩大龍頭在2021年1月下旬就已露疲態。

工程機械重歸低迷?

2021年4月,我國挖掘機銷量同比增速僅有2.52%,並且在此後的7個月連續負增長,國內銷量同比更是八連降。而且這種下降勢頭,不僅沒有在“金九銀十”得到緩解,反而變本加厲。11月,我國挖掘機銷量同比增速為-36.6%,2021年最低,連續兩個月降幅在30%以上。

挖掘機龍頭三一重工歸母淨利潤也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2021Q2和Q3分別同比下降28.56%和35.31%。其股價也自2月開始持續走低,11月19日一度跌至21.41元/股,較2021年高點下跌近60%。

正如三一重工在“上證e互動”平台的回覆,“工程機械行業與基礎設施建設、建築業投資等存在較強的相關性,宏觀政策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變化對下游客户需求造成影響”。在充分享受上年疫情下,宏觀經濟刺激的紅利之後,2021年工程機械飽嘗週期低迷之殤。

新變化

上一輪挖掘機曾持續低迷5年之久(2011-2015年),這一次是否會有所不同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看行業背景。

過去我國經濟增速雖然高,但集中於中低端產業,屬於粗獷式發展。房地產在經濟發展中權重也極大。這是挖掘機銷量與房地產和基建投資高度相關的主要原因。

但2016年以來挖掘機銷量的變化,雖然仍與基建+地產投資密切相關,但已出現一定獨立性。

工程機械重歸低迷?

究其原因,除了更新需求的爆發以外,在高層提出高質量發展的概念後,行業也出現了更多不同於以往的新特徵。

智能化

近幾年,伴隨着人口紅利消失,“機器代人”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這一方面將增加對工程機械的需求,另一方面設備的智能化也越發重要。前者帶來了需求增量,後者則決定了增量的大小以及企業的競爭力。

工程機械行業對智能化已形成共識,並且認知比較徹底。除了設備自身對人力的替代,無人駕駛和智能化生產也已成為工程機械企業發展的方向。其中,近兩年逐漸湧現的無人駕駛施工,在2021年有了更大進展。

2021年9月,《第一時間》欄目曾報道了徐工無人集羣在寧滬高速蘇州段進行養護作業,這是全球首例無人集羣成功應用高速路面養護施工。10月和11月,三一也分別在湖南和山東實現了無人攤壓機羣的智能施工作業。柳工無人駕駛振動碾壓設備也曾於8月在甘肅施工亮相。同月,全球塔機龍頭中聯重科首次示範了5G塔機遠程智控系統,完成了首次吊裝。

可見,無人駕駛所需的人工智能、5G、北斗高精定位等技術,早已進入工程機械企業的武器庫。

需求側的變化以外,供給側主要體現在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在生產領域的應用,這將顯著提升生產效率,節約成本,進而提升競爭力。

9月,三一樁機北京工廠入選了世界經濟論壇新一期全球製造業領域“燈塔工廠”名單,成為全球重工行業首家獲認證的“燈塔工廠”。在此前的4月,中聯重科啓動了“面向未來·引領30年”管理諮詢項目,攜手埃森哲,致力於打造“燈塔工廠”和高端裝備智能製造樣本。徐工機械則擁有19個江蘇示範智能車間、2個江蘇省智能工廠,是行業唯一系統性達到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四級的企業。

新能源

“雙碳”目標驅動A股新能源車板塊一路北上,不僅造就了“寧王”,還催生了更多千億市值公司。

工程機械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佈局也已持續多日,電動化早已成為各大企業的發展戰略,以叉車為代表的工業車輛甚至已經實現電動化佔比的反超。

截至2021H1,三一重工累計推出26款電動化產品,其電動攪拌車、自卸車、牽引車等產品已在20多個城市推廣試用。三一集團第一座智能換電站也於11月正式亮相,不到5分鐘可自動完成換電任務。中聯重科則曾在半年報披露,已開展近30款新能源產品研發,其中16款產品已完成下線。柳工電動裝載機、混凝土設備也於7月實現批量交付。

在氫能源領域,安徽合力攜手捷氫科技發佈了國內首款4-5噸氫燃料電池叉車。康明斯(中國)也在上海臨港落地了氫能中國總部。

國際化

在國內挖掘機銷量八連降的同時,我國挖掘機出口數據卻極為亮眼。

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數據,2021年1-11月,國內挖掘機銷量25.89萬台,同比下降2.49%;但出口5.98萬台,同比大增95.9%。無獨有偶,在前11個月國內裝載機銷量同比僅增長2.19%的情況下,出口銷量同比增長43.9%。二者出口銷量佔比明顯提升。

我國工程機械企業的競爭力已經不僅僅表現在規模大,在實力的角度也明顯變強。2021年,我國工程機械企業確實有不少“秀肌肉”的操作。

10月,全球塔機龍頭中聯重科舉行了全球最大回轉塔機下線儀式;11月,混凝土泵車成為繼塔機、履帶起重機之後,第三個獲得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的中聯重科產品。柳工集團旗下的挖掘機公司、農機公司和奧蘭空調則新入選了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

起重機是三大巨頭秀肌肉的重要場所。3月,中聯重科刷新了中國出口海外最大噸位起重機記錄;三一重工則刷新全球最大噸位起重機記錄;徐工自主研發的全地面起重機XCA130_E,則獲得了本土企業首張超限車輛歐盟WVTA證書。

有了產品力的支撐,三一重工前11月挖掘機海外銷量突破2萬台,在英國、加拿大、意大利等歐美髮達國家銷量的平均增速超過500%。徐工輪式起重機前7月出口量同比增長51%,對歐美澳高端市場出口則同比大增150%以上。柳工前三季度海外整體銷量也同比增長70%,歐洲地區整體銷量甚至達到120%的同比增速。

除此之外,本土企業在盾構機領域也有不小突破。中鐵裝備出口歐洲超大直徑(12.2米)土壓平衡盾構機順利通過在線驗收;中交天和自主研發、中國首台出口海外超大直徑盾構機則在10月完成孟加拉項目,打破了發達國家對海外超大直徑盾構市場的壟斷。

新篇章

事實上,無論怎樣的新變化,工程機械都很難跳出週期的“魔爪”。只是週期長短、受週期影響的大小不同罷了。

而在當前所處的環境中,國內工程機械企業的視野,已經不僅僅侷限於國內,反而更加積極地參與海外競爭;也不僅僅侷限於中低端市場,而是在高端產品不斷“秀肌肉”,在發達國家銷量的增長遠高於出口增速是其體現;也不僅僅侷限於銷量,而是向更智能、更環保的路線發展,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均已得到應用,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動力電池企業也都在向工程機械行業拓展。

不過,從中也可以看到,在智能化、新能源、國際化的過程中,龍頭企業表現的更有侵略性,馬太效應更為明顯。這也迫使其他企業有更強的危機感,柳工集團的整體上市正是其中體現。

從某種意義上説,工程機械企業的未來,不僅僅是設備製造商,而是系統集成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32 字。

轉載請註明: 工程機械重歸低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