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營收、淨利潤位列國有大行第一,交行不可忽視的成功“基因”

人均營收、淨利潤位列國有大行第一,交行成功的背後離不開“長寬高”三個維度的蓄勢。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交行進入新一輪業績“釋放期”。

3月25日,交行披露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交行營收增速9.42%創7年新高;淨利潤增速11.89%創8年新高;在業績創新高的背後其資產質量同樣得到改善,不良貸款和不良率實現“雙降”,撥備覆蓋率繼續提升。

除了“明面”上亮眼的經營數據,交行“隱藏”的指標人均創收和人均創利繼續保持既有優勢,再次位列國有大行第一。

拆解交行的成功“基因”,發現其聚焦上海主場建設不斷優化營收、利潤結構;四大業務特色基於自身稟賦形成長坡厚雪;前瞻佈局金融科技立足打造未來的核心競爭優勢“重塑”新交行。

人均營收、淨利潤位列國有大行第一

被譽為日本“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説:“企業即人,成也在人,敗也在人。”

除了商業模式之外,人無疑是一家企業最重要的財產。而人均創收和人均創利則是衡量企業業績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情況下,人均創利越高,説明員工的生產效率越高、對企業的貢獻越大。

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代表着這家公司的發展潛力,因為盈利能力強的公司能夠給公司更優的福利待遇,而員工有了足夠的利益之後會更有動力給公司創造更多價值。

資深投資人士表示:“同屬一個行業,經營模式類似,人均創收和人均創利最高的那家公司,其投資價值相較而言肯定是更高的。”

銀行業作為資本、智力密集型企業,人均創利的高低代表着其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

據老虎財經統計,國有六大行中,交行是人均創收和人均創利最高的一家。

人均營收、淨利潤位列國有大行第一,交行不可忽視的成功“基因”

從2021年六大行員工人均創造的營業收入來看,交行最高,人均創收299萬元,而其2020年人均創收為271萬元,同比增長10.33%。

從2021年六大行員工人均淨利潤來看,依然是交行最高,人均創利97萬元,而其2020年年人均創利為86萬元,同比增長12.79%

拆解交行的營收和淨利潤,我們發現其人均創收、人均創利在六大行中排名第一的“秘密”。

首先是營收,2021年交行實現營收2693.9億,同比增長9.42%;其中利息淨收入1616.93億元,同比增長5.45%,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為60.02%;非利息淨收入1076.97億元,同比增長15.97%,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為40%;

非利息淨收入中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為475.73億元,佔非息收入的比例為44.2%,並逐漸成為利潤持續增長的“第二曲線”。

而理財業務和代理類業務的同比大增為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增色不少,這主要得益於交行打造的財富金融特色。

其次是淨利潤。據年報數據顯示,通過按地區劃分經營業績來看,長江三角洲利潤佔比48.72%,同比增長18.47%;營收佔比36.64%,同比增長12.15%;而按業務板塊劃分的經營業績,公司金融業務利潤總額329.5億,佔比35.07%;個人金融業務利潤總額431.38億,佔比45.91%,同比增長47.24%。

非息收入增速高於集團整體營收增速;長三角利潤增速高於集團整體利潤增速;個人金融業務利潤增速高於集團整體利潤增速。這三項數據的表現突出與交行的“十四五”規劃息息相關。

2021年,交通銀行制定出台了全行“十四五”規劃,提出聚焦“上海主場”建設、數字化新交行建設;打造普惠金融、貿易金融、科技金融、財富金融等四大業務特色;提升客户經營、科技引領、風險管理、協同作戰、資源配置等五大專業能力。

長度:聚焦“上海主場”建設是人無我有的核心競爭優勢

站在未來看現在。

面對金融脱媒、利率市場化的大環境、金融科技的創新顛覆和國際局勢的種種不確定性,銀行業憑哪個確定的人無我有的核心競爭優勢去迎戰未來?

聚焦“上海主場”建設,無疑是交行人無我有的核心競爭優勢。

交行作為唯一總部位於上海的國有大行,這一點既是優勢,又是劣勢。

説它是劣勢,因為遠離北京、遠離決策層、遠離大量央國企,獲取資源和信息肯定有劣勢。説它是優勢,那就是離市場最近,離國際最近,離兩個循環的戰略鏈接最近。

上海當前的戰略是強化“四大功能”(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和開放樞紐門户)、深化“五個中心”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中心)。全面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在線新經濟,全面打造數字生活,加快建設智慧城市。

此外,上海是長三角經濟區的核心引擎,長三角地區佔國土面積的1/26,承載了中國1/6的人口,貢獻了總量1/4的GDP,是全國最具活力的城市羣之一。

交行作為上海的“原住民”,無疑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上海主場”建設不僅是交行基於自身稟賦所提出的戰略規劃,更是其“創新策源地”,目的是要在全行發揮制度創新、示範引領作用。通過不斷的在長三角區域先行先試,然後把好的金融產品和好的金融服務迅速推廣延伸,使得它的可複製性和上量能成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有效舉措。

報告期末,交行長三角、京津冀、大灣區三大區域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長15.30%,增幅較集團貸款平均增幅高3.13個百分點,信貸增量佔比超過60%。長三角區域利潤總額457.81億元,對集團利潤貢獻佔比48.72%,同比上升4.01個百分點。

寬度:打造四大業務特色形成長坡厚雪

打造屬於自身的長坡厚雪護城河。

從整個銀行業來看,原先無差異化的存貸業務已日薄西山,取而代之的是零售、投行、大財富等輕資產、未來前景廣闊的特色業務。

這些前景業務與同質化的存貸業務有着本質區別,一旦你在這些領域建立了自己護城河,其它模仿者很難突破,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你的護城河會越來越寬,形成真正的長坡厚雪,甚至改變銀行業週期的天然桎梏,通過業務結構的優化熨平週期,成為銀行業的翹楚。

交行提出四大業務特色便是着眼於此,通過打造普惠金融、貿易金融、科技金融、財富金融等四大業務特色來實現自己的長坡厚雪。

普惠金融方面,交行三管齊下。一是推廣線上綜合融資產品體系(“普惠e貸”),支持客户自助組合“抵押、信用和保證”方式;二是做強產業鏈金融,延伸服務上下游;三是構建新型拓客模式,推出“以客薦客”、“場景拓客”等營銷模式,實現以數據篩選客羣、批量獲客。

報告期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388.1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9.23%;有貸款餘額的客户數21.22萬户,較上年末增長43.49%;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累放平均利率4.00%,小微客户綜合融資成本下降0.49個百分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1.16%,較上年末下降1.02個百分點

貿易金融方面。上海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鏈接“雙循環”的重要平台和關鍵節點。交行搶抓自貿區金融政策創新優勢,把握重大機遇,重點推動“交銀e關通”提質上量,聚焦上海“3+6”重點產業體系,推進鏈金融產品優化迭代。

報告期末,交行積極把握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與產業升級的機遇,貿易融資發生額同比增長31.16%,餘額在對公貸款中佔比提升1.37個百分點;國際結算量4,831.58億美元,同比增長45.24%;跨境貿易融資量339.63億美元,同比增長44.52%。

科技金融方面:為了更好服務科技企業,交行打造了商行和投行一體化服務體系,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業等領域提供綜合金融服務。通過搭建科技型企業數據庫更好的服務科創領域。

報告期末,科技金融授信客户2.3萬户,增長19.53%,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較上年末大幅增加1,420億元,增幅90.90%,在對公貸款中佔比提升3.29個百分點。

財富金融方面:交行利用品牌、全牌照、專業的財富管理團隊、全市場優選產品、產品風格穩健等五方面優勢精心為人們財富積累、保值增值、傳承等提供服務。

報告期末,零售AUM時點餘額4.26萬億,增幅9.26%。境內行代銷個人財富管理類產品收入98.37億元,同比增長28.37%。個人金融業務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在集團佔比64.62%,同比提升2.32個百分點。

高度:數字化“重塑”新交行

未來的銀行是全球化的,科技化的。

布萊特·金在《銀行4.0》中表示:“金融服務無處不在,就是不在銀行網點。”

隨着金融科技的持續滲透,傳統銀行模式正在快速迭代,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在銀行的日常經營中遍地開花。

互聯、開放、合作、共享等“新名詞”早已不再是新經濟的專屬,作為“老錢”的代表銀行正將金融科技提升到戰略高度。

儘管銀行業已傳承數百年,經歷多次時代變局,經濟週期、貿易衝突和監管政策沒有改變銀行的商業模式;而能真正改變銀行業的決定性變量來自於科技。

變化已在不經意中悄然發生。互聯網金融的衝擊已經為銀行業敲響了警鐘。

過去十年,傳統金融機構已目睹了金融科技重新定義零售業務的全過程,從支付延伸到存貸款、財富管理,傳統銀行的資金中介、信息中介職能已受到深刻衝擊,信用中介作用亦面臨威脅。而支付,正是銀行業誕生的根源,也是銀行其他所有業務的基礎。

時代變局之下,銀行業需要靠科技金融來武裝自己,既是挑戰,也是機會。

交行顯然意識到科技在未來銀行競爭格局中的重要性。去年8月,交行正式推出交通銀行十四五金融科技發展規劃,將目標願景簡稱為“POWER”,其中P代表平台(Platform)、O代表開放(Open)、W代表智能(Wise)、E代表企業級(Enterprise)、R代表重塑(Reinvent),以技術創新和數據要素為雙輪驅動,打造體驗極致、生態豐富、風控智能、運營高效的數字化新交行。

而科技的硬實力自然離不開真金白銀的研發投入。2021年,交通銀行金融科技投入87.5億元,同比增長23.60%。

在加大金額投入的同時交行同樣也在加大科技人才的培育和招聘力度,持續推進金融科技萬人計劃,2021年年招錄金融科技專業背景人才佔比從2019年的32%提升至2021年的55%,金融科技人員增加至4539人。

有些工作,目前來看已經初見成效,譬如:公司業務領域,推出智慧交易鏈平台,對接中航信、中企雲鏈等12家主流平台,充分運用資金流、信息流、商品流信息,實現自動化的秒級放款功能。

普惠金融領域,推出線上綜合融資產品“普惠e貸”,快速響應市場的定製化服務需求,目前在供應鏈、科創、鄉村振興、醫保、雙創、個體工商户等重點領域落地了50+個場景。

個人金融領域,聚焦政務、出行、教育、醫療等民生場景及餐飲消費,做大場景獲客。2021年,借記卡線上獲客佔比較上年末提升7.3個百分點;信用卡線上獲客佔比超過50%。

風險防控領域,線上化標準產品“普惠e貸”不良率遠低於全行貸款不良率1.48%。“基於複雜知識圖譜的風險監測項目”已應用於反欺詐、營銷拓客、客户畫像等32個業務場景,風險預警準確率超過86%。

前瞻的科技金融戰略輔以詳實的人才策略,“戰略+戰術”雙向結合讓交行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有先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56 字。

轉載請註明: 人均營收、淨利潤位列國有大行第一,交行不可忽視的成功“基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