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淨利預計下滑超六成,均瑤健康“二次創業”遇冷?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財經

延續一季度業績頹勢,均瑤健康上半年淨利潤預計再下滑。7月12日,均瑤健康發佈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均瑤健康營收同比增長,但淨利卻下滑超六成。按照均瑤健康的説法,上半年業績增收不增利主要是原料、製造成本上漲以及疫情影響下部分子公司停產、物流不暢所致。

事實上,均瑤健康已在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兩年出現淨利下滑。為改善利潤,均瑤健康把希望寄予“益生菌”賽道,並稱之為二次創業。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益生菌領域與均瑤健康主打的乳酸菌市場渠道並不匹配,很難挑起業績新增大梁。

增收不增利

根據均瑤健康披露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均瑤健康預計2022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5.14億-5.68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3694.82萬-9103.52萬元,同比增長7.75%-19.09%。

在利潤方面,均瑤健康預計2022年上半年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為4391.33萬-4853.57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7595.56萬-8057.8萬元,同比下降61.01%-64.73%;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2791.27萬-3085.09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5805.42萬-6099.24萬元,同比下降65.3%-68.6%。

對於上述增收不增利現象,均瑤健康在公告中將其歸因於原材料、製造等成本端負擔加重。“報告期內,受國際環境影響,公司使用的主要原材料發生較大幅度持續上漲,疊加製造成本等諸多因素影響,對比上年同期成本端負擔大幅上升,導致公司2022年上半年經營業績同比產生較大幅度波動,影響業績表現。未來公司將會採取有效手段予以積極應對。”均瑤健康在公告中表示。

“此外,受國內新冠疫情影響,報告期內,均瑤健康部分子公司停產、物流不暢等因素導致公司生產、發貨、銷售等多環節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均瑤健康方面補充道,隨着疫情逐漸平復,公司已經採取多種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證公司經營活動的正常開展。

“益生菌”救場失敗?

事實上,淨利下滑對登陸資本市場後的均瑤健康來説已是家常便飯。為改變這一現狀,均瑤健康曾提出“進軍益生菌,二次創業”。

公開資料顯示,均瑤健康是均瑤集團旗下繼吉祥航空、愛建集團、大東方後的第四家上市公司。上世紀90年代初即進入乳製品及含乳飲料行業,2011年起,該公司推出“味動力”邁入含乳飲品中的常温乳酸菌市場,並以此為主營業務,是國內最早生產與銷售常温乳酸菌飲品的品牌企業之一。2020年8月,公司成功登陸上交所主板,被譽為“常温乳酸菌第一股”。

然而,自上市以來,均瑤健康業績已連續兩年出現淨利下滑。數據顯示,2020年,均瑤健康上市首年就出現業績下滑,淨利下降27.6%;2021年實現淨利1.47億元,同比下降31.26%;在2022年一季度實現淨利潤1827.4萬元,同比下降71.6%。

在業績接連受挫下,均瑤健康將目光轉向益生菌賽道尋求業績新增。“通過二次創業,發展培育新品,尤其以益生菌為核心突破,向‘益生菌第一股’奮進。”均瑤健康在2021年年報中表示。

據瞭解,2021年3月,均瑤健康宣佈與江南大學在上海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該公司與江南大學等世界一流學府結成戰略合作,通過獨家授權、自研、購買等方式儲備了具有獨特功能性的益生菌株十餘株,並於2021年下半年累計上市16個SKU,包括益生菌固體飲料、咀嚼片、黑巧、酸奶巧克力等。

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均瑤健康原有大單品乳酸菌飲料沒有太多科技含量,隨着伊利、蒙牛等龍頭佈局,均瑤健康“味動力”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步萎縮。在大健康背景下,益生菌確實是目前的熱門賽道,但益生菌產品與均瑤健康原有產品線銷售渠道並不匹配,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成本,短時間內很難拉動均瑤健康業績增長。

對於均瑤健康未來將如何改善淨利潤下滑局面,北京商報記者發送郵件採訪均瑤健康,但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回覆。

北京商報記者 王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