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代言金融不可盲從 監管支招如何避坑

  追星一時爽,但也要注意保護錢袋子。4月22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警惕明星代言金融產品風險的提示》,揭開明星為各類互聯網平台或金融產品代言5類常見模式,並提醒消費者選擇金融產品或服務時,不可盲信明星代言,應理性對待明星代言的產品或服務,做到“三看一防”。

  主持人、演員、歌手等明星大規模代言或站台金融產品、平台,對於大眾來説其實並不陌生,尤其是前幾年P2P網貸野蠻生長,明星代言一度成為平台營銷的重要手段。4月22日,北京商報記者搜索發現,目前鮮少有明星參與互金平台代言,但仍有不少銀行在信用卡產品推廣上較青睞明星推廣模式,王一博、迪麗熱巴等流量明星均為不同銀行進行過推廣代言。

  “明星代言,優勢是可以擴大銀行業機構及旗下產品的影響力,在獲取新用户方面有所助益,例如部分粉絲將印有明星的信用卡當成周邊產品申請和收集,短時間內能夠快速聚集大量人氣;不過,邀請明星代言需要付出不菲的代言費,如何在引流前合規宣傳、引流後做好風險防控仍面臨挑戰。” 消費金融專家蘇筱芮評價道。

  對機構來説,儘管明星代言見效快,但也有不少“翻車”事件。明星代言金融產品有哪些潛在風險?4月22日,銀保監會在風險提示中揭開了明星為各類互聯網平台或金融產品代言的5類常見模式。

  一是為P2P平台代言,近年已有明星代言的平台爆雷,導致參與者資金受損;二是代言涉嫌非法集資的產品,如“中晉系”集資詐騙案已導致萬餘名投資者遭受資金損失;三是為互聯網金融平台代言,網絡平台操作更便捷,但也容易存在風險提示、投保告知不充分等問題,消費者切忌因明星代言而忽略風險告知事項;四是為金融產品、平台站台,如“泛亞有色”曾邀請某學者出席活動,利用名人光環對公眾造成消費誤導;五是為銀行保險機構某類產品或整體品牌代言,如明星擔任銀行信用卡推廣大使或宣傳大使。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上述5類模式中,明星為P2P代言站台“翻車”的案例屢見不鮮,既有不少明顯因代言平台兑付問題一度登上微博熱搜,也有不少知名藝人曾因宣傳的P2P平台爆雷,被投資人喊出要為此負責。2021年1月,首次有地方監管部門提出,代言P2P的那些“明星”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此次風險提示中,銀保監會還指出,部分粉絲無底線追星,為明星集資打榜等不理智追星行為也被不法分子利用,導致一些集資亂象。還有的利用名人效應過度營銷宣傳誘導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有可能引發過度負債、暴力催收等問題。銀保監會提醒道,消費者選擇金融產品或服務時,不可盲信明星代言,應理性對待明星代言的產品或服務。

  針對如何避開金融陷阱,銀保監會在風險提示的同時,也給出了多條“錦囊妙計”,簡單總結就是“三看一防”。一看機構是否取得相應資質。二看產品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三看收益是否合理。四要防止過度借貸。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指出,金融產品治理有個過程,一方面,需要繼續加大力度治理金融產品銷售過程中“誤導消費者、虛假誇張宣傳、產品捆綁搭售、風險提示信息含糊”等亂象;另外,消費者自身也需認真分析金融產品和服務相關條款,合理評估自身風險承受力,從正規渠道購買金融產品,避免輕信“高收益、低風險”的金融產品,避免過度負債等。

  北京商報記者 嶽品瑜 劉四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39 字。

轉載請註明: 明星代言金融不可盲從 監管支招如何避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