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金基金髮新基金失敗:高層頻“換血” 近半數產品在清盤紅線下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財經

原標題:中金基金髮新基金失敗?不足為奇!高層頻頻“換血”,近半數產品在清盤紅線下

來源:財富大偵探

作者|易水

近期,中金基金數只產品發行失敗,將這家中小基金公司推上了風口浪尖。

新基折戟只是現象,擁有“三中一華”之一的CICC(中金公司)這樣的“好爸爸”,成立七年泯然眾人,迷你基遍地,背後的原因並非一句“行業馬太效應”可以簡單概述。

新基折戟!慘淡收場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截至3月18日,今年以來成立的新基金髮行總規模超過10000億元,同比近乎翻番。這在公募基金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即便在新基發行井噴的2020年,市場整體發行規模也花了將近半年才達到萬億元。

新基發行規模的空前也讓中金基金的兩隻產品募集失敗顯得尤為醒目。今年2月,中金基金就有2只混合基金募集失敗,分別是中金豐盛混合和中金豐盈混合。

這兩隻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都是邱延冰,他還有一隻中金恆遠一年持有期混合正處於集中認購期,已於2021年3月15日開始募集,原定於3月26日結束募集。

有意思的,3月26日該產品發佈公告稱,為充分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根據文件的相關規定,中金基金經與基金託管人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本基金銷售機構協商,決定將本基金募集期延長至2021年4月6日。

那麼,到底是真的為了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還是該基金募資困難,到3月26日還沒達到成立規模呢?這就需要中金基金給答案了。

天天基金網顯示,邱延冰是經濟學博士,之前曾效力於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央外匯業務中心,任戰略研究處研究員、投資一處投資經理、投資二處處長等職務;後輾轉思路基金、和泰人壽保險等公司擔任投研方面的職位。

2020年1月,邱延冰加入中金基金,現任公司副總經理、基金經理。同時,根據中金基金3月5日的公告,邱延冰已被任命為公司第三屆董事會董事。

邱延冰目前在中金基金堪稱“挑大樑”,截至3月19日,其管理規模為32.47億元。邱延冰管理的產品足足有7只(不分A/C),包括中金金澤、中金瑞和、中金瑞康靈活配置混合、中金泰順12個月定開混合、中金瑞泰靈活配置混合、中金成長精選混合、中金恆遠一年持有期混合(募集中)等等。

從業績來看,邱延冰此前的資歷頗深,儘管基金經理累計任職時間不足一年,但業績可圈可點,截至3月19日,存續的六隻混合型產品業績均排名同類前50%,部分產品甚至排名同類前15%。

迷你基遍地,權益規模增長難

新發基金失敗和延長募集時間,看似是生不逢時,趕上市場“降温”,加上基金經理任職時間較短,過往並無輝煌戰績,導致出師不利。

不過,回顧中金基金歷史上的產品表現,不但業績挑不出幾隻亮眼的,還小微基金扎堆,多隻長年處於清算邊緣,也難怪在中金基金在發新產品時投資者不信任。

中金基金成立於2014年2月,屬於券商系基金公司,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簡稱“中金公司”)是其全資股東。天天基金網顯示,截至2021年3月21日,管理規模為545.31億元,擁有基金66只,基金經理13人。

從產品結構來看,中金基金以貨基及債基為主,股票及混合型基金加起來僅佔全部規模的15%。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1日,中金基金貨幣市場型基金管理規模為209.99億元,非貨幣型為335.31億元,非貨基中,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規模分別為24.15億元、58.23億元,債券型基金為252.40億元,此外另類投資為0.53億元。

從規模來看,截至3月21日,中金基金有25只產品的規模在5000萬元的清盤紅線以下,佔比近半,其中有14只規模小於1000萬元。

根據中國基金相關法規,公募基金清盤的條件為: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淨資產低於5000萬或者份額持有人少於200人。這意味着,這些基金也都有着清盤的風險。

就權益類產品而言,目前僅中金科創主題3年封閉混合、中金泰順12個月定開混合這2只產品規模超過10億元,基金經理分別是丁楊、邱延冰。此外,中金基金還有中金瑞和A、中金瑞抗靈活配置混合、中金瑞泰靈活配置混合、中金金澤A等4只產品的規模超過5億元,這四隻產品的基金經理均為邱延冰。

邱延冰管理着中金基金的大部分大規模產品了,可想而知邱延冰可能被中金基金當作“救命稻草”一樣。不過可能也沒想到給邱延兵新募集基金會那麼失敗。

權益類產品中,也有十幾只基金目前規模在5000萬元以下,包括陳方雷管理的中金衡盈混合A、魏孛管理的中金金序量化藍籌C、中金瑞祥A等等產品。

中金基金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混合基金

問題產品一大把

迷你基遍地,投資者尚且可以避開那些規模小的產品。然而,從中金基金過去產品的業績來看,是否值得託付呢?

偵探哥發現,細看這些產品,堪稱問題重重。

首先,中金基金產品長期盈利能力存疑,比如業績“最佳”的中金瑞祥A看似淨值回報高,但主要是由於規模較小及投資者大幅贖回造成的淨值“虛胖”;

其次,一些業績尚可的產品,近期基金經理變動頻繁,業績較好的基金經理離職,而新上任的基金經理經驗薄弱,上任後業績排名靠後。天天基金網顯示,目前中金基金有13位基金經理,平均從業年限還不足一年半,其中僅有主管固收的石玉,他的基金管理經驗近5年;

第三,多隻規模較大的權益類產品目前轉至邱延冰名下,邱延冰被寄予厚望,目前業績表現不錯,但是長期業績仍待驗證。而中金基金其他的權益產品,多為小微基金,無論是規模還是業績都“前途未卜”。

口説無憑,咱們先來看兩隻中金基金權益類的“代表作”:

1.“業績最佳”:中金瑞祥A

目前中金基金的產品中,成立以來漲幅最高的是中金瑞祥A。中金瑞祥A成立於2018年11月13日,基金經理為魏孛,截至2021年3月19日的單位淨值為4.7991,成立以來上漲了379.91%,近兩年在同類2800多隻基金中排名第一。

看了這些,如果你覺得這隻基金非常牛逼,那你就太天真了。

中金瑞祥A如此“輝煌”的業績,其實是靠基民大幅贖回“膨脹”出來的。

回顧歷史,中金瑞祥A的規模在成立時只有0.08億元,到了2019年6月底淨資產為0.02億元,其淨值在2019年9月突然暴漲。2019年9月17日,其累計單位淨值還為1.0976,但到了9月18日,在遭遇鉅額贖回後,贖回手續費被計入到基金剩餘資產中,導致當日累計單位淨值暴漲了252.69%,達到3.8711。

天天基金網顯示,該產品在2019年第三季度申購0.47億份、贖回0.48億份。

中金瑞祥A累計收益率走勢

中金瑞祥A歷史淨值明細

天天基金網顯示,截至3月19日,中金瑞祥A的基金規模為0.2億元。今年以來該產品下跌3.43%,在同類中排名中游水平;近一年該產品淨值上漲30.38%,在同類中排名中等偏後。

2.權益產品中規模最大:

中金科創主題3年封閉混合

在目前中金基金所有權益類產品中,規模最大的是一隻三年封閉基金——中金科創主題3年封閉混合。成立於2019年7月11日,截至2020年末資產規模16.89億元。截至3月19日,該基金自成立以來上漲了70.08%。

看似不錯的業績,卻經不起推敲。成立至今短短一年半的時間,該基金已經2次更換了基金經理,在基金募集時由王雁傑與蘭蘭共同管理。在兩人共同管理了一年後,王雁傑與蘭蘭便先後卸任,2020年12月最終由丁楊頂上,而這隻基金的主要業績也是靠最開始的兩位基金經理在任時取得的。

這還是一隻三年封閉的基金,這意味着,即便基民想要贖回也無門,只能被動接受基金經理的變更。

成立七年,四易董事長

所謂“鐵打的公司、流水的高層”,這句話用來形容中金基金也頗為貼切。都説管理層是公司的指揮棒,然而中金基金成立剛剛滿七年,就四度更換董事長。

2020年12月24日,中金基金髮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稱,董事長楚鋼因工作安排於2020年12月23日離任,由胡長生繼任。而在楚鋼之前,錢汝象、林壽康也曾擔任過中金基金董事長一職,這三位此前均為中金公司的高管。

公告顯示,胡長生於1998年12月至2005年12月就職於中國證監會,歷任政策研究室綜合處副處長、規劃發展委員會委員(正處級)、機構監管部調研員、深圳專員辦處長;2005年12月至2011年11月就職於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歷任資本市場部副主任、主任,非銀行部資深業務主管及資本市場處主任;2011年11月至2020年11月就職於中國中金財富證券有限公司(原中國中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歷任副董事長、總裁、執行委員會副主任、執行委員會主任。現任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

除了董事長以外,中金基金的總經理、副總經理、董事等高管也曾多次發生更換。

僅就近期而言,根據中金基金於2021年3月5日發佈的《中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中金基金的董事在最近12個月內變更就出現了多次。根據公告,過去1年,按照中金基金股東中金公司的股東決定,公司董事變更情況如下:

2020年5月:第二屆董事會成員陳剛先生、李永先生不再擔任公司董事,張春先生不再擔任公司獨立董事;任命徐翌成先生、湯琰女士擔任公司第三屆董事會董事,任命江勇先生擔任公司第三屆董事會獨立董事。

2020年12月:楚鋼先生不再擔任公司第三屆董事會董事、董事長,任命胡長生先生擔任公司第三屆董事會董事、董事長。

2021年3月:趙璧先生不再擔任公司第三屆董事會董事,任命邱延冰先生擔任公司第三屆董事會董事。

根據此前北京商報的報道,有業內人士認為,對於中金基金董事長及其他高管人選頻繁變動的原因,可能是公司計劃通過改變管理團隊來改善產品業績不佳等不利局面。但是頻繁更換高管的背後,公司原有的基本業務格局仍然沒有被打破,反而因為頻繁的人事變動導致“軍心不穩”,對公司經營策略的持續性產生一定影響。

這樣的公司,你願意把錢交給他們嗎?如果讓偵探哥來選擇,可能會非常猶豫。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他們發新基金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