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貴萍
編輯|及軼嶸
圖源|圖蟲創意、受訪者提供
2021年,嘉御資本董事長衞哲和易界董事長兼CEO馮林決定攜手做一件“新”事。
嘉御資本沉澱了10年投資經驗,已助力30餘家被投企業成長為獨角獸,衞哲個人有外資、投行、大型互聯網公司阿里等工作經驗。易界專注做併購結構設計,以及境內、跨境融資。
他們要開啓認識7年來的一種全新合作模式——發起SPAC。
彼時,港交所增設SPAC上市機制正在醖釀中,SPAC上市主要集中地美國已是風起雲湧。
據NASDAQ數據,2009年,通過SPAC在美上市的公司僅為1家。2020年,這一數據飆至248家,募資總額約834億美元,首超傳統IPO模式。2021年,SPAC來勢更猛,共613只SPAC上市,募資總額近1450億美元。
衞哲和馮林將中美市場進行對比,研究在美國通過SPAC上市的企業後續發展情況,並以此推導他們將發起的這家SPAC的關注領域、篩選標的的標準。
2022年1月1日起,港交所全新SPAC上市機制生效,成為繼韓國、馬來西亞及新加坡之後的亞洲地區第四個引入SPAC上市機制的資本市場。
2月15日,Vision Deal HK Acquisition Corp.(後簡稱 “Vision Deal”)正式向港交所提交A1文件,由嘉御資本董事長衞哲先生、易界,攜手Opus創富共同發起,成為港交所SPAC上市潮中的第六家。
截至4月18日,港股已收到12家SPAC的上市申請。在發起人中,有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體操王子”李寧、春華資本胡祖六、“賭王”何鴻燊之子何猷龍、周大福創始人鄭裕彤的孫子鄭志剛等。
什麼是SPAC?這種交易模式又有着何種魔力,吸引了諸多知名人士和機構紛紛參與?
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是以收購為目的的“現金殼”公司。發起人先完成SPAC的上市,並在二級市場募集資金;此後在一段預設時間內(港交所的規定是36個月),尋求收購一傢俬有公司,將其裝入“殼”中,從而實現私有公司的迅速上市。在完成併購交易前,SPAC公司自身不存在任何其他業務。
如果在預設時間內收購沒能完成,SPAC公司到期將清算,投資人收回本金。如果DE-SPAC(被收購企業裝入殼公司成為普通上市公司)過程順利,SPAC公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上市公司。
作為港交所新事物,SPAC不乏爭議。有人認為這是企業、發起人、投資人的多贏。有人從美股 SPAC 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以及監管趨嚴角度出發,認為SPAC“投機”成分頗多。
SPAC的“真面目”到底如何?對於創業者來説,這種創新IPO模式意味着什麼?創業邦和嘉御資本董事長衞哲、易界董事長兼CEO馮林聊了聊,他們眼中中美市場的異同, Vision Deal的進展,以及SPAC對創業者的意義。
香港SPAC會成為“精品店”創業邦:SPAC在美國市場為什麼會出現“先松後嚴”的現象?這種變化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衞哲:任何投資都是左手抓資金端,右手抓資產端。美國SPAC的起落是由於資金端變化和資產端變化而呈現新局面。2018年以後,美國資金端流動性過剩,對沖基金、長線基金規模放大,把錢放進SPAC,從會計和審計角度來説,既能夠被算作持有現金,又有機會拿權證和向上獲利空間的可能性,所以美國很多基金對SPAC很踴躍。
現在的趨勢是,美國加息,SPAC對投資人除了本金保證外,為吸引資金,還保了1%甚至2%的年化利率。另外,資產端出現了很多之前市場上沒有可對標的公司成為SPAC的標的,因為是一級半產品,需要一級半投資人做一次預判斷和預估值。無對標,二級市場投資人看不明白,這也成為出現估值倒掛的一個底層原因。
創業邦:有人對SPAC融資模式提出質疑,認為只有表現不好的企業才會走SPAC模式。
衞哲:在美國有可能,在香港沒可能。我們在和一些潛在標的公司交流的時候,他們也覺得香港跟美國不一樣。美國通過SPAC上市的公司確實良莠不齊。但香港SPAC恰恰會成為精品、有特色的公司的融資通道,甚至會比傳統IPO更能吸引二級市場眼球。
因為有專業發起人、投資人認可,又符合港交所主板要求,怎麼會是差的公司?一定是比一般IPO更好的公司。我相信香港對SPAC的監管從嚴逐漸變鬆是保證其健康發展的得力舉措。
創業邦:如何看SPAC在港交所的地位?
衞哲:香港的SPAC不會替代主流IPO,但它會成為主流IPO的有力補充。美國在過去兩年SPAC的數量和融資額超過IPO了,我們認為這是不正常的。如果説IPO是個大超市,美國SPAC是個雜貨店,而香港SPAC是精品店和特色店。
創業邦:和其他SPAC相比,Vision Deal的特點以及進展如何?
衞哲:別人是先做SPAC,再找資產。我們是先有了潛在資產標的,再決定做SPAC。
我們是市場上唯一一家主動縮短了聯交所規定的DE-SPAC的時間上限。前五家都是24個月(上市後24個月內公告併購),我們則承諾18個月,縮短了6個月。我們的內部時間表還要快於安排。
創業邦:能否介紹下潛在資產標的來源?
衞哲:嘉御一貫的風格是靠諮詢帶來項目,目前的潛在標的,我們都為其提供過免費諮詢。我們過去PE單筆最大投資額在5000萬美金左右,這些標的目前對資金的要求在1億到3億美金,超出了我們PE的投資範圍。但這恰恰是SPAC最合適的範圍。
這是我們為什麼有信心,且縮短時間做SPAC的原因。我們需要做併購的夥伴,所以聯手了專注做併購的精品投行易界。
創業邦:Vision Deal潛在標的屬於科技和消費領域?
衞哲:是的。我們的科技進一步聚焦在車的智能化技術。因為我們堅信車的兩個趨勢不會改變。一個是車的新能源化(在二級市場已經證明),一個是智能化。另外,我們保留了嘉御最擅長的消費,含國內消費,也含跨境電商出海的消費。保留的原因是,我們要判斷未來幾個月香港資本市場的走勢。
消費在香港有很成熟的估值體系,但可能會沒有驚喜。科技在香港可能有爆發力,但還沒有形成成熟的估值體系。所以我們出於對SPAC投資人負責,保留了這兩個體系、兩個行業。目前我們是在等待最後的聆訊和發行過程,預計在5月份完成上市。
創業邦:能否介紹標的共性?
衞哲:第一,體量要大。
我們分析了美國的哪些SPAC讓投資人賺了錢,哪些沒賺錢。當然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SPAC本身體量和標的資產體量之間的比例關係。美國的這一比例平均在1:5到1:7之間,也就是1億美金的SPAC最後合併完成後的估值大概放大5~7倍。而賺錢的SPAC的比例是1:10到1:20。也就是説1億美金要對應10億~20億美金。換言之,體量要大才能保證流動性好。
第二,保證投資人的收益。我們希望併購後的估值和可對標公司,比如已上市的公司,和我們PE的回報標準一樣,不低於年化30%。
第三,行業龍頭企業,第一、第二名。
第四,市值、營收、利潤等符合香港主板的上市要求,境外架構,三年審計歷史。
創業邦:這四大標準在一定程度上也預防了美國市場上出現的SPAC裝入資產後出現估值倒掛的情況。
衞哲:是的,美國SPAC有虧錢的,有賺錢的,我們分析賺錢的,將好的標準引入到我們這次的標準中來。
創業邦:除了Vision Deal關注的兩個領域,還有你看好的其他適合SPAC的領域嗎?
衞哲:我也看好市場上以醫療、醫藥為核心的SPAC。很多醫療醫藥SPAC的發起人也是“產業+ PE”的組合,一個具有PE的投資能力和經驗,一個在醫療醫藥行業是資深企業家。這種組合對很多醫療藥企來説,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結合,相當於“買一送一”。
創業者不要為了SPAC而SPAC創業邦:今年一季度港股IPO數量和募資額相比去年同期斷崖式的下滑。但SPAC投資人為何卻如此踴躍?
衞哲:目前香港不是流動性資金過剩,而是找資金避風港的問題。SPAC特點是本金100%安全。如果投資人覺得定價不好、標的不好,還可以選擇全身而退。
SPAC允許部分資金方跟着優秀的PE一起做,是“一級半“市場,既不是一級也不是二級,比一級流動性要快,比二級進入估值要可控,上行有分享收益的空間,下行對資金方有確定性很強的安全。
創業邦:保險科技前幾年特別火,現在面臨上市難問題,文娛、金融科技類項目也是。對投資人來説,SPAC會不會成為盤活這類領域股權的一個解決方案?
衞哲:我們這次選擇的都是符合國家支持、鼓勵的行業。將一些未來可能面臨政策極大不確定性的公司裝入SPAC,也是對投資人不負責。我們不會去考慮有潛在政策不確定性的行業。
創業邦:對於企業來説,通過SPAC快速上市,會不會造成一些創業者的浮躁,或影響到所在領域的創業生態?
衞哲:任何事情都是雙刃劍。有利的方面,企業可以快速接觸資本市場,獲得更大的融資、獲得更大的關注度。但如果這個企業符合IPO條件,但業務、財務、組織沒有準備到位,有點拔苗助長的話,那也是有害的。
創業邦:創業邦面對的創業者比較多,你除了投資人,還是湖畔大學、黑馬訓練營、領教工坊等商業大佬頻出的學院的主講老師,能否給創業者一些建議?
衞哲:我經常説的一句話,不要衝着SPAC去SPAC。因為有了SPAC這一產品,企業就和投資人、團隊説,把業務做起來的一個目的,就是以後去裝SPAC。這樣的方向肯定是有害的,SPAC應該是企業發展水到渠成的一種選擇。
創業邦:對於企業,能否給出關於DE-SPAC的建議?
衞哲:按香港規定,SPAC發起人至少要在上市後鎖定1年。也就是説,通過SPAC上市的企業多一個選擇,可以讓優秀投資人在你上市後幫助你一年。傳統IPO企業上市後面對的是二級市場投資人,得不到類似嘉御資本這樣的專業投資機構的賦能。所以選好SPAC,是一個比傳統獨立上市要好的加分項。
創業邦:創業者需要慎重考慮的點有哪些?
衞哲:除了我講的優點外,我必須要説,沒有一件事是沒缺點的。SPAC的一個顯性缺點,就是在同樣的融資規模下,它的成本比傳統IPO要高一些。
SPAC發起人會有上市後20%的乾股。另外,對SPAC投資人,每認購兩股A類股份贈送一份上市權證。這些綜合成本,最後都是創始人要承擔的。
這個成本不是現金成本,是稀釋後相對固定的。如果標的體量大,又看好發起人的賦能,看重確定性,這個成本是值得的。如果標的太小,或者對確定性要求、對發起人的賦能要求沒那麼高,那這個成本就是要考慮的。
創業邦:除了成本高之外,和傳統IPO相比。SPAC還有其他的潛在風險嗎?
衞哲:在DE-SPAC的過程中,SPAC投資人有一次投票表決的機會,只有超過51%的贊成票,裝SPAC才能成功。發起人會站在企業家這邊,儘可能幫助留下更多贊成票。傳統IPO沒有專業機構全力幫助企業發行成功。
創業邦:SPAC發起人在選擇標的時可以收購自己投資的企業嗎?
衞哲: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有利益衝突,需要回避很多投票,要做很多披露。因為裝的價格高了,原有的投資人滿意,但新投資人可能不滿意。
創業邦:這種利益衝突靠發起人自己平衡,還是有相關規定?
衞哲:聯交所有一定的規定。
創業邦:SPAC要得到中國資本市場的普遍認可,這個過程大概有多長?
衞哲:明年。等第一批DE-SPAC成功後,就能夠證明為什麼港交所的SPAC是特色店和精品店。在發起人嚴格、投資人嚴格、目標資產嚴格等前提下,我堅信在這個機制保障下,大部分SPAC會是高質量精品店的項目。
“先行者不能把市場搞砸,核心是控制項目質量”創業邦:2014年易界成立,並開始在併購方面展開佈局。當初是如何關注到SPAC?
馮林:我們擅長做跨境併購和融資。從2021年開始關注SPAC。SPAC是綜合性產品,結合了併購。對我們來説,這是一個和我們業務能力匹配,可以自然延伸到的新業務線。
創業邦:Vision Deal關注領域的選擇出於哪些考量?
馮林:市場上目前能看到的賽道,科技比較廣,從高端製造到傳統軟件方面的科技等等都有。我們很清晰地盯着兩個賽道:一個和智能車有關的科技公司,也就是車的智能化。一個是供應鏈驅動的消費品牌,和其他SPAC相比,我們關注的更細分。
創業邦:以後易界會不會將SPAC當作一塊重點業務去做?
馮林:肯定會。現在有12家提交了SPAC,還有不少人即將提交。但如果去跟傳統一級市場的投資相比,是小巫見大巫。一級市場是幾千家投資機構,幾千家FA競爭。而SPAC的競爭要小很多,機會是很大的。
我們希望在特定領域做成第一名。和嘉御合作,相信能做到最好。我們想做的不是一家SPAC,而是一系列SPAC。
創業邦:機會的另一面往往是挑戰。
馮林:現在的核心是,先行者不能把這個市場搞砸。我們最核心的是要控制項目質量,保證投資人能賺到錢。這是可以持續發SPAC的前提。
創業邦:美國對SPAC的監管加嚴和SPAC公司股價下跌,會對香港SPAC的發展造成影響嗎?
馮林:我覺得沒有影響。
第一,美國SPAC火的原因是因為流動性。在90年代就有SPAC市場,但一直沒有特別火。2020年疫情下,整體減息放水。資金端有大量閒錢。對沖基金等把現金存在SPAC賬户裏,既可以算作現金持有,又有機會拿到權證和向上獲利空間的可能性,這也促成了SPAC市場在2020年、2021年的繁榮。而香港市場不是流動性過剩的問題,而是市場波動,對投資人資產配置而言,SPAC是避風港。
第二,鑑於美國市場出現的問題,香港市場從緊從嚴來制定規則。
美國市場SPAC有三“松”:發起人端松,只要能融到錢,什麼樣的人都可以發起SPAC;標的端松,各種資產都能裝入SPAC,只要企業未來有一個很好的故事講;投資人端松,誰都可以去投,散户成為主力軍。這導致一個現象:發起人忽悠資金先進來,SPAC企業良莠不齊。不少企業在DE-SPAC後出現估值倒掛。
香港對SPAC有三“嚴”:對發起人要求嚴格,發起人要有投資背景,持有香港券商牌照。這使得對未來追責的監管變得更好;對標的嚴格,被收購企業基本上都符合港股IPO主板標準,通過這一機制將只講概念的公司擋在了外面;對投資人進入嚴格,要求75%的投資人是專業投資機構,高淨值人羣最多不超過25%,且單筆投資不小於100萬港幣。這就杜絕了想投資但缺乏經驗的股票散户。
同時,企業被收購完後,SPAC對非機構投資人開放,避免了流動性不好的問題;香港SPAC可能沒有美國市場的強爆發力,但更穩定。
創業邦:你提到的牌照,現在Vision Deal的發起方中擁有牌照的是創富嗎?
馮林:是的。英國牌照比較複雜,需要申請豁免,我們覺得有些麻煩。
創業邦:香港SPAC如此嚴格,能達到這一標準的企業完全可以正常IPO了,為什麼還要選擇SPAC?
馮林:DE-SPAC有幾個核心優點,第一,確定性較強。上市時間確定性強,融資額確定性強,估值確定性強。尤其是在市場進入熊市或接近熊市時,很多創始人並非追求估值越高越好,而是追求更強的確定性。
第二,更高靈活度。比如新股、老股的定價,SPAC可以同股不同權來上市等,這對部分企業很有吸引力。此外,傳統IPO很難對管理團隊做額外激勵,但SPAC可以談業績承諾,及額外激勵等。
第三,速度上更快。傳統IPO是固定時間表,SPAC跟標的條款談完後,正式公告、交易完成等,時間表自主可控。有時快幾個月或許就意味着一個完全不同的事情。
第四,在易界和衞哲總的資源積累上,會持續性地給公司提供戰略上的指導和建議。
SPAC裝標的時估值要合理創業邦:哪些創業者更適合通過SPAC的方式上市?
馮林:原則上符合高效增長速度的公司未來都有機會。
創業邦:現在市場上對SPAC存在爭議,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多贏的IPO模式,為投資人賺錢,企業也能更快的上市。還有一些觀點認為,裏面會有一些投機的因素。
馮林:如果我作為一個普通的投資者,我也會願意考慮這個投資,因為這個投資是不會虧錢的。在美國投機的人很多。在香港比較少,因為SPAC投資人要求都是專業投資人,都有投資成本。
創業邦:但也不是所有的投資人都能賺到錢,比如後期進入的投資人有虧損的可能?
馮林:核心就是標的。美國出現估值倒掛,是因為當時裝標的時估值太高了。之後大家迴歸理性,股價就跌下來。
總體而言,後期進入的投資人更需要對項目基本面做分析和判斷。香港發生這種情況的概率會更小。因為我們裝標的時估值相對合理。理論上看,未來公司價值會隨着收入利潤的增長,股價也會同步增長。所以控制好進入時的估值,對被收購的企業也是好事情,他們也希望股價能穩步上升。
創業邦:易界作為SPAC發起人,以及擁有做併購多年的經驗,能否給DE-SPAC的企業提一些建議。
馮林:核心是要把業務做好。還有就是投資人關係。不少企業沒有把IR(Investor Relations,投資者關係)放在重要的一個位置,甚至沒有這個部門。我們作為股東,作為發起人,有這個優勢,可以協助企業做未來的一些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和投資機構要做的投後工作,本質上是一樣的。
創業邦:就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SPAC的本質,你覺得是什麼?
馮林:對於投資人而言,SPAC是個無風險開盲盒的投資模式。對創業者來説,SPAC是一個快速融資通道。